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两个阵营:纳粹乌克兰VS红色乌克兰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一个民族的两个阵营:纳粹乌克兰VS红色乌克兰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1942 年7 月,南线,苏联步兵将德军从乌克兰的村庄中驱逐 在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国以300多万陆军部队的庞大兵力沿着漫长的苏德国境线发动全面进攻。战场南部的乌克兰地区成为两军重兵争夺的焦点。经过一番极为激烈的大规模装甲会战,开战一周后的6月30日,乌克兰古城利沃夫(也称为伦贝格)落入德军第1山地步兵师之手。入城德军中包括陆军第277高射炮营,后来的西德高级政客——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弗兰茨-约瑟夫·施特劳斯(曾任西德国防部长),正是该营一名下级军官。在德军前进道路上,到处是蜂拥而来欢迎的乌克兰民众,以至于延迟了一天的行军时间。入城后,德军得知利沃夫此前爆发了一次反苏暴动,但遭到苏联内务部队的坚决镇压,数千人被杀死,尸体丢到地下室里浇上汽油焚烧。接下来,获胜的德军也把大量犹太人和共产党驱赶到一起,让他们自己挖好坟墓,然后集体枪杀。 事实上,德军所进占的这个地区,原本属于旧苏波国境地带,而利沃夫城,则是着名的乌克兰民族主义活动中心,早已见惯了腥风血雨。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利沃夫古城 利沃夫的“东斯拉夫人” 利沃夫古城建立于1256年,得名于建立者加利奇大公达尼洛的儿子利夫,后逐渐成为加利奇-沃伦公国(古乌克兰国家)的中心。1340年,利沃夫遭到波兰军队侵略,9年后沦入波兰统治之下。15世纪,在利沃夫形成了反抗波兰统治的兄弟会,开启了此后持续数百年的民族地下斗争的序幕。1772年,波兰被第一次瓜分后,利沃夫又落入奥地利之手。1848年,当地爆发了反奥地利起义,随即被镇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匈帝国崩溃,西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宣布该地区独立,建立所谓“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但波兰军队很快又开进了利沃夫。至此,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是,利沃夫这个乌克兰人的城市,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虽然多次易主,却从未被纳入与乌克兰人同为“东斯拉夫人”的俄罗斯帝国的统治——也没有被征服了大片东斯拉夫人土地的蒙古人统治过。 所谓“东斯拉夫人”,也就是现今所谓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的统称。1000多年前,东斯拉夫人形成以基辅为中心的国家,称为基辅罗斯。12世纪下半期,基辅罗斯分裂为众多公国。在1240年,基辅城被蒙古人摧毁,一度被金帐汗国统治,后来又被立陶宛和波兰所占有。“东斯拉夫人”至此彻底地四分五裂。一般来说,处于立陶宛和波兰治下的东斯拉夫人,就是现今所谓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波兰人曾试图使他们接受天主教而同化之,虽然没有完全成功,却造成乌克兰人较为“西化”的传统——尤其是乌克兰上层,而与长期处于蒙古人统治下,且坚持东正教的另一支东斯拉夫人——也就是所谓俄罗斯人,形成了难以名状的隔阂。 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行为模式极为蒙古化的俄罗斯人,正逐渐崛起而成为一个强大帝国。这引起了长期遭受波兰人欺压的乌克兰人的共鸣。1654年,包括基辅在内的大片乌克兰地区摆脱了波兰人的统治,选择与兄弟民族的俄罗斯合并——但前述如利沃夫等地区却不在此列。