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话
最幸福莫过于,身边优秀之人用行动轻敲你成长的警钟,督促你进步。
本次为大家介绍的是16级油画系在校研究生周瑛俊和李洋的系列作品。
(由于是两个人作品的采集,篇幅稍长,请大家耐心阅览)
《残荷》布面油画 40×150cm 2017年
《芦苇》布面油画 75×150cm 2016年
Q:从《残荷》这个小长幅的出现,到其他作品,我想大概学长是喜欢自然的,那么平常应该是写生居多吧?
A:对啊,我导师(桑建新老师)就是崇尚写生的,推崇走出去,大自然具有无限的丰富性。我来自农村,所以对大山大水怀有无限的热情。
Q:嗯,桑建新老师常说“在之中”,绘画写生尤为重要,他也经常强调“看到我要画的”绘画模式,让我们更加关注自然、关注生命。
《欲之初》布面油画 100×100cm 2016年
《欲》 布面油画 80×80cm 2017年
《升》 布面油画 75×180cm 2017年
《欲重生》 布面油画 150×150cm
Q:“欲系列”描绘狂草正焚烧,细碎的线条和大面积艳丽的红对比强烈,火本就是一个很有力量的象征,毁掉的时候仿佛又隐藏着巨大的新生力量,这种冲击力是创作时期的某种激烈情绪吗?
A:画红色的火要追溯到本科毕业创作的一组火题材,之后读研又从火开始,创作准备之前热情似火,画的时候平静如水,我觉得火是有生命的,它是高贵单纯的,它就该是那个样子。
《生的力量》 布面油画 150×150cm 2018年
《新生》 布面油画 95×130cm 2017年
《迹》 布面油画 80×120cm 2017年
《痕迹》 布面油画 80×140cm
Q:“生的力量”“迹系列”两组画描绘了对象生与死的边缘性,一面透露着死亡,一面又隐含着生发,你想表达什么意图?
A:我想表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大道轮回,任何生命都一样,旧的生命燃逝孕育着新的生命诞生。
《春风吹又生》 布面油画 100×200cm
《已成燎原之势》 布面油画 180×180cm 2017年
Q:包括其他系列,《已成燎原之势》里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出,描绘对象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那种生命力特别旺盛的草,是有刻意去选择还是对这种草有什么象征意义的喜爱?
A:草是大自然的基本单位,最渺小却最有生命力,草看似简单却最难画,就像蛋炒饭一样人人会炒,但是《厨神》最高境界就是炒出一碗顶级的蛋炒饭。
《幽》 布面油画 80×80cm
Q:《幽》这幅画背景有着纯净深邃的灰蓝,像是有某种吸引力,前景的枯草也充满活力不似其它系列里草的表达,创作这幅画时当下的心境是否有所改变?
A:比较随性表达,这张画虽然一气呵成,但是缺乏推敲,是我急躁性格出来的速成品,去年画的,今年又改了一下,越改越糟糕,只是调子还可以。
Q:学长对自身作品的正反面分析让人学习,足以证明每次创作过程中的无数次推敲。
《大地已复苏》 布面油画 135×155cm
《大地轮回》 布面油画 135×155cm
《黑白的力》布面油画 40×80cm 2017年
《再生的开始》 布面油画 200×120cm 2018年
Q:五行中“木若无土,有失栽培之力;火若无土,不能照四方”,像是你整个系列的作品都是和土地息息相关,土地又是整个生命源的始发地,创作之初是怎么想的呢?
A:我从小在家干农活,肯定对土地怀有很深感情,而且画的很多与家乡有关,哪怕是画火也是家乡焚烧之火。现阶段画画还没有沉下去,艺术水平还很不够,艺术是真理之自行设置入作品,通达艺术之真理还需要自己勤奋学习,正所谓为艺之道一步一重天。正因为很难,所以先从自己最熟悉的题材入手,所以选择了土地题材。
Q:家乡的点滴确实是我们不可磨灭的记忆,用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不失为一种高技能的记录,个中情感也是不言而喻的。
《老墙》布面油画 50×60cm 2017年
《双人体》布面油画 100×160cm 2018年
Q:到后来的《老院墙》《双人体》的写生,无论是绘画对象抑或风格,会尝试着改变吗?
