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
有一群优秀的人
或在学术上卓尔不群
或在岗位上无私奉献
或在品德上玉洁流芳
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
湖商人
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他们践行着看似平凡的事迹
身上却闪耀着迷人的光辉
照亮你我
党务工作部新媒体部特推出系列报道,聚焦这些优秀的共产党人,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湖商人所独具有的追求卓越、清风峻节的情怀。今天让我们走进湖北商贸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熊浩。
夕阳西下,喻家湖畔。
11月中旬,已然入冬,虽然天气晴朗,可风刮过来还是像刀子一样冷。湖里这群划龙舟的孩子身着薄薄的衣衫,却早已被汗水浸透了。
不知不觉,熊浩和这75个孩子已经在船上训练了4个小时了,今天的训练划了3万多米。
「每次我们的热身训练是下湖就划5000米,绕喻家湖2到3圈,再开始正式训练,训练完了上湖之前再划半小时,大概5、6千米,来锻炼耐力。」熊浩说。
熊浩,我校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党总支书记,也是我校的体育老师,但是七年前,他阴差阳错地多了个身份,龙舟队教练。
01
“石缝里种出来的花”——龙舟队诞生记
2012年湖北省龙舟大赛邀请各高校参加,当时学校并没有龙舟队,时任学校体育老师的熊浩临危受命,召集了学校师生临时组建了 一支22人的队伍,结果在12支高校的竞技中获得了第6名。虽然成绩一般,但熊浩决定让这支队伍走出去。
在没有任何经费、没有任何专业基础、没有训练场地、甚至没有任何龙舟设备的条件下,熊浩没有惧怕,一个一个去攻克难关。
熊浩先买了一本关于龙舟的教材自学,再去找华中科技大学的龙舟教练拜师学艺。没有班底,熊浩将第一次比赛的22个师生全部留下来,再在平时体育课的课堂上找苗子。没有船和桨,熊浩通过同事王井强老师转辗联系到另一所高校的一名老师,借到了22把桨。
没有训练场地,熊浩又找到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个龙舟队教练,软磨硬泡,租借到了该校的训练场地和喻家湖训练场地。不过他笑着说在近七年的共同奋战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最后连租借费这也省了。没有船,熊浩「厚着脸皮」将租借场地的船也一块打包征用了。「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在石缝里也要种出花来」熊浩说。就这样,一只简易的龙舟队诞生了。
龙舟队建起来后,平时温和的党总支书记变成了铁血的教练。熊浩制定了严格的训练制度。每周一、周三晚上6点,周五早上6点半在旱地进行训练,周六周天去湖上实地训练,每次训练至少五六个小时。
熊浩还根据自己的体育课经验科学制定了一套训练流程。
每次在旱地训练时,队员们先跑7圈,做一些热身动作,再在学校操场的护栏上「干练」划桨的动作,接下来进行平板支撑、背齐、俯卧撑、高抬腿、杠铃、背杠铃深蹲、卧推、冲刺跑、横跨操场等训练
每周五的清晨,学生还加一个「爬虫训练」,在操场上爬100米来回,来训练手脚的协调能力。
七年来,这样的清晨训练雷打不动,风雨无阻。如果遇到下雨,而体育馆又没有空余的场地,熊浩就带着队员们在他自己办公室的走廊上练习划桨。
「我们有个队员来龙舟队之后瘦了40斤。有时候我们招新的时候就边打趣边认真地对学弟学妹说,来这里可以减肥。」龙舟队成员刘顺说。龙舟队的每一个队员,由于长年累月坚持锻炼,肌肉线条都非常明显。
面对高强度的训练,为了给大家鼓劲,每一次训练每一个动作熊浩都自己做完。「我自己做不到的事从来不要求别人做到,我必须要以身作则。」熊浩说。
