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传茂:看惯春华秋实 醉在桃李芬芳
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会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出色的表现,快乐得手舞足蹈;他会给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送糖果;会给勤奋爱学的学生送凳子坐……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们,谈起这位老师,总是会由衷地为他点赞。他,就是外国语学院田传茂教授。
从教近30年,田传茂一直秉持“诲人不倦,润物无声”的精神栽培学子。“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掌握翻译的奥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田传茂始终