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2000年,“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健康节取“5.25”的谐音“我爱我”,意为关爱自我的心理成长和健康,活动的主题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互助问题,口号为“我爱我——走出心灵的孤岛”。此后(2004年),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一词来自于希腊语的“psyche”,原意为灵魂。现在则指人对周围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的感知与体验。它是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和。心理不同于一般的客观事物,它属于人的内心世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心理健康:一种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此状态时不仅自我状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能发挥更大的心理效能。
大学生易存在的心理问题
01
学习问题
诱发大学生“学业不适”的五大因素:
①基础教育评价标准单一化;
②基础教育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缺失;
③过于强调竞争;
④相对于学生需求而言,高校心理辅导仍比较薄弱;
⑤大学考试方法有待改进。
人际交往问题
02
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03
恋爱和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感情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性格与情绪问题
04
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懦弱、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05
求职和择业问题
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和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理困惑只是成长正常状态,没有问题哪有成长可言,因而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尤人。
不要急于“诊断”。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断章取义,或者道听途说,急于“对号入座”,认定自己患了什么病。弄清问题当然是必要的,但大学生的问题还是发展性的居多,很多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实在不必自己吓自己。
转移注意。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谓问题不放,不可过分的关注自我,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全力投入,是很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调整生活规律。很多时候,只要将自己习惯了的生活规律稍加调整,就会给自己整个的精神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所谓的心理问题也随之轻松化解了。
不要讳疾心理咨询。对于严重的、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也可寻求专家咨询及心理卫生机构的帮助。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
①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大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通过群体交往活动,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验友谊与沟通的快乐,开阔视野。
②保持良好、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是密不可分的。
③完美的人格展现。大学生应该正确对待客观事物,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学习的生活。
④培养积极向上的个性特点,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小总小结
当代大学生
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小问题
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这些小问题
及时将它们消灭掉
那样我们都是最棒的自己
只有爱自己
才能爱别人
只有爱自己
才能让别人更好的爱你
让我们用自己年轻的心去感受生命的活力
去体会真情的温暖 去享受健康的快乐吧
图片来源/网络
策划/大通社新媒体部
编辑/王南音
责任编辑/李倩
投稿邮箱/2167453142@qq.com
审核/D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