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系列活动在武汉音乐学院湖北音乐博物馆成功举行

武汉音乐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系列活动在武汉音乐学院湖北音乐博物馆成功举行

武汉音乐学院

10月19日上午,由武汉音乐学院湖北音乐博物馆主办的“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系列活动在武汉音乐学院滨江校区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包括《编钟乐舞艺术实践展》、“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学术研讨会及编钟音乐工作坊。其中,展览与工作坊由武汉音乐学院湖北音乐博物馆主办;学术研讨会由武汉音乐学院、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湖北音乐博物馆和随州市博物馆联合承办。

开幕式

8点30分,开幕式在武汉音乐学院行政楼六楼会议室准时开始,由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幼平主持,主办方负责人及参会嘉宾代表先后致辞,来自国内外的60余位音乐、考古等领域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

武汉音乐学院院长胡志平致辞中指出,武汉音乐学院40年来围绕曾侯乙编钟展开的理论研究、音乐创作与艺术实践和取得的成果,已经成为武汉音乐学院践行办学理念、提升办学水平、凸显办学特色,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学科建设领域,本次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系列活动,既是我院理论研究、音乐创作、艺术实践“三位一体”学科建设成果的全面展示,也是我们40年改革开放和65年办学历史所取得成果的综合展示,今后更加应该为曾侯乙编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而努力。

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晓峰致辞中,介绍了随州市40年来对曾侯乙编钟的研究、宣传、保护和利用情况,对随州市人民政府与武汉音乐学院双方合作共建给予了肯定及期望,并指出曾侯乙编钟不仅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成为了传播中华文化的符号和对外交流的桥梁,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

最后,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兼湖北省考古所所长方勤致辞。方馆长对武汉音乐学院40年来曾侯乙编钟研究成果给予赞赏,对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武汉音乐学院在音乐研究、创作上的紧密合作表示肯定,并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1

武汉音乐学院

2

武汉音乐学院

3

武汉音乐学院

4

武汉音乐学院

开幕式致辞

(1.李幼平副院长 2.胡志平院长 3.郑晓峰副市长 4.方勤馆长)

大合影

武汉音乐学院

一、《编钟乐舞艺术实践展》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代表前往湖北音乐博物馆编钟馆,欣赏由我馆志愿者组成的编钟小乐队演奏的编钟乐曲--《楚风》和《魂》,本次展演也标志着《编钟乐舞艺术实践展》的正式开展。据悉,展览为期6个月,共展出近160余件展品,主要为书籍、手稿、音像资料、宣传资料、照片、图片、乐谱等。展览分为“礼乐之乐”、“钟乐之乐”、“今乐之乐”三个单元,分别讲述曾侯乙编钟蕴含的礼乐文化、音乐艺术及近40年来围绕曾侯乙编钟进行的乐舞艺术实践及成果。本次展览旨于多方面全方位地展现编钟乐舞的魅力,传播编钟乐舞文化、传颂中华文明。

编钟小乐队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展览参观

二、“纪年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学术研讨会

10点,“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始主题发言。大会为期2天,一共6场学术报告,内容包括曾侯乙编钟本体研究、曾国音乐考古新发现及研究、乐律学相关研究及其他相关内容研究等,涉及音乐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大会报告中,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李幼平在全面回顾2008年—2018年间的曾侯乙编钟研究与文化建设的同时,对当代编钟研究与文化建设提出建议。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应有勤、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韩宝强均以编钟乐音检测及声学原理作主题报告,应老师就曾侯乙编钟的双音声学原理进行探讨,指出圆钟同样可以通过音高调准获得双音;韩老师通过分析影响编钟音乐性能的因素,向大家介绍了编钟音乐性能的具体测评方法,相关发言还有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陈欣的《民族乐器演奏旋律音高选样测音分析》。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崔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武家璧、温州大学教授黄大同、星海音乐学院老师宋克宾等学者均以曾侯乙编钟的乐律学及相关研究作了主题报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李玫的《关于均钟的进一步思考》,进一步分析了曾侯乙墓均钟调律的操作可能性。相同领域的发言还有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丁承运的《论楚商》、武汉音乐学院教授谷杰的《“正声调”、“下徽调”、“清商调”的历史渊源及其现代称谓正名——兼论曾侯乙器编钟“清商音律”与后世“清商调”》及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孙晓辉的《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沈阳音乐学院讲师李虎从乐器学视域分析曾侯乙墓出土乐器的制作材料、音乐性能、礼乐功能等,云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杨琛通过对云南沧源佤族竹簧管乐器的制作工艺考察,探索曾侯乙笙在复原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武汉音乐学院