俄罗斯所控制的乌克兰疆域变化不定,时大时小。甚至有些乌克兰地区长期处于拉锯状态——比如罗夫诺地区,也曾被波兰长期统治,直到十八世纪才并入俄罗斯。帝俄崩溃后一度建立过苏维埃政权,但不久又被波兰吞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权根据布列斯特和约一度放弃了帝俄所控制的东乌克兰,可随后又给抢了回来。所谓西乌克兰依然四分五裂——一般指沃伦州、外喀尔巴阡州、伊万—弗兰科州、利沃夫州、罗夫诺州、捷尔诺波尔州、切尔诺夫策州等地。如前所述,这一地区的历史相当动荡,不断被各路强权占领和瓜分。大体来说,在一战前,西乌克兰主要分属于沙俄和奥匈帝国。两大帝国崩溃后,又遭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等国的瓜分。其中利沃夫为中心的地区再度落入波兰人之手。在这个时期,利沃夫是欧洲最落后地区之一,工人只有4万。状况可谓暗淡至极。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1942年,苏联士兵与德军在乌克兰哈尔科夫激战 在苏德夹缝中生存 在长达数百年的异族统治下,利沃夫的民族主义运动一直非常活跃,并且鼓吹要建立统一乌克兰——而且显然是不从属于俄罗斯的乌克兰。一个名叫斯捷潘·班杰拉的西乌克兰人登上历史舞台。1929年,时年20岁的班杰拉开始参加各种反对波兰统治的暴力颠覆活动。30年代,班杰拉被波兰人逮捕,并因为杀害波兰内务部长等罪名而被判处死刑,后来减为终身监禁。 此时,苏联的新领导者斯大林也希望能够统一乌克兰,但前提与西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恰好相反——乌克兰要全部纳入苏联的疆域。1939年9月1日,德国大军在坦克和俯冲轰炸机配合下,大举进攻波兰。半个多月后,苏军也攻入了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任何一个沙皇都没有统治过的利沃夫,终于第一次并入沙俄继承者苏联的疆域。对这次带来重大争议的行动,苏联宣称是为了“拯救”那里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居民。实质上却是斯大林统一全乌克兰的重大举措之一。他或许认为,这可以换取乌克兰人对他的更大忠诚,但后来的结果却恰恰相反。 趁着苏军进驻所带来的混乱,班杰拉逃出监狱——按赫鲁晓夫的说法,也许是被苏联所释放的。赫鲁晓夫宣称这是一个巨大错误,事实也的确如此。班杰拉随后就溜到纳粹德国占领下的波兰,开始为德国军队服务,包括组织各种破坏分子在并入苏联的西乌克兰地区制造各种暴动,或者大搞破坏。 德军入侵乌克兰后,班杰拉分子一面配合其行动,一面匆匆发布声明,宣布成立独立的乌克兰国家并服从于纳粹的新秩序。但他们对希特勒的效忠并未获得认可。仅仅几天后,这个德国刺刀保护下的乌克兰“政府”就连同其领导者班杰拉等人一起,被德国人投入监狱,此后又改为软禁状态。取代所谓“独立乌克兰政府”的,是1941年8月20日被任命为乌克兰专员的纳粹德国高官科赫。此人毫不掩饰地宣称:他来到乌克兰不是为了传播幸福,他的全部目标仅仅是把这个地方彻底榨干,即使一个最卑微的德国工人,也要比乌克兰人“贵重一千倍”。至于某些德国官员如罗森堡提出的建立独立乌克兰国以牵制俄罗斯的意见,科赫也好,希特勒也好,都毫无兴趣。尤其是希特勒又将西乌克兰的加里西亚和利沃夫划入了“总督辖区”(也就是德占波兰地区),这等于把西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魂都给抢走了。 旗开得胜的德国人利用完了西乌克兰独立分子,就毫不客气把这些他们心目中的“劣等民族”一脚踢开。 乌克兰战场上的乌克兰人 德国军队的坦克履带正迅速碾过乌克兰的土地,不仅占领了西乌克兰,很快也占领了传统上就属于俄国的东乌克兰。但随着德军的深入,所遭到的抵抗也逐渐激化。到1942年初,乌克兰大地上已经遍布反抗德军的苏联游击队。到1943年,一些地方60%-80%的林区或农区都处于游击队控制下,很多德国派来的行政官员被杀掉。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部队则以对乌克兰日益残酷的扫荡和屠杀加以报复。 实际上,德国人在乌克兰的统治是极为短暂的。