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 东西方艺术家同台并置的新鲜映像

湖北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展讯 | 东西方艺术家同台并置的新鲜映像

2017年9月12日,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福利大升级!两个重磅级展览:《心智地图的异像——马库斯·吕佩尔茨在中国》《俯仰天地——周韶华》将同时开展!中外两次艺术大师的大展一次性打包任性看的同时,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学术思考呢?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展览名称 Exhibition

心智地图的异像—马库斯·吕佩尔茨在中国(武汉站)

The Extraordinary Visions of Mental Maps

Markus Lüpertz in China(Wuhan Station)

俯仰天地—周韶华

Overlooking Heaven and earth Zhou Shaohua

开幕时间Opening

2017年9月12日 上午9点30

展览时间Dates

2017年9月12日-10月20日

展览地点Venue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研讨会 Seminar

时间 | Dates:2017年9月11日 14:30

地点 | Venue: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翟雅阁博物馆|

ZhaiyageMuseum, Wuhan Promotion Center for City of Design

湖北美术学院

心智地图的异象

我们真的得感谢有美术馆这个灯光照耀下的阳光空间,绘画艺术才能够一直作为人类共享财富,在全世界相似的空间中大放异彩。耳濡目染远比道听途说更可以还原视觉艺术表达传播的真谛。

艺术因眼睛与心灵所见而存在,观众心智相异,你见他见我见当然就不一样,我说你说他说也难以相同。

今天,我们看吕佩尔茨先生的作品是如此,看周韶华先生的作品也是如此。

欧洲文艺复兴,中国宋元山水,令人仰止,如遥远山峦群峰比肩,却无法叠加。

湖北美术学院

周韶华,天山传奇,32×44,纸本水墨,2009

德国艺术家与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不期而遇同时展出,不出所料,当会引出好多话题。年龄,经历,社会文化背景及视觉表达媒材完全不同,却以作品交汇。作者作品希望与观众形成共时共谋的信任关系,形成文化层面的对视,是美术馆应有的开朗的空间属性——这是展览策划珍视此般缘起的真实用心。

艺术表达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经作品呈现,完全取决于观众有权依自己文化直觉与视觉喜好,在观看中品评——这也是并置两个展览的期待意图。

读了许多分别对两位艺术家评价的文章,教益颇丰。面对作品,此刻,我想将笔锋转一下,冒昧提请诸位欣赏作品时,留些时间多看一会儿两位艺术家各自的年表。

年龄为阅历是否丰富的表白。两位作者还是在自己的少年时期就远走他乡,经历了人类历史迄今为止最残酷且改变了历史进程的战争。东方与西方由此产生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无论社会形态如何,人们在认知上共同开始渴求揭示更多不为人知的人性奥秘,对包括视觉图像在内的所有艺术形式也开始有了纪念碑式表达的渴望。

湖北美术学院

吕佩尔茨,头盔·二,235x190,布面油画,1970

文化与视觉心理期待形成的空白,提供了艺术家理性思索与情感迸发的出口。“这个世界上太多毛茸茸的东西了,你不要再去拍。”一位集中营幸存者苦心告诫犹豫中的大导演的一句话。最终,完成的影片震撼并直刺人心。

战后,人类精神文化的深刻性与不同地域文化特色形成的互补关系已日渐显现。两位艺术家都从未放弃由自己的经历形成的视觉经验,在自己的作品中,紧握时代审美尺度正在发生变化的掌控权。

大时代的变革,艺术家们都在极力想象急切寻找何为作品的当代精神。而此时,来自东方和西方的这两位艺术家,用极为鲜明的艺术语汇思路清晰地大胆突围,大刀阔斧般践行自己的艺术表达,小心翼翼地呵持着经典文化的底线。引导观众目光注视到视觉文化应有的光彩,以宏观的书写性,努力将经典文化由过去式移植并发展为现在进行时。

作者一以贯之的理性思考反映在作品中,并非一直是线性的。其中既有持续不断相互影响的印迹,又见横刀跃出大开大合的身影。恰恰是螺旋式深化的艺术观,以作品阶段性主题的变奏,应答并挑战时代对视觉艺术的命题。作品内涵一经拓展,反过来,又驱使作者反思社会需求潜在的多样性,可谓否极泰来。如此看来,与其说是作者创作作品,毋宁说是作品在审视作者。

对历史的回望,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眷恋,希冀与历史万象世间万物的对话,激发了两位艺术家用多产的作品筑牢了自己的信仰。他们个人经历铸成了不为所动的坚毅,甚至面对争议时表现为不屑的品质,验证了冲破樊篱惊世骇俗会面是怎样的境况。