02
喻家湖边拼尽所有 化鲤成龙
而去湖上下水实地训练成了队员们最开心的事。每周六和周日,熊浩带着队员们固定去喻家湖训练。
十公里的路程,如何去又成了大难题。
熊浩自己开车带一车人,还有十几个人,他就发动关系好的体育老师捎带些学生过去,有时候干脆陪着学生一块跑步过去。
但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熊浩开始想其他的法子。他看中了学校一辆11座的商务车,但因为经费缺乏,加上用车本来就紧张,很难借到。熊浩瞅准了车队秦金兵师傅,平时有事没事就拉着他唠嗑,给他讲龙舟队孩子训练的故事。时间久了,软下来的秦金兵开始答应接送孩子们,后来在一次次的训练中,秦金兵被孩子们刻苦训练的精神所打动,只要龙舟队需要用车,他都一声不吭答应下来。
在五六年的接送往来中,秦金兵和孩子们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次龙舟队员去外地比赛回来,不管是深夜还是凌晨,秦金兵都亲自开车去接站。慢慢地,自己也俨然成了龙舟队的一份子。
「比赛本身很辛苦,加上舟车劳顿,但是每次一下火车看到秦师傅,我们就像看到了家人一样,一切苦累都瞬间没有了。」队员许心怡说。
面对来之不易的训练行程、场地和船桨设备,熊浩和孩子们对每次训练都很珍惜,在船上一呆就是三四个小时。
每年5月到8月是训练和比赛最集中的时候,武汉正值火炉城市,队员们的衣服经常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为了避免频繁换衣服,男生们都光着膀子开划,女生们则只好受着。尽管天气炎热,训练辛苦,但队员们永远各个个精神抖擞,充满激情。
衡量一个队伍的成绩好不好,就看队伍黑不黑。夏天火辣的太阳猛烈地晒在身上,那种酸爽永生难忘。」熊浩说。每次训练为了避免晒伤,这帮粗糙的孩子们都开始学会涂上了厚厚的防晒霜。
而冬天的喻家湖则滴水成冰,队员们的手经常冻得握不住桨。
「只要下水了,身上就没有干的地方,再怎么小心,船桨划水的时候还是会打湿衣服。但是湖水都比外面暖和。」龙舟队许心怡说,尤其是是女孩子经常穿着湿衣服好几个小时。
如果碰到下雨的情况,龙舟队的训练也从不间断,考虑到下湖的安全,熊浩就自己发明了一种训练法,将船绑到岸边的树上,让学生模拟在水里划的动作 ,他们称之为「荡浆」,一来没耽搁训练时间,二来让学生锻炼做自己的耐力和力量。
「出来训练一次,老师得协调好车队、租借场地和我们每个队员的时间,太不容易了。」许心怡说。
七年来,每次下水训练,擂鼓声和龙舟队员们铿锵有力的加油声总是冲溢着整个喻家湖。
有时候在赛前集训的时期需要加练,而租借场地协调不过来,熊浩就带着队员将租借场地用坏丢弃的桨拿到岸上训练。「最大的梦想是比赛获奖了,给每个人配把桨,一件训练服,一件救生衣。」熊浩说。
艰苦的条件,刻苦的训练让熊浩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每次出发训练前,熊浩都开车去批发市场从自己的工资中省下来去买二三十箱的矿泉水、水果、小面包、粽子等,至少保证每个队员在休息间隙能有2瓶水,2只香蕉。每次出征比赛前,熊浩从牙缝里挤出钱,买来几罐蛋白质粉,给队员们补充体力。
跟其他的龙舟教练不同,熊浩还亲自担当龙舟队的鼓手。鼓手可以说是一条船的灵魂,节奏感和力量感对于整个队伍的协调很重要。以前让学生来敲鼓,由于反震和摩擦,一旦掌握不好,容易把手敲到鼓上去,手上全是血泡,健美操专业的熊浩对音乐节奏有着极强的敏感,加上心疼学生,熊浩干脆自己上阵揽下了这个苦活儿。
「头桨会跟着我打鼓的拍子节奏来划,如果节拍乱了,会直接影响划桨速度。特别是遇到弯道时,我就需要把拍子慢下来。总之要观察桨手的状态和实际情况。」熊浩一边说着一边时不时用手指敲击桌面,这是他长期留下来的习惯。
「不怕苦,不怕累,风雨无阻,不怕饿,不怕伤病,勇于拼搏」这句简单质朴的口号,龙舟队坚持了七年。
