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美人】王灵毅:植根传统留心翰墨 潇洒流落清新永隽

湖北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湖美人】王灵毅:植根传统留心翰墨 潇洒流落清新永隽

王灵毅,1972年生于陕西,副教授,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在读。中国美术学院高级访问学者、湖北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美术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委员、全国大学生广告节学院奖评委、九一创作协会会员。作品入选第十届、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曾获2004 “苏州印象”全国广告展银奖,第二届西部之星设计大赛银奖,第十届湖北省美展铜奖,2010年度“GSSP金曦奖国际设计金奖”设计大赛优秀设计奖,2014湖北省美术设计大赛金奖,另有多件作品和论文被采用或发表。近日,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的学生记者对王灵毅老师进行了专访。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兴趣始然 高凤流麦

一坛香炉,一壶清茶,一柜书,有山水丹青峻宇雕墙,古玩收藏位列其中,未入其室便闻其香。初见王灵毅老师,便已深深浸润在其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中。

王灵毅老师从小兴趣广泛,尤其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出身于中国传统医药世家,医馆中多是上了年头的老物和古籍。行医最是讲究一丝不苟,而医馆的氛围多是严肃的。王灵毅在医馆中也变得愈加沉稳,常常接触老物件的他,也在耳濡目染中对古物产生了极大地兴趣。“古物它往往第一眼看去并不惊艳,那种破败感往往会让人忽视他们的存在。然而久久的面对古物,便能找到它会闪烁着幽光,那是造不得假的。”初见不蔓不枝朴实无华,而在最质朴甚至残破的外表下的内在却往往令人折服,这是历史的厚度、时间的温度。在度过最初少年天性的跳脱和医馆相对幽静的氛围激烈碰撞后,慢慢的,每日的乐趣便是帮家里抄抄药名,每每伴随着药香氤氲,梵音阵阵,持笔润墨一天的时光便伴随着老物件特有的木质香气游走在笔墨卷轴中,而这古拙的氛围也足以平息和排解略显孤独的焦虑,安然的沉浸在恒常的秩序和审美的欢愉。

而慢慢的,药书上的画像渐渐吸引了王灵毅的注意,从最开始抄写之余随笔勾勒大概形状,到慢慢的能够把药物描绘个大体相似。完全出自内心的好奇和传统文化的感召,就这样,传统水墨的世界便以这样一种艺术自觉的方式出现在王灵毅的眼前。

湖北美术学院

海报作品及参展证书 2004

湖北美术学院

关注食品安全 -菠萝 海报 2011

湖北美术学院

关注食品安全 海报 2009

教书育人 授业解惑

研究生毕业后王灵毅为孜孜不倦传道受业的育人之师所深深吸引,于是选择了走上三尺讲台。得益于对京剧的热爱和不断练习,对于说话节奏的拿捏和声音传达字正腔圆的讲究。让学生往往听课被那极具感染力的声音带入艺术的世界。在教学方法上,王灵毅讲究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基础和思维习惯。他在《基于城乡学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教育差异化策略》一文中系统阐述了其教学理念。他系统研究了高校扩招及设计类人才社会需求的激增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在教学上出现的新问题,并在调研分析城乡学生艺术设计学习差异的成因,采集一百多个样本,参考多方文献后得出了多种策略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教学中,我希望学生们有三个老师,一是育人之师,二是以书为师,多去阅读,在书中发现新的世界,还有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结束考前美术教育培训过于教条化、程序化的练习后,教师会在艺术的道路上充当灯塔,而书籍是先贤智者的观点与作品的凝结,兴趣则往往意味着目的的单纯,会为今后的创作道路上带来很大的动力。”热爱,使艺术创作的过程变成了感情的抒发和思维的勾勒,沉浸在对作品的狂热中的创作,总是富有激情且历久弥坚的。

“我常常跟学生说,要研究画作的材质美。立体比平面所能容纳的东西多,也更具想象空间。”王灵毅在艺术创作时往往不会拘泥于经验主义的惯常心态,在确定了预定构想的时候,他便调动起一切的手段和灵感竭力完成。观其作品,总是能够从山水沟壑中品读出强调直觉性的把握以及诗化的感情潜流,从而为其平添了一层神秘色彩。他为东方的本源传统所吸引,又以开放的思维无拘无束的感情拿捏以及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对中国传统笔法皴法进行结构,置换,拼接,重组,形成了超越时空的视觉感受与精神性表达