即使是最顺利的1941年和1942年,战线也变化不定。到了1943年,在达到了所谓巅峰状态后不久,战局就变得对德国人压倒性的不利。1943年2月,德国第6集团军三十万大军在斯大林格勒覆灭。此前,反攻的红军已经在1942年12月重新杀入乌克兰境内。1943年夏季的库尔斯克大会战后,红军收复了爆发过多次激烈争夺战的乌克兰重镇哈尔科夫,该城也是苏联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还是乌克兰第二大城市。接着红军又发起第聂伯河战役,于1943年11月6日收复了乌克兰首都基辅。随着东乌克兰重新回到俄国人手中,红军开始指向西乌克兰。 与此同时,乌克兰地区不仅活跃着支持苏联的共产党游击队,也有众多西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武装组织——所谓的乌克兰起义军。他们几乎和一切人为敌——苏联人、德国人、波兰人、犹太人。特别是在1942年到1944年,西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组织了对波兰人的大规模屠杀,据说有不少于10万人被杀害,包括大量手无寸铁的妇女和儿童。 1944年2月29日,西乌克兰武装分子袭击了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瓦图京一行人。瓦图京腿部(膝盖以上)受伤且大量流血。他先被送到罗夫诺,后来送到基辅治疗,却还是在4月14日夜死去。莫斯科为此鸣炮20响志哀。这当然不是西乌克兰独立武装给予苏军的唯一伤害。在此前后,苏军为了剿灭西乌克兰独立武装,投入了大量兵力且损失了数千人。 比较来说,西乌克兰武装分子虽然有时和德国人也有冲突,但勾结与合作更多。即使被软禁的班杰拉等人也依然在为希特勒服务。他们甚至鼓励一些乌克兰人直接参加纳粹德军。其中以党卫军第14步兵师(也称为乌克兰第1师或“加利奇纳”师)最为着名。该师于1943年4月开始组建,主要由西乌克兰“志愿者”组成(尤其是那些曾处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西乌克兰地区)。1944年6月该师被投入前线,隶属于纳粹德军的“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另一个以“乌克兰”命名的德国重兵集团是撤退到罗马尼亚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这个重兵集团的任务是阻止红军夺回西乌克兰地区。但“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连同党卫军第14步兵师很快就遇到了红军的反攻而被打垮,该师只有3000多人逃回德军防线。经过这次战役,西乌克兰也重归红军之手,红军于1944年7月27日占据利沃夫。 此后党卫军第14步兵师又被重建起来,但因为战斗力太弱,一般只能用以执行诸如对捷克起义的镇压和剿灭南斯拉夫游击队之类的次要任务。这个师前后大概有25000人参加。还有一些乌克兰人被编入德军,参加镇压白俄罗斯地区的游击队,其手法极为残暴。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1944年,希姆莱视察由乌克兰人组成的党卫军第14“志愿”师。该部战斗力远不如其他党卫军,几乎一战即溃 “乌克兰独立事业”的终结 1944年9月,大势已去的纳粹德国为了垂死挣扎,居然又想起了软禁中的班杰拉,把他放了出来,负责组织西乌克兰独立分子,他们被空投到苏军后方进行破坏活动。但德国败局已定,已不是此类小把戏所能挽救。1944年11月,苏联军队最终占据了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在最初收复的伏罗希洛夫格勒,和最后攻取的外喀尔巴阡,红军竖立起了方尖碑,以宣示全乌克兰地区纳入苏联版图。斯大林至此完成了任何一个沙皇都没有做到的统一乌克兰大业。 但是经过德军撤退时的疯狂摧残,乌克兰大地已荒芜一片。被占领的两年多时间内,仅仅乌克兰首都基辅一地就有19.5万名居民被德军杀害,另有10万人被掠走充当苦力。尤其是在基辅郊区的娘子谷,红军发现了大量腐烂的尸体。 早在1941年9月,德军刚刚占领基辅,党卫军C特别行动队就入城大肆捕杀犹太人。