乐建文
著名国画书法家,湖北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世纪50年代考入了广州美术学院,196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留任教、曾任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现为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及加拿大安大略艺术学院名誉教授。乐建文老师师从徐松安、张肇铭、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等著名画家,擅长多种题材的水墨画创作。他曾多次出国进行讲学,个人作品受到了国内外一致的认可。
绘画独爱自然景观 创作秉承静心至上
受岭南和北派画风影响,乐老师的创作重视写生,偏爱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创作素材,从而还原并表现生活。于是他坚持画速写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内容多为名山大川、乡村小景、劳动场景、野卉飞禽、老幼妇孺、上层名流、市井小民等,取材广泛,体现了画家热爱生活,以心灵贴近自然的情结。
乐老师独爱未经人工开发的自然景观,新奇的感觉会促使他画下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画面:雾气缭绕的葛洲坝、绿野茫茫的草原、皑皑喜马拉雅雪山…这些大气盎然的水墨山水画的创造中则更多的体现了一种歌颂祖国大好江山的态度。
他的看法
当问及是如何看待自己是国画大师的时候,乐老师很谦虚的说他其实就是个手艺人,他的任务只不过是在传承中国的国粹文化。同时他也认为艺术家不是由人定义的,而是时间。
比如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他就是个“大家”。比如齐白石,他的作品经过了时间考验,生前死后,画价飙升。对于文化速食现象,老师显得很惋惜,他认为现在的许多人都太过于浮躁,过分追求名利,贪图一时的速度而不能静下心来去创作,绘画是一种情感的投入,静下来去画才是最好的。如果一笔一划的耐下心来,收获的不仅仅是技艺与作品,更多的是心灵的宁静。
乐老师向记者讲述他的艺术人生
苦乐皆尝笑对人生
乐建文老师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乐老师的童年里有八年是在乡下度过的,虽然觉得辛苦,但仍非常感谢这八年,因为在这八年里他学会了许多农务。乐建文老师小时候因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从而走上绘画的艺术道路上,那时的绘画学习是相当不易的,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追求上。
毕业后乐老师又遭遇文革的打压,他在文革中被派下乡进行劳改的日子十分艰苦,同行的人多数已经受不了那段岁月的煎熬,但是乐老师就是依靠儿时的农务经验与乐观心态度过那些日子,所以他笑着说他不会感到太过无所适从。
解放后他的作品被许多外国人的轻视与不理解,乐老师并不在意,他多次出访在国外办画展来加强我个人对国画与书法的理解认识,因为他认为艺术无国界。谈及这些年的不顺,乐老师依旧乐观并心怀感谢生活的态度。他笑谈:“文革下乡时,别人牵着牛哭鼻子,而我早就爬上了牛背开始溜牛,我非但不苦反而趣味丛生。”
乐老师向记者讲解老照片
办个展数十载 走世界育国画扬民族风采
乐建文老师先后两次赴德国、荷兰进行访问,还在波恩、慕尼黑、阿姆斯特丹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1994年赴加拿大安大略艺术学院讲学和举办画展,被授予名誉教授。1997年访问意大利、考察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对古今大师名作悉心观摹,吸取西方艺术的精髓。他还在波恩、慕尼黑、阿姆斯特丹、莱茵河、阿尔卑斯山下画了大量表现异域风情的速写,创作了一批以中国传统笔墨语言融汇西洋画技法,设色艳丽,构图新颖的画作。
另在长沙、深圳、台北举办画展。作品《新顾客》、《赶造》、《版景内风情》曾参加全国美展,被天津艺术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山村秋色》、《梅竹》、《古堡》等,分别被青岛、深圳博物馆和德国迪堡市、朗思市政府收藏。1984年与人合作150米巨幅长卷《万里长江图》,曾在中国美术馆、武汉展览馆和深圳美术馆展出。
他说
“以前在外国,别人都认为中国人就会开餐馆,都看不起我们,而且也不认为我们会在画画的领域有什么建树。可是我当时在外办书画展,那些外国人一看都惊讶了。一位国外友人还找上我表示愿意帮我在其他地方举办画展。随着我在外讲学,大家都对我们的绘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他的看法
乐老师矢志于美术教育事业,扶持后学,诲人不倦,极力提倡“画外功夫”的修行。在教学中他身体力行,运笔挥毫,示范、讲授,还常常为学生治印至深夜。乐老师认为我们当下正处在一个积淀了中国人文精神的环境,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提倡发展文化软实力,我们更应坚持宣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他还呼吁现在的人们不要崇洋媚外,要有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
昙昙feel~
正如徐勇民院长在乐老师个展开幕式上所说:乐老师游遍祖国大好河山和横跨大洲的足迹,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家生活与创造融为一体的人生态度,通过他的作品,我们能看到他达观的生活方式和乐观的翰墨情愫。于是,我们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艺术在你心中的地位,其实取决于你对他的态度。
信息来源:湖北美术学院官方网站湖美人专栏
记者:小阳 黄浩 黄苗芳
摄影:田梦
编辑:汪溪雨 行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