湖北美术学院

国画作品 2016

湖北美术学院

国画作品 2019

湖北美术学院

国画作品 2019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王灵毅执着地追求传统文化。在他的工作室里,有着很多纯手工编织的工艺品,虽然这些工艺品大都不能使用,但他还是小心翼翼的将他们陈列在展架上。在物质文明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往往以手工艺的精巧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古物上的缕缕纹脉映射出那个时代的人文情怀与精神涵养,在保证其实用性的同时极具审美价值。“如今的一些手工编织品虽然品类繁多,机械化门类化的生产往往没有以前的那种味道了。”王灵毅对传统文化在时移世易的都市钢铁森林的侵蚀下所呈现不断没落的趋势扼腕叹息。“如今这些流传下来的传统手工艺想要创新就需要做到当今新一代的人们的心里去,传统手艺的受众局限,怎么去针对新的人群去做出改变,这才是焕发传统手工艺生命力所面临的。”王灵毅回忆他在欧洲游学时所见极具地方文化元素的海报。“中国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但我们就一定要以那样速度的步伐去冰冷的审视这个世界吗?有的时候往回看看,往往也能发现很多精彩。”印第安谚语说,在我们走的太快的时候停一停,等等自己的影子。老物何尝不是历史对我们的召唤,以其为镜,足以知兴替、明得失。

“现在很多文化传承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传承,某知名建筑在极具现代气息的楼房上修建一个古建筑门楼,这种霸道的嫁接在我看来却有些不伦不类。”如今还在攻读中国民艺学博士的他,将民艺学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而研究具有历史性年代感的传统物件便成为了他的重要课题。“细看传统的老东西,它会散发着淡淡的幽光,不耀眼,只能在久久的审视和揣摩中感受它的绝美”

艺术创作时,王灵毅也鼓励年轻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作品是对生活感悟的写照,“年轻人有时候想法新奇一点并非坏事,有些人比较守旧也没有错,艺术本就是包容兼蓄的。”王灵毅鼓励学生在着手社会实践的同时也要放眼自然,多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去寻找上天给予的馈赠。看似平凡的事物中往往蕴含着并不为人所知,渺小却令人惊艳。而通过自然感官探寻出一种具有个人色彩的语言系统,呈现出自己的艺术判断和价值立场,从而回应社会性纷繁复杂的语境。

“艺术创作是灵感的创作,有时候放放,让自己的内心沉静一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眼界的开阔往往会先于技艺的拔高,随着审美能力的日益上升,以更加严格的要求来看待作品。而面对这种情况,坚守本心,伴随着时间的打磨,自然会水到渠成。而心境的平和才能在感性与理性中寻找临界点,从而迸发出感性与理性交织的绝美画卷。

湖北美术学院

曲尺方圆 2017

湖北美术学院

推陈出新 2017

放眼未来 高歌前行

初观王灵毅的作品,往往很少着重于坚实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但画上明灭变化的影调和神秘古朴的色系却往往攫取着观者的心灵。水墨山水,一眼看去,仿佛并不出众,但色调凝重沉着,画笔中游走者淳朴酸涩的人文情怀。以象征性的手法窥探艺术主题的精神世界与哲思。在画面构图的知白守黑以及玄妙精巧的水墨色块运用上,我们不难看出其形象处理与造像手法的审美特征。即在传承本土文化笔法的同时也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在吐纳当代文化思潮之中又自觉回溯传统文化的沃野。而这当中充满象征意味的审美意象性也为王老师进行海报的艺术创作手法奠定了基础。

王灵毅重视设计的实用性,他以古籍为例,在艺术形式相当发达的古代,人们往往很少对书籍的装饰做过多的赘述,一卷竹简,一帛丝巾,便是文字最好的载体。放置于床头,案前。没有过多繁复的纹样去干扰读者的思维,大量的留白与大气古朴的风格便是对书本的最好装饰,所谓开卷有益。但如今有很多包装精美的书籍,并非是适合随时随地去看的。大部头的体量,厚重华丽的书脊,硬装的封面,如此种种无非是给予观者一种汗牛充栋的心理暗示。这是商业上的成功,却实在谈不上艺术造诣。“我们要做的是从功能出发,去进行使之美观的改变,并不是一味的添加,使之丧失本来的意义。”而在这一观点的鞭策下,王灵毅的设计大气琢朴,凝练厚重,闪烁着其对生命的感悟和审美情趣的追求。

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历永远是王灵毅研究方向上的指明灯,而王灵毅闲暇的时光也总是伴随着书香氤氲。朱光潜先生说过“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自身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再去重新审视其背后的深意,便能够品读出不一样的韵味。试想同样建筑,往来的人驻足观看,惊叹于其碧瓦丹楹,却又不解其深意。而它的结构,历史,布局,象征,社会意义等等更深层次的内涵却往往需要观者的学识。

找到表现自己内心诉求的贴切语言,并用具象的手法描绘出来,是从艺者所致力追求的。这种语言充满个性,而不是任何既有艺术语言的重复。传统架上绘画,设计禁锢于平面,而王灵毅反观作画的材质之美,从材料出发,研究不同材料或温润或柔软或坚硬的质地,从根源处去进行艺术创作。他对于艺术的梦想与崇敬,那是自少年时代就已经有的期待,期待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成为艺术家中的一员,并在艺术的创造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湖北美术学院

