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硬件实力推动科研,以人才培育服务社会,汉江师范学院实训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软硬件实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
记者 任志玲
—
—
6月3日,第16届全国CaTICs大赛网络赛在汉江师范学院举行,汽车与电子工程系参赛的5个队全部获奖,其“汉师V笑一队”在全国高职组中获得一等奖,学生蔡文浩、卢恩豪在高职组中获得个人一等奖。
类似的捷报在汉江师范学院每年都在发生。这得益于学校以教、学、研为一体的各学科实训中心建设。目前,学校建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湖北省省属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校级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共有109个实验实训室,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
—
—
01
精益求精打造教学实训平台
6月16日,在汉江师范学院汽车与电子工程系,系主任何统洲向记者展示了汽车与电子工程系实训中心的硬件设施与科研实力。
汽车与电子工程系建有国家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包括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和汽车维修实训中心。
蔡文浩参加的第16届全国CaTICs大赛网络赛就是在这里进行,CaTICs是CAD领域的全数字化竞赛。该项比赛的前身为全国大学生CAD类软件团队技能赛。CaTICs的组别包括院校组和社会组,设立二维CAD和三维CAD两个小项。
今年,院校组有来自全国的643支队伍共计1588名选手参加,其中高职组二维CAD共有129队636人参赛。汉江师范学院获高职组一等奖,何统洲说,这一荣誉的获取来自于学校实训中心建设的有效实践。
汽车与电子工程系实训中心下设14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和2个技能训练车间。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开展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培训及考证,实施"双证"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为学生专业能力训练、实践技能培养、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竞赛提供全方位多功能服务。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自建成以来,一直紧密联系企业,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训模式,将现代技术引入实践实训教学中,在电工电子、信号处理、传感器、单片机技术、汽车电子、自动化技术等领域都有着较强的实力。
理论学习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信心。蔡文浩说,通过比赛,检验了自己的知识能力,丰富了职业技能,为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创造优势,加强了自身的心理素质。
除此以外,以基地为基础的科研项目同样成绩斐然。何统洲介绍,近几年,基地承担并完成了省部级教科研项目8项,市厅级项目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公开出版教材和专著9部,公开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得十堰市科技进步奖3项。
近年来,学校学生连续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湖北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20多项。“微小长度测量仪”荣获2012年全国大学生电子信息实践创新作品高职组一等奖;学生在全省首届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全省二等奖。
同时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学校与十堰法雷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将科研项目融入教学,带进课堂,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服务。
02
引领创新 完美对接中小学课堂
在硬件与科研实力基础上,学校的工作核心依然是对人才的培养。据统计,学校自举办高等教育40多年来,培养出各类专业人才10万余人,在整个鄂西北地区,70%以上中小学教师和30%以上城乡基层干部都来自这里。汉江师范学院也因此被誉为“鄂西北基础教育的脊梁”和“鄂西北基层干部的摇篮”。
在师范类学生的教育技能培养上,学校一直不遗余力,紧跟时代步伐。教师技能训练中心设有书写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三个训练模块,现有书写技能实训室、微格教学实训室、微格教学观摩室、教学视频制作实训室、未来教室、录播教室、名师工作坊暨教学案例研讨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个体心理辅导实训室、团体心理辅导实训室等各类实训室17个。
学校计算机中心主任张斌介绍,汉江师范学院教师技能训练中心是全校师范类专业学生进行教师技能训练的整合型实践教学平台,承担着全校师范类专业学生教师技能的培训工作,通过实训项目促进学生应用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创新型师资的需求,培养高起点的合格人民教师。
以未来教室为例,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设计出未来教学的范式,让学生提前领略未来教育的模样。先进的教学设备、领先的教育理念从这里散播向学生,然后实践于未来教育中。
“未来教室”是培养师范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场所。通过实训,学生能够达到熟练基于电子双板设备使用PGP(盘古课程教学平台)软件平台进行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学,了解“授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同课异构”等课堂教学设计方法,使学生对未来应用于课程教学的新技术和手段具有初步认知,具备信息时代下的教学思想和理念。
张斌说,十堰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落后,普遍存在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学历不达标的现实困境。学校一直以为本地培养输送较高质量的师资人才为己任,通过实训中心建设,每年向全社会输送教育人才超过2000人,增强了本地区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
03
潜心探索 倾情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实训中心建设的终极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发展。汉江师范学院生物化学与环境工程系系主任孙勇说,学校生化系实训中心一直是如此践行的。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长久以来,遍布库区周边的黄姜产业极大地制约着库区生态水质。
2006年,生化系实训中心教授刘光东成功申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丹江口水源区黄姜加工新工艺关键技术研究》,获批260余万元资助资金。
早在1998,刘光东就给自己定下了主要研究方向,即环境保护的研究和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回到学校后,他开始思考怎样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几年时间里,刘光东几乎调查了解了十堰市所有的黄姜生产加工厂,研究的一个中心议题就是黄姜生产的资源利用和降低污染。在他的推荐帮助下,也有一些学生在这些企业里做了技术员、工程师,与这些厂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丹江口水源区黄姜加工新工艺关键技术研究》申报成功后,对库区水源产生了深远影响。刘光东说,通过黄姜生产加工新工艺,再采用生物水解,企业将基本不用治污,使黄姜生产皂素告别用酸历史。这一新工艺技术也在之后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应。
在注重生态保护的同时,汉江师范学院更注重对本地资源的开发。孙勇说,生化系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本地珍稀药用植物的培育。
学校建有分子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园艺生物技术实训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是服务现代农业与特色产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繁育的重要硬件支撑。
实训室管理员甘露介绍,实训室为文洛式三尖智能温室,主要用于珍稀植物非试管快繁、芽苗菜研发生产、食用菌栽培展示等。依托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和实训温室,学校成功立项市“珍稀药用植物繁育”重点产业创新团队,主要探索石斛、白芨、七叶一枝花及红豆杉的组培技术及示范栽培。
柯尊伟是汉江师范学院生化系老师,也是中科院博士。就在这个实训室里,他带领学校专业团队,经过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突破人工繁育难题,扦插成活5000株被誉为植物活化石的红豆杉,为红豆杉在秦巴山区规模化育苗趟出了一条路子。
孙勇说,学校实训中心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通过理论与实训结合的方式,既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素养,又提升了汉江师范学院服务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填补了本地高校培养环保、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方面人才的空白,在未来也将进一步满足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发展的人才需求。
“
去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今年,湖北省在《关于实施“我选湖北”计划大力促进大学生在鄂就业创业的意见》中的“人才20条”也提到工匠精神。汉江师范学院副校长陈俊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也要坚持工匠精神。多年来,汉江师范学院围绕学科专业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校企合作搭建实践育人平台,精心设计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模式,力求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以使得学生专业素养与岗位职业要求匹配。做为新升的本科院校,汉江师范学院将通过制度顶层设计,建立价值激励保障,营造爱岗敬业、专心专注的育人文化,落实“知行合一、手脑并用”教育理念,坚持用工匠精神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