除了寒暑假攒出几天时间陪尚在上小学的儿子,熊浩一天没休息过。仅2018年,熊浩带着龙舟队训练了168次,累计504个小时。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七年来,这支龙舟队屡屡在百舸争流中留下无数战绩:
▲2016年中国龙舟公开赛总成绩第七名
▲2017年武汉高校龙舟公开赛第二名
▲2018年咸宁龙舟公开赛第三名
▲2018年中国龙舟公开赛(贵州铜仁站)200米第五名、500米第三名、总成绩第四名
▲2019黄家湖龙舟文化节龙舟友谊赛第一名
▲2019“武汉军运杯”龙舟挑战赛200米第二名、500米第一名
▲2019中国龙舟公开赛(成都金堂站)200米第六名、500米第六名、3000米第五名
▲2019中华龙舟大赛(成都简阳站)100米第六名、200米第五名、500米第六名
03
悠悠龙舟心 脉脉兄弟情
而大量的训练时间也使队员的学习时间减少,虽然队伍一直在规避训练时间与学习时间上的冲突,训练之外督促大家好好学习,但是学习毕竟是个人的事情。他们只能削减自己的娱乐时间,来保障自己的学习。队员陈维东说,不管是谁面对这样的角色,都会在队伍需要他的时候义无反顾地为队伍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很多时候到外地比赛,坐在火车上看书复习功课成了常态。我们队伍里面考研、当兵、拿国家奖学金的有很多。」陈维东自豪地说,龙舟队很多都是学霸,但都很低调。
而且七年来,龙舟队每年的队伍中都有2个去当兵。在龙舟队都能坚持下来的话,去当兵就没有什么困难了,2013级的石义喜笑着说,他从大一就加入了龙舟队,入队两年后,大三响应国家号召入伍当兵,当兵哥哥两年后,表现突出的他原本有机会留在部队,但是他毅然决然地又回到了学校,回到了龙舟队。
其实像石义喜一样从大一“划”到大四的学生有很多,队员们都说除了源于长期并肩战斗印刻出来的一种革命友谊,更多的是熊浩把很多感情融入了龙舟队,在这个大家庭里扮演着亦师亦友亦父的角色。
刚进来的大一学生可能不太适应龙舟队的训练生活,熊浩在一个月之内就会把所有新队员的名字、生日、家乡地址都会背下来,休息训练间隙就会跟这些队员们谈心唠嗑,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每次训练遇到只要队员过生日,熊浩都会自掏腰包,订个生日蛋糕和大伙儿一起庆祝。这成了队里一项心照不宣的传统。许心怡说,在大学的第一个生日就是在湖边过的。当时训练刚刚结束上岸,然后教练突然变出一个蛋糕,当时就哭了,训练的苦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许心怡在湖边的大学第一个生日
每次圣诞节,熊浩带来一大箱装饰精美的苹果,发给队员们,每次端午节,熊浩给队员们发粽子......在龙舟队孩子眼里,平时的糙汉子教练却将在龙舟队的日子过得仪式感十足,有点反差萌。
平时只要有队员遇到任何困难了,熊浩也像对待亲人一样竭尽全力地帮助。队员冷怀宁回忆说大三那年自己的母亲生病了,他本来没告诉队里,但熊浩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二话不说塞了800元钱,后来也一直不间断地提供各种帮助。
一块流血流汗的艰苦训练加上柔情的家庭式氛围让龙舟队形成了「人毕业,不退队」的传统。每年六月正值毕业季,所有的队员都是将比赛打完了再走,所有的队员毕业了也都会第一时间来武汉看望教练和队员。
望着在湖里劈波斩浪的队员们朝着湖的另一端越划越远,熊浩说,如今的龙舟队成了他骨子里最想守护最想陪伴它长大的孩子,现在每年进来的人越来越多,我打算今年正式组建一支女子龙舟队,让她们和男孩子一样磨炼自己的意志,让龙舟精神发扬光大,让龙舟队超越性别超越国籍走得更远。
文案|张利
排版|江子豪
图片|郑皓 受访者提供
审核|张利
责编|党务工作部(新媒体)
投稿邮箱|3965361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