会议现场

武汉音乐学院

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刘彬徽、郑州大学音乐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子初均就“曾楚话题”展开讨论,刘老师以考古材料为依据,对编钟相关年代及历法问题提出看法;王老师结合新的音乐考古材料,为大家勾勒出了曾国高度发达的音乐文化发展历程及其与楚文化的交融。随州市博物馆馆长黄建勋为大家梳理了曾国音乐文物考古材料,指出曾国在乐器的配置和使用上,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并认为曾国核心区在随州涢水流域变迁移动。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院文清也对新出土的曾侯舆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且论及文化遗产保护等话题。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兼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先福向大家全面介绍了九连墩楚墓出土的乐器,王老师指出该批考古材料对研究战国时期楚国乐器及礼乐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厦门大学副教授张闻捷立足于考古材料,对曾侯乙墓的青铜礼器制度进行了探讨;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李澜运用科技考古的方法,对曾侯乙墓中的乐器漆膜进行了分析。

同时,还有学者为我们带来了其他地域或时代的编钟研究成果,如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孔义龙、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友华分别就先秦编钟音列、旋宫作主题报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樊温泉、郑州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陈艳分别与大家分享了郑国祭祀遗址出土编钟钟架复制及研究成果、许公墓编钟的实证研究成果;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王清雷、北京联合大学硕士魏嘉臻分别以海昏侯墓编钟编列、海昏侯编钟钟架作主题发言。

就编钟音乐艺术实践研究,美国密歇根大学音乐戏曲舞蹈学院林萃青教授阐述了曾侯乙编钟遗产开发及相关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方法与策略,提出怀古音乐研究和演出的处理办法,与此相关的发言还有孙晓辉教授的《隐括翻曲,重铸经典——宋代怀古音乐实践纪实及其相关思考》。此外,苏州礼乐器研究所所长金海鸥向大家分享了他关于曾侯乙编钟价值对未来礼乐教育启示的看法。湖北省统计局局长叶青、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王安妮均以湖北编钟文化展开,叶局长为大家梳理了湖北编钟文化“走出去”的历史,王老师借助传播学视角,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北编钟文化品牌建设;武汉音乐学院教授胡军深入分析了武汉音乐学院在“国内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编钟音乐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武汉音乐学院舞蹈系讲师周仪在回顾湖北省歌舞团1983版《编钟乐舞》创作、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同时,评析了新版《编钟乐舞》。河南博物院馆员王歌扬就新时期音乐考古事业的立体、多维发展作了主题发言。

本次会议一共有35位参会代表发言,此外,还有十余位专家、学者提交论文,包括当年参加曾侯乙墓发掘的黄锡全先生、黄凤春先生等。研讨会集结了音乐、考古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40年来曾侯乙编钟及相关研究成果,促进了曾侯乙编钟及相关研究的新进程。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会议现场)

三、编钟音乐工作坊

开幕式后,编钟音乐工作坊也相继开展。

19日上午10:00-12:00为工作坊Ⅰ,由美国密歇根大学音乐舞蹈戏剧学院教授James Borders为大家带来《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教堂的小钟音乐传统及其对欧洲多声部音乐发展的影响》,通过介绍欧洲基督教教堂的一些小钟的文献及图案资料,分析其对欧洲多声部音乐发展的影响。

19日下午14:30-16:30为工作坊Ⅱ,也是由James Borders为大家带来的主题讲座——《爵士音乐家的电吉他及他们所追求的个人的音乐话语》,主讲人以录音资料个案分析并介绍了多位爵士电子吉他演奏家的艺术风格和音乐话语。

20日下午16:30-18:00为工作坊Ⅲ,为《编钟乐舞艺术实践展》参观,同时,湖北广播电视台还进行了展览直播,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支持。

21日上午10:00-12:00为工作坊Ⅳ,是“编钟音乐艺术实践研究”论坛。美国密歇根大学音乐舞蹈戏剧学院教授James Borders,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李幼平、黄汛舫、孙晓辉,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王清雷,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陈欣,广元市博物馆馆长郑奇卫及武音师生共同参与。首先,李幼平老师作为主持人,对编钟音乐艺术创作做了概述,并向大家介绍了本次“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活动出版的《天坛——“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编钟乐曲集》。接着,主讲嘉宾黄汛舫老师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编钟音乐艺术创作的历程,并以《天坛》、《楚商》、《九歌》等经典曲目为例讲述具体的创编思路,对今后的编钟音乐艺术创作给予了期盼。最后,美国密歇根大学音乐舞蹈戏剧学院教授James Borders就编钟音乐艺术创作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与看法。

22日上午10:00-12:00为工作坊Ⅴ,由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刘彬徽为大家带来《曾楚编钟的考古学研究》,是对其研讨会发言的扩展。刘老师就曾楚编钟考古学中的年代问题做了深入分析,主张春秋战国考古学分期为七期,并且以春秋战国编钟为例一一说明。

武汉音乐学院

工作坊主讲人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音乐博物馆“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系列活动为期5天,圆满完成。其中,《编钟乐舞艺术实践展》将展至2019年4月。本次活动我馆还携手湖北音乐广播,特别策划“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特别报道:《古韵新声——曾侯乙编钟与时代共振》,以全媒体的方式(九头鸟APP、一直播“湖北经典音乐广播”)宣传报道,其中直播观看人数最高达45万余人,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现场直播

武汉音乐学院

图文来源/湖北音乐博物馆

出品/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本科院校-武汉音乐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武汉音乐学院-“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系列活动在武汉音乐学院湖北音乐博物馆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