配合其行动的还有德军第45和第305警察营,以及乌克兰“辅助人员”。9月29日-30日,德国人在娘子谷实施大屠杀。根据他们的报告,短短2天内,就用机枪射杀了33771名犹太人。此后的占领岁月里,娘子谷继续成为德军的杀人场,还建立了集中营。苏联战俘、共产党员、神父甚至还有击败德国空军足球队的苏联运动员,以及大量平民,均在此遭到杀害。除犹太人外,遇害者还包括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吉卜赛人等。 1943年夏季,德国人预感到失败。8-9月,为掩盖罪行,他们强迫300名囚犯花费六周时间挖掘并焚烧谷地内的尸体。但2个月后,红军在当地依然发现了大量腐烂尸骸。根据掩埋尸体的工人的证词,被害者约7万-12万人。苏联官方公布的数字为10万人。但回避了屠杀的具体细节。尤其很少单独提及犹太人的情况。这一点后来成为西方和苏联内部犹太知识分子的宣传把柄。 西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们则跟着败退的德国人一路向西奔逃,直到纳粹完蛋。1945年5月,党卫军第14步兵师在奥地利投降。他们中很多人逃到了由美国控制的西德地区,另外一些顽固分子与西乌克兰反苏武装合流,继续与苏军战斗。他们一直活动到1956年。斯捷潘·班杰拉也逃到了西德,在美国人和西德的庇护下继续他的“乌克兰独立事业”。1959年10月15日,班杰拉突然暴死于慕尼黑。后来西德官方宣称他死于克格勃的暗杀,下命令的据说正是赫鲁晓夫。 悄然间乌克兰做大做强 本文写到此处,几乎都是以西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为中心。而另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者如俄国人所说的“伟大卫国战争”期间,多数乌克兰人依然站在俄国一边参战。 数百万乌克兰人参加红军,数十万人参加苏联游击队。尤其是战争后期,苏军从收复的乌克兰地区获得了大量补充兵员。很多部队中乌克兰人占到了总员额的四成左右。4年战争期间,1000多万乌克兰人死于战火和德军的屠杀。而全苏联死者约3000万左右。 斯大林统一了乌克兰,却也为苏联的崩溃埋下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重大隐患。作为苏联最发达的加盟共和国之一的乌克兰变得过于膨胀,以至于发展到尾大不掉的程度。60-70年代,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谢列斯特(乌克兰人)醉心于乌克兰地盘的广大、经济的自给自足能力、文化艺术的悠久发达,开始公开鼓吹彻底乌克兰化的乌克兰。虽然勃列日涅夫下手赶走了谢列斯特,乌克兰的自大情绪却已无法遏止。 苏联解体后的乌克兰,与俄罗斯更是渐行渐远,却又藕断丝连。以利沃夫为中心的西乌克兰势力咸鱼翻身,在美国和德国支持下竭力扩大在乌克兰全国的影响力,鼓吹抛弃俄国彻底倒向西方。在这股风潮下,班杰拉被吹捧为乌克兰独立的先驱和殉道者。 2010年1月22日,时任乌克兰总统的尤先科追授班杰拉为“乌克兰英雄”。然而此举不但引发了俄国人以及亲俄的东乌克兰势力的不满,也激怒了曾遭到西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屠杀的波兰人和犹太人的愤怒与抗议。到了2011年1月,相对亲俄的新总统亚努科维奇又宣布撤销班杰拉的英雄称号。时至今日,亚努科维奇被亲西方势力驱逐下台,亡命于俄国。动荡中的乌克兰至今也没有建立起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正式政府,却身陷地缘危机之中。 西乌克兰民族主义势力甚至打出了当年党卫军第14步兵师的旗号,与犹太人和俄罗斯族发生冲突。动荡的局面下看不到希望的曙光。未来的历史又将如何评价二战中乌克兰人的恩怨是非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本科院校-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一个民族的两个阵营:纳粹乌克兰VS红色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