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李小晗:
阅读最大的感悟是“静”“净”“敬”
雪后初晴的早晨——“晗”。李小晗,这是她的名字,一个很有十分诗意美好的名字。听起来就会觉得这一定是个具有浓浓诗书气息的女孩。人如其名,李小晗同学也对阅读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
来自会计学院的李小晗同学,从小就特别喜欢阅读。大学之前因为忙于学业基本没有多少自由时间去阅读,上大学后,时间充裕了,资源也更丰富了,所以她就“变本加厉”地读书。她说,书籍于自己而言,俨然是不可少的一部分。她看书非常随意,也没有特别的偏好,只是某一时间段内会随着自己的兴趣去阅读相关书籍。在这个新媒体阅读高速发展的时代,她依旧坚持着看纸质书的习惯,手捧散发着纸墨香的纸质书,会给她一种特别踏实的感觉。
对于李小晗同学来说,阅读带给她最大的感悟就是“静、净、敬”。
静,静心。她认为在阅读时,她可以将一切喧嚣都抛之脑后,独自一人进入作者的文字之中,通过感受感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怀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净,净化心灵。通过阅读,她可以近距离感受作者的心灵,无论是波澜壮阔还是平淡不惊,都会让她觉得心里的“尘埃”都被这些文字拂去。
敬,敬畏之心。她觉得对书籍我们应该敬畏,因为那些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对于作者,我们更应该尊敬,因为是他们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作品,让我们获取精神力量。
童武:
三年借阅449本图书的“悦读之星”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是的,读好书,就像结交了良师益友,使我们获益匪浅;读好书,就像沐浴在温暖的春风里,使我们心旷神怡;读好书,就像找到了快乐的源泉,使我们领悟到快乐的真谛。这是我校会计学院蝉联三年借阅之星的童武同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读书的意义所作的诠释。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一个普通学子来说,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去一次图书馆,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对于把图书馆当“家”,把读书当作立学根本的童武同学来说,一年365天,有多少天在学校就有多少天在图书馆。图书馆,于他而言,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每天上完课,他第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每晚最后一个从图书馆走出的也必定是他,三年的耕读不辍,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持续借阅449本书。在他的借阅书目中,文化、艺术、科学、自然、政治、社会等方面以及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应有尽有,他读书有两个目的,一是拓展专业视野和专业能力,其次是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大学三年,伫步回首,他在会计专业学习方面日益深入。于他而言,学生时代,实际社会经验有限,只能是在不断地课堂学习和阅读相关书籍中增强理论学习。他表示:“读管理学的相关书籍可以把我带入一个概括的宏观的世界,而会计学专业书籍则把我带入一个精细的微观的世界,而这些知识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共同影响着一个企业,这真的感觉很奇妙。”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这是童武在读书中悟出的道理,也直接影响着他的学习姿态。
邹俊:
与书籍“耳鬓厮磨” 收获人生的“意外”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这正是经管学院邹俊同学的真实写照。身为借阅之星的他有着笃定的读书目标。
经管学院的邹俊同学从大一开始就有着完美的大学规划。他从不“纸上谈兵”,而是努力完成着自己的一个又一个读书计划。即使现在大三学业繁忙,他也不放弃对书籍狂热追求的初衷。
邹俊同学来图书馆并没有固定的时间,非常随意。只要是课余,只要有空,邹俊同学就会来图书馆“泡一泡”,对于他来说,一天不去图书馆“静一静”,与书籍“亲密接触”,他就会觉得自己身上缺了点什么,这一天必定是过得不太踏实的。尽管时下新媒体强势崛起,电子阅读已成为新的“时代宠儿”,邹俊同学依旧十分偏好纸质书籍。他说:“虽然纸质书籍在阅读上有局限性,但是阅读起来会让我记忆深刻。”
在阅读书籍的种类上,邹俊同学是略有挑剔的,他十分喜欢阅读经济类的书,特别是关于现在中国及世界的经济发展状况的书籍。他认为,课堂上的专业学习是远远不够,只有课余广泛摄取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才能深刻了解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以及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将来才能更好的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读书要坚持,要沉心静气,要有分辨能力。在广泛涉猎的同时必要的精读也是关键。”这是邹俊同学对读书最深刻地感触。他认为他只是坚持在做他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获得荣誉只是意外的惊喜。他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热爱阅读,到那个时候,人人都是借阅之星。
END
来源:武昌工学院报
文稿:黄芬曹新旺李瑞齐
设计:吴天奇彭明章天成
编审:秦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