A:绝对的,自己眼界太狭隘了,可画可创作的题材太多了,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不能过早给自己下定义。画什么都可以,只要画就行。在学院学习也是不能避开人这个课题,因此平时课堂上进行大量人体写生,包括每天早上一个小时的人体直觉速写。人的课题解决了,画其他的也都得心应手。
Q:是的,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在燃烧中不断生成的希望的力量,不断去探索艺术创作中的无限种可能性。
艺术简历:
周英俊
周英俊,男,中共党员,出生于湖南怀化,本科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美术教育专业,2016年研究生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师从桑建新教授。
联展
2017年“学院精神”八大美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义乌,中国文交会
2017年 “图式的向度——2017 沪汉青年艺术家油画作品学术邀请展”
2017年 “2017 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 ——开放的视域当代艺术展”
作品《残荷》被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收藏、作品《欲》《芦苇》被公司及私人收藏
2017年武汉市创意天地《TODAY》青年艺术家作品联展。作品《欲·黑白 》私人收藏 2017年藏龙美术馆《应.象》—湖北美术学院优秀研究生油画作品展 作品《火》被藏龙美术馆收藏
2018年“学院精神”八大美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义乌,中国文交会
2018年“艺翼”青年扶持计划之“异想天开”优秀学生展,卓尔美术馆2018年香港翠荷堂 2018春季作品展
获奖:
2012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 。2012年作品《陕北老农系列 》获得学院秋季采风展二等奖。2013年获得学院甲等奖学 。2014年获得国家奖学 。2017 获得湖北美术学院学业奖学金 。 2017年“学院风——首届全国研究生艺术大展”优秀奖。
2018年作品《 长征路上》获“画不改初心 语时代新声”艺术作品展优秀奖
《信号-生花》布面油画 60×80cm 2017年
《信号-列》布面油画 80×60cm 2017年
《信号-1》布面油画 60×80cm 2017年
Q:观你的作品,大多数主体为人物,他或她身处某一个空间,似在互动又似单一的存在,且视觉语言的逻辑很充分,你能进行一个大的概括吗?
A:我的绘画与思维过程起初是从人物写生开始的,因此一直以来所关注的中心都落在了“人”上。
人是复杂的基体,人性的表现涵盖了使用与审美的需要,本能的表达具有最本真的感动。艺术品远远高于现成物的安排,甚至对物质材料的组装,每次创作的厚积薄发,都是对直觉和潜在观念的直接表达,不仅仅是一种绘画形式。在这一系列的创作中,我试图丢掉全因素而运用不同材料和表现技法,从语言本身的表现力出发,进入画面的人物已经不是一个特定的形象,而是从个性转为共性。
A:在对当代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中积累更多的视觉经验,并不断在自己的创作中探索和挖掘。作品中人物形象大多来源于生活或者照片,都是某一个动作或表情能够打动我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表现人由内向外传达的不同情绪,给人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信号-近》布面油画 80×60cm 2017年
《信号-滂沱》布面油画 60×50cm 2017年
《信号-化》布面油画 30×40cm 2018年
Q:信号这个系列都是一个个看似完整的形态,但却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组成:一种是自然的、真实的人物状态,另外一种则是被改写后的人工化的状态。能说一说你的创作意图吗?
A:信号的实现是一种软中断。维利里奥认为艺术作为一种媒介,能够在呈现时代的过程中,对人类的知觉经验有所保留,只有在对自身感知力有所把握的情况下,抓取和表现我们周围的现实,才显得有其意义与价值。因为在这里,艺术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特殊的场域,好让我们重临现实。当这两者结合,碰撞出非常规秩序与人物形象的神秘感,告知和传达不同的情绪,也是现实被传输的信号。
在通过对某个形象进行研究和再创造的时候通常会遇到一种突如其来的际遇,这种际遇到来时会豁然开朗,作品同时也作为一种媒介,来对认知经验重塑,这种重塑也会反映在绘画形式上,并在绘画的过程中所无意间出现的肌理效果也会适当的保留和运用。
《簇》布面油画 120×70cm 2017年
Q:作品《簇》中除了有其他作品上的书写性的笔触、复杂的肌理等绘画性因素外,还用了拼贴的方式,这种碎片化、平面化的处理有什么隐喻吗?
