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管家”进课堂

汉江师范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手机管家”进课堂

——收纳袋管理制度让学子和手机说“BYE BYE”

汉江师范学院

4月6日下午4点15分,中文系语教1603班的张强同学在上课铃打响前自觉地走到教室前门,将自己的手机放进位于门后的收纳袋中。这是该班推行的“手机管理”制度,辅导员程欢老师为她所带的6个班级请来了“手机管家”,要求同学们上课前必须将手机关机或静音,然后放入贴有自己姓名的收纳袋中,直到下课才能取回。记者现场看到,其他同学也陆续来到收纳袋前,“依依不舍”地与手机“道别”。

据了解,这项制度从去年10月开始实施。半年时间过去了,看着周围同学渐渐戒掉了上课玩手机的瘾,语教1607班的柯曾红开心地说:“手机收纳袋让课堂‘低头族’抬起了头!”

和手机“分隔两地” 开始很煎熬

张强至今还记得,去年10月的某次班会上,当程欢老师公布手机管理制度后,教室里一片哗然。不少同学表示不理解,认为这种做法无异于限制了“自由”。不过程老师态度很坚决,并要求各班班干部协助监督。之后,每个班利用班费购买了一个手机收纳袋,除某些课堂需要或得到任课教师允许,每位同学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语教1607班学习委员邱浪给记者展示了他们的手机收纳袋。蓝色的袋子上有54个小口袋,横排6个,竖排9个,每个小口袋外贴着写有名字的纸条,对应了全班54名同学。每堂课之前,邱浪会对手机收纳袋拍照并发送至班群,谁没有交手机一目了然。

袁俊是一个资深“游戏迷”,手机上安装了“部落冲突”、“王者荣耀”、“穿越火线”等多款流行手游,一有时间他就掏出手机玩游戏,最后甚至发展到上课时间也忍不住要偷偷玩两把。手机管理制度推行之后,上课玩不成手机,袁俊的心如同猫挠一般。最初那几天,他趁课间迅速从收纳袋拿走手机,第二节课便把手机放在屉子里继续“鏖战”。

和袁俊一样,很多同学开始也很不适应。“还有一些同学心存侥幸心理,竟然为此准备了两部手机。”邱浪告诉记者。后来他和其他几个班的班委商量,决定自己辛苦点,每节课课间都到收纳袋前为手机“点名”,并将情况通报到程欢老师处。程老师也会趁学生上课的时候随机去教室检查,并多次利用自习时间给学生做思想工作,鼓励大家自觉交手机。对未交手机的同学,程老师会以扣除3分的个人量化考核分作为惩罚。

汉江师范学院

减少了手机流量 增添了学习乐趣

袁俊对记者讲了一件让他颇为尴尬的事。一次他把手机揣在兜里没有上交,借着书桌的掩护,将手机放在屉子里玩游戏,结果正好被老师点名提问。袁俊一脸迷惑地站起来不知所措,而藏在屉子里的手机也不争气地发着亮光。最后等待他的自然是通报批评。从那以后,一向和手机亲密无间的他终于断了上课玩手机的念想,自觉地远离手机。渐渐地,袁俊感受到了课堂的魅力。“原来认真听讲,知识也不是那么枯燥,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袁俊告诉记者,他已经决定报考今年6月份的英语四级考试。现在他每天上晚自习时都会主动把手机放进收纳袋,静心备战。

记者了解到,语教1607班是这项制度推行最好的班级。为了协助辅导员做好工作,该班学习委员邱浪和少数不愿意交手机的同学不断进行沟通,最终得到了同学们的支持。经过几个月的坚持,她和大家都习惯了没有手机的状态,心思也都回到了课堂,“低头族”变成了“抬头族”。

“对于手机管理制度我始终持支持态度,这样我就不用担心控制不住玩手机的冲动而影响了学习。”柯曾红表达了她的想法。新闻专业1601班的张杨也表示,以前上课带的是手机,现在带的则是书和笔。自己上课比以前认真得多,学的东西也多了。

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变化让一些专业课教师感到欣喜。中文系教师温伟觉得现在专心听讲的人多了,“低头族”不见了,课堂氛围更浓厚了。而这项手机管理制度也得到其他专业同学的认可。历史教育1501班的侯永吉说,每次手机放在课桌下面,总会忍不住看一下有没有新消息,朋友圈有没有新动态,时不时还玩会儿游戏,一堂课没有多少时间是用来听讲的。他认为如果大一开始就实行手机管理制度,那么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会更加充实。

程欢老师对记者说道:“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自主学习的生活,因此很容易沉迷在手机的世界里。作为辅导员,我觉得应该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以此来净化课堂环境。”她希望同学们能逐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这比制度的约束更管用。

(学生记者 邵长城)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本科院校-汉江师范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汉江师范学院-“手机管家”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