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8日下午17:00,“千年记忆·五彩经纬——土家织锦艺术展”在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艺术区美术馆开幕,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湖北省文联、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武汉市文化局,相关兄弟院校,美术机构,非遗传承人代表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
湖北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梁远钢,党委副书记、院长许奋,各院系负责人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科研创作处负责人袁小山主持。
此次展览参展作品年代从清代中晚期至现代,共110余件,有的属于民俗文物,既包括土家织锦中的传统图案作品(涵盖数十种花色样式),也有现代创作图案作品;既有几代流传下来的织锦精品,也有当代织女的佳作。展览将持续到2019年10月26日,欢迎前往观展。
前言
土家族织锦,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意为“花铺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多称其为“土家彩织”或“土花铺盖”。它是聚居于武陵山区、酉水河畔的土家人所特有的女红织物,其始于秦汉,滥觞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已成为土家族重要的文化象征。土家织锦因其历史悠久、工艺精巧、图案丰富、色彩绚丽而闻名于世。
在国家大力发展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传统工艺的背景下,土家织锦技艺重新受到人们重视。一批优秀的手工艺人作为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为这门古老的手艺代言。她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忘发展,在配色、织法等方面均进行创新和改良。
近年来,学界掀起一股“西兰卡普”的研究热潮,诸多学者纷纷聚焦于这经纬交织的传统艺术,从非遗学、图案学、色彩学、民族学和工艺史等诸多方面展开研究,其中以湖北、湖南的学者居多。对土家织锦的研究,湖北美术学院一直有着良好的学术传统。1958-1959年,美术史论家阮璞先生赴鄂西和湘西展开为期半年的调研,开创了我国土家织锦学术研究的先河;1981年,工艺美术家张朗先生赴来凤调研,临摹织锦图案以供教学。此后,我校教师一直持续开展该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活动。2016年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美术学院手工艺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后,中心的中青年学者带领研究生多次赴鄂西和湘西考察土家织锦的传承状况。几代学人的接力传承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从武陵山野到专业美术馆,从经纬线、夸张色的织锦文化到文脉和学脉的承续,织锦技艺中蕴藏着土家人的民族记忆。同时,这也是来源于生活中手艺的温度。此次“千年记忆·五彩经纬——土家织锦艺术展”,所展示的不仅有自近代以来的各时期织锦实物,也有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近些年所挑织的传统、现代图案作品,还汇集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界研究土家织锦的部分出版物。这是60年来我们对土家织锦研究的一次较为全面的呈现。
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将我校土家织锦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汇聚政府、行业、学界和传承人,开展关于土家织锦技艺传承、专业教育、知识产权保护等话题的讨论,共同推动土家织锦在新时代的振兴与发展。相信通过一辈辈手艺人、学者的守护和发扬,来源于生活的土家织锦艺术,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
许奋
2019年9月
部分作品欣赏
朵朵梅 丝、棉 晚清 刘代娥藏
大玉盖章 丝、棉 晚清 刘代娥藏
宴乐狩猎水陆攻战图 丝、棉 2005年 叶水云作
小铜钱花 丝、棉 晚清 唐洪祥藏
椅子花 丝 2019年 刘代英作
台台花 丝 2018年 刘代娥作
四十八勾 棉 1980年代 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藏
凤戏牡丹 棉 现代 唐洪祥藏
龙船花 棉 1980年代 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藏
二龙抬宝 丝、棉 2019年 黎成凤作
船船花 膨底纱 1980年代 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藏
草龙 丝、棉 2008年 刘代娥作
展览海报
编辑:陈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