A:这个作品改过很多次,刚开始很具象,依赖图片的想法很多,后来想打破一些常规,丢下原形象不那么倚靠图片给予的信息,然后开始“破坏”,不太有预期的效果,算是与其他作品不同的尝试。
《通行》布面油画 120×70cm 2017年
《羽》布面油画 120×150cm 2018年
Q:作品中使用了诸多灵巧的颜色与肌理的搭配,你能讲讲你的创作中形式与内容,材料与内容的安排吗?
A:在材料和表现方式上,我尝试碳条混水,混油所出现的肌理区别,炭笔与丙烯的结合,刮刀运用、随意的笔触、拼贴锡箔纸等。尽可能使空间有层次和平面化的区分。缺少想象力和创造力参与的技艺只能称为匠品,需要有的是敢于突破的勇气和“反叛”的精神,这包括表现方式的探索和观念的更新变化,同时我很在意作品透露的气息和某种感觉上的平衡,能传达自己的感受,尽管是一种很模糊的东西。作为成长在艺术这条道路上的学生,尊重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观察和学习,有“碰撞”才会有新的东西出现,不一致常常会引发思考,这个过程中,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反观传统,我希望并愿意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这种新事物。
《篱》布面油画 60×50cm 2017年
《现场》布面油画 120×70cm 2017年
Q:《现场》这幅作品有别于其他主体,是怎样的构思呢?
A:这个原型是一张好友用电脑随意剪切摆放无意呈现的图片,里面有部分身体,花盆,残缺的衣服,桌椅等等不相关的东西拼成的人形,很有意思,就想用绘画的方式再创作。现场一定程度上是以解构和重构的方式来再现,广义上是事故的场所及状况。在不改变原有人物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调整降低其“耦合度”,使其更加模块化。让人物原型的“体框”突显,力图一目了然。每一张作品的原型都需要适应需求的变化,以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当新的需求越来越难实现,构架对新的需求渐渐的失去支持能力,而是成为一种制约,就会促使新的结构发生。
《褶与裥》布面油画 120×150cm 2015年
Q:《褶与裥》这幅作品创作手法相比较其他有所不同,是新的风格走向还是?
A:不是,这恰好是创作的第一张作品,是本科期间画的。那时候喜欢写实的东西,喜欢细腻。之后想改变和突破自己而出现不同的表现方式。关于这幅,褶与裥的区别在于,褶不需要熨烫,裥是要经过熨烫定型,一个蓬松自由,一个施加束缚,束缚既有型也无形。人生来如一张白纸或白布,但会经历人类社会的“敲打,熨烫......”成为自己想成为样子或者别人希望成为的样子。通过摆出一个普通的形,而造出一个“态”。无论是正常态还是反常态,我们都需要一个“样子”来满足自己,渴求看见自己的本真和自由。在艺术创作的路上也力求脱开常规形式的束缚,寻求反常规和新的方式。
Q:对,我们都需要一个“样子”来满足自己,但更要看见自己的本真和自由。
艺术简历:
李洋
李洋,1993年生于湖北荆门,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在读。兼职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学生助理、 兼职辅导员
展览及获奖
2016年研究生社会实践写生作品展《院落》
2017年第四届“三回”&cos-J艺术作品联展展《褶裥》武汉
2017年学院风--全国首届研究生艺术作品大展作品展 《褶裥》 《信号》系列 《篱》
2017年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一系一品”青春启航《现场》 《近》 《列》 《滂沱》 《生花》武汉
2017年第四届左西右东中美优秀艺术作品大展 《信号-1》上海
2017年 “威德艺术港”南京机场作品展《融》 《篱》 《簇》南京
2018年入选中国当代大学生艺术作品年鉴 《列》 《融》 《滂沱》
2018年 “艺 翼”青年扶持计划之“艺想天开”学生优秀作品展 《信号》系列 《褶裥》 《现场》 《化》武汉
2018年致敬十九大“画 语”作品展 《初心》武汉
2018年 第四届“学院精神”八大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 《信号-1》义乌
图片来源:周瑛俊、李洋
责任编辑:王安梓、廖姝雅
梁丽丽、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