湖北美术学院

吕佩尔茨,田园风光·二,275x201,布面油画,1969

当毫无节制的狂放假以精心制作,当精心制作也可以掩饰平庸铺天盖地而来之时,名曰维护传统,也几乎可以不需要再费什么口舌,就已是进攻他人的利器。美,究竟为何物,恐怕是迄今地球上人类判断中唯一难达共识的。你创作出的任何一幅作品,你为此说出的每一句话,似乎永远会是“呈堂供词”面临无尽拷问,只是看谁笑到最后。这也正是翻起来越来越厚的艺术史散发出生生不息的魅力。

“目饱前代奇迹,胸存天地大观”( 周韶华)。我们幸运地看到,东西方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共生出了任何一位观众可以感知的新鲜的视觉映像。甚至你一时会有在美术史教科书中难以归类的困惑。好比是有经验的读者,虽然可以一目十行在了然于心的辞章文法中获取信息,经验告诉他这一瞥意味着什么。可是,当所见还是相同媒材、符号,而排列方式分解了原有的架构难以识别时,不免环顾左右看有无与自己相似的茫然。

如何观看,怎么就会成为当代视觉文化语境中常见的问题呢?

观看,当然要与追问相连。此时,我们怀着与观看作品未曾体验过的热情,用同样的兴致,仔细读一下这两位艺术家的年表介绍,会看到他们各自身世、经历、兴趣乃至癖好都通过记忆发酵激活成未曾体验过的视觉热情,用与之相吻合的表现手法,如实标注到属于自己的心智地图上。他们不懈的向历史向大自然索取视觉活力与精神支撑,将自然宇宙的力量人格化,升华为超越视觉的直观意象,指向历史指向苍穹也指向未知。

尽管,所有的艺术图示都可以在经典中找寻到与之可对应的样式,但面对这样的作者,面对这样的作品,不要忽略了我们不曾留意却存于视网膜上的反映。我们不应仅习惯于既有的视角,去奢望观赏不曾见过的气象,何况自然四季气象也是异彩纷呈。只有设想在云端处观照,才可以看到触发心灵震撼的视觉景观。

湖北美术学院

周韶华,混沌初分, 50×50,纸本水墨,2000

如果我们予以观看以更多的方式,当会在作品中看到社会与自然呈现出作者更为丰富的心像。难道这不正是时代文化形象的视觉需求?

更多地了解作者比更多的地评判作品更有意义。至少,会避免不是那么轻率地就得出自以为是的结论。两位艺术家都心仪对方的艺术经典以及可以衍生出的时代精神。时代予以了他们的艰苦磨难,时代还加倍予以了他们显赫身份。前者是任何一位有志向有作为的艺术家人生旅途行囊中必不可少的装备,而后者则考验艺术家能否大彻大悟毫不畏惧将自己和自己的作品,不断以新的思索新的实践方式呈现于众人评判的位置,将社会行为中的文化使命与个人的艺术禀赋完整的展示。他们作品描绘出的心智地图会引导观众抚触到作者的脉动。

中德两国文化自有不同指向的理性色彩,至今仍闪烁着“轴心时代”以来的人文光芒。我们可以看到,吕佩尔茨先生与周韶华先生通过各自真挚豪放诗意般书写,精确地隐喻了视觉文化中感性应该拓展的边界。

他们内心十分清楚,不可遏止的激情不可能完全在作品中再现。她是真实也是幻象,是现实也是梦想,来自艺术家心中,也来自观众心中。

“我的画就是我的第二次生命”(周韶华)

“绘画有5000年历史,你的每一次创作都要面临这悠久的历史。而且每一幅画都在拒绝成为一幅画,因此需要你在画布前仔细琢磨,思考久远历史与个人独特性的结合,要表现出足够膨胀的‘自我’……我所有的不快、攻击性都保存在了画室里面……有时要筋疲力竭才肯罢休。”(吕佩尔茨)

我极想将这些语句与作品摆放在同一墙面。但,假如美术馆展陈作品的空间有限,我十分乐意将这些有生命活力的真实表白作为本文的结尾。

徐勇民

2017年8月7日丁酉立秋

湖北美术学院

吕佩尔茨,奥菲鲁斯,260x285,布面油画,2004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免费开放须知: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17:00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74号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校区

电话:027-68895085

湖北美术学院

转编自公众号【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转编:佟欣


欢迎关注 湖北美术学院官方微信

湖北美术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本科院校-湖北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湖北美术学院-展讯 | 东西方艺术家同台并置的新鲜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