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美人|张昕:传物之美,承文之学

湖北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湖美人|张昕:传物之美,承文之学

张昕,湖北美术学院教授,湖北省政府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专项津贴获得者。曾经担任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现任学校图书馆馆长。长期从事设计艺术学理论,中国工艺美术史论和文化遗产学的教学工作。兼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艺术家协会视觉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与设计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视觉艺术信息中心主任,湖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教育厅高校美术与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造型艺术委员会主任,长江流域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和江汉大学客座教授等职务。

主持编辑出版了湖北美术学院首批美术理论综合系列教材十余种,包括《中国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艺术概论》、《外国美术史》等理论教材,沿用至今。2014年,他立足于田野调查,对湖北的造型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出版专著《湖北造型文化遗产审美论纲》。2017年11月,受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资助,出版了两本书目,分别是《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造型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属性与在现代社会中呈现的新特点。近年,也有多篇论文获得国家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和湖北省文化厅学术论文一二等奖。

现承担设计艺术学理论研究和文化遗产学研究专业方向研究生培养工作。并担任“文化遗产形态论”、“长江流域区域文化遗产审美论”、“中国工艺美术史论”、“中国现代设计艺术专题”、“中国古典设计专题”、“学位论文写作”、“艺术文献专题”等研究生课程主讲教授。主讲的本科课程有:“中国陶瓷艺术专题”、“中国现代设计史”、 “文化遗产学概论”和“学位论文写作”等。

湖北美术学院

张昕老师接受学生记者采访

近日,校新闻中心记者对张昕老师进行了专访。初始,最为深刻的印象便是张昕老师的满腹经纶的学养与儒雅的气质。采访过程中,他以温润如玉的言语向记者娓娓道来,在与他自然温和具有引导性的谈话中,使人不禁对张老师的课堂无限向往。

湖北美术学院

张昕老师专著《湖北造型文化遗产审美论纲》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作为一名自八十年代留校至今的美术学系教师,张昕老师一直辛勤地耕耘在湖北美院的教育事业的沃土上。他不仅作为一名教师孜孜不倦地传授着知识,同时也作为一名图书馆的馆长收藏着知识。“八十年代到美院攻读研究生,之后留校任教于美术学系,2009年又从美术学系系主任轮岗到学校图书馆任馆长。”张昕老师说道。他默默无闻地做着“双肩挑”的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尽管经历十载风,十载雨,仍心怀十万栋梁,屹立不动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在教学方面,张昕老师在担任美术学系系主任期间,主持编辑出版了湖北美术学院首部《中国美术史》等高等美术院校综合理论系列教材,填补了美术理论教材建设的空白。在任系主任期间,克服困难,努力创造条件,创办了艺术设计学和艺术管理两个本科专业。拓宽了学科领域和发展空间,为美术学系的长期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对于湖北美术学院图书馆的管理与发展,张昕老师谈道:“作为高等美术院校图书馆,湖美图书馆尽管没有武大华师图书馆宏大,但我们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专业图书馆。”据张昕老师介绍,湖美图书馆不仅收藏了齐全的美术类图书文献和中外图书期刊,而且还收藏了丰富的美术文物古籍,在华中地区高校图书馆中,是当之无愧的美术专业图书馆第一家。”

张昕老师还向记者阐述了在新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四项职能:“服务于教学人才培养、服务于科研工作、服务于文化传承、服务于社会”。数十载光阴彰显出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湖美教育呕心沥血为之奉献的伟大精神,使得莘莘学子对张昕老师这位艺术研究者与教育者更为敬佩。

不计辛勤一砚寒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化的结晶,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并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文化遗产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滋润着文化成长的基因。保护与利用好我国的文化遗产,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张昕老师在美术学系启动了“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建设工作,设立了本科生的文化遗产学概论课程,并开展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在此期间,为学习“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建设经验,他前往中央美院以及清华美院进行学习与考察。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启动相关政策,经过长期准备后,到如今我校在这方面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美术学系现开设了“文化遗产学概论”课程,并对本科课程及时地进行了教材的建设,也得益于张昕老师的不懈努力与奋斗。

设立于湖北美术学院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是全省造型“非遗”的学术研究中心。作为创建者,张昕老师担任了湖北省“非遗”研究中心主任。在他的主持下,每年立项省级科研课题十余项,也有十余项科研成果结项,成果转化率高,每年都有大量学术论文和专著出版发行。自2015年以来,已成功申报实施了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三期培训班。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国家文化部、教育部和湖北省文化厅、教育厅的表彰,也为湖北美术学院赢得了广泛声誉。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张昕老师认为,在当代社会深入开展“非遗”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价值。第一,它是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文化遗产凭借某一种物态、手艺或者其它的方式传承下去。而中华传统艺术博大精深,没有传承的载体便无以为继。第二,文化遗产是一种教育资源。当今的艺术设计的灵感来源,可从传统设计中汲取养分。第三,文化遗产须以教育的形式进行传承。大学的一个重要的职能便是文化传承。现今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许多的文化遗产相关课程得以走进课堂,得以传承,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四,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实践中,使得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传统手工艺最大特点是化腐朽为神奇,可将柳条、麦秸、竹编等编织变成精美的编织物,蜕变成工艺品,在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对此,我们在黄陂设立观察点,将黄陂泥塑融入当下丰富多彩的文化产业,带动致富,为扶贫工作作出贡献。”张老师谈到。

如何有效开展传承“非遗”文化成为摆在“非遗”保护事业参与者面前的一大挑战,张昕老师则显得更为从容不迫。他认为,教育在传承“非遗”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总结多次培训班的办班经验,积极探索出“湖美模式”。“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一批批传承人,而且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将使文化基因得以延续。培训班将“非遗”文化传播入校园,从而依托高校激发创新理念,换取“非遗”传承新的形式。培训班的多次成功举办将有效增强公众的认知度,增加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促进传统文化朝多元化的方向可持续发展。

湖北美术学院

2017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计划湖北美术学院传统雕塑培训班学员结业汇报展览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部分教师对培训班黄陂泥塑学员进行回访

教诲如春风 师恩似海深

在教学上,张昕老师经常教导学生要广泛阅读书籍。“如今,同学们对图书文献的阅读热情较低,缺乏合理运用学习资源的能力。现今的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复合型的,仅凭借是课堂上的老师传授知识是远不够的。然而,湖北美术学院最大的资源投入便是图书馆,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努力在课外扩展自身的知识储备。”

作为美院的一位资深教师,张昕老师担负着深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谈及本科的基础教育时,他说,“同学们须先夯实基础,抓住课堂、涉猎课外、拓展艺术实践与考察。尽管专业方向各有差异,都应扩充阅读量,勤于思考,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瞬息万变的当下,找准自身的兴趣点,再结合祖国发展的需要,便是我们今后的职业方向。”

采访末,张昕老师向记者讲道:“我们要对当下的艺术现象有着自身的识别力与理解力。对于同学们来说,基础训练在四年的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弥足珍贵。基础教育侧重在强化基础训练,向经典艺术学习,从而提高观察力、鉴赏力和表达力。这些并非一日之功,我们不可好高骛远,因为它是一个漫长的长期积累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文:陈斯妮

录音整理:陈敏华 白静宁

图片编辑:龙昭昆

编辑:彭玲玲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本科院校-湖北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湖北美术学院-湖美人|张昕:传物之美,承文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