语言暴力,看不见的伤痕2014

获奖、参展情况

2003年 作品《安全危险》获湖北省第十一届包装设计《楚天创新奖》 铜奖

2003年 作品《安全与危险》获中国美院第四届白金创意设计竞赛 优秀奖

2003年 作品《安全与危险》获中南星奖平面设计大赛 优秀奖

2004年 作品《流行》获中国美院第五届白金创意设计竞赛 优秀奖

2004年 作品《我们的太阳》获湖北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第二作者) 铜奖

2004年 作品《恒星》获湖北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 优秀奖

2004年 作品《民间文化源远流长》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设计展 入选奖

2004年 作品《错位的文明》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设计展 入选奖

2004年 作品《我们的太阳》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宣传 入选奖

2004年 作品《东西方的碰撞与交融》获“苏州印象”世遗与苏州广告展 银奖

2004年 作品《映》获“苏州印象”世遗与苏州广告展 优秀奖

2004年 作品《教育改变命运》获中南星奖平面设计大赛 优秀奖

2005年 作品《教育改变命运》获湖北省第十二届《楚天创新奖》 铜奖

2005年 作品《北京2008奥运会招贴之游泳篇》获奥运之光湖北体育美术展 优秀奖

2008年 作品《四川不哭》获湖北省第三届高等学校美术大赛 银奖

2009年 作品《文明的交融》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入选奖

2009年 作品《关注食品安全》获第二届西部之星设计大赛 银奖

2009年 作品《流行文化?》获第二届西部之星设计大赛 优秀奖

2009年 作品《关注食品安全》获湖北省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 入选奖

2009年 作品《关注食品安全之菠萝篇》获湖北省第十四届《楚天创新奖》 银奖

2009年 作品《进化?》获湖北省第十四届《楚天创新奖》 优秀奖

2009年 作品《关注食品安全之菠萝篇》获第十三届中南六省区“中南星奖” 优秀奖

2009年 作品《进化?》获第十三届中南六省区“中南星奖” 优秀奖

2010年 作品《需要这么厚吗?》获湖北省第四届高等学校美术大赛 铜奖

2010年 作品《生死时速》获2010年度“GSSP金曦奖国际设计金奖”设计大赛 优秀设计奖

2010年 作品《关注食品安全》、《需要这么厚吗?》入选2010海峡两岸优秀设计师海报作品邀请展

2010年 作品《关注食品安全》入选《中国设计年鉴第七卷(2008-2009)》

2010年 作品《洞见武汉》参展2010“直觉武汉”海报展

2010年 作品《关注婴儿食品安全》入选《中国设计师年鉴·2010》

2012年 作品《出墙》入选第五届湖北高校艺术设计大展获得第二届直觉武汉国际海报邀请展 优秀奖

2012年 作品《扶?伏?》入选2012中国著名高等美术院校艺术设计大展

2014年 作品《语言暴力,看不见的伤痕》湖北高校第六届美术与设计大展 金奖

2014年 作品《中国造》入选《中国设计年鉴》第九卷(2012-2013版)

2014年 作品《语言暴力,看不见的伤痕》入选《中国设计年鉴》第九卷(2012-2013版)

2014年 作品《语言暴力,看不见的伤痕》第八届创意中国设计大赛 优秀奖

2014年 作品《同在蓝天下》第八届创意中国设计大赛 优秀奖

2014年 作品《饕餮》第十二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 入选奖

2015年 作品《语言暴力,看不见的伤痕》第三届中国西部之星艺术设计大奖 优秀奖

2015年 作品《致敬设计》入选“湖北设计三十年”主题海报邀请展

2015年 作品《1937.一座城市痛苦的记忆》入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海报邀请展

2015年 作品《爱和平,铭记历史》入选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海报邀请展

2015年 作品《同在蓝天下》入选北京设计周城市国际公益海报佳作展

2016年 作品《语言暴力,看不见的伤痕》获中国创意年鉴2014-2015年度 金奖

2016年 作品《同在蓝天下》获中国创意年鉴2014-2015年度 银奖

2016年 作品《文明之痛》丝路精神-首届西部国际设计双年展

2016年 作品《新思路,新丝路》入选2016ADCK 亚洲 Young Design 邀请展

2016年 作品《古韵新声》入选2016ADCK 亚洲 Young Design 邀请展

2019年 作品《沱川早春》入选四川美术学院“百年百校百村”作品展

湖北美术学院

文:邱炳坤 龙昭昆

采访:向梦云 邱炳坤

录音整理:刘雨 李华天

摄影:向梦云

编辑:彭玲玲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本科院校-湖北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湖北美术学院-【湖美人】王灵毅:植根传统留心翰墨 潇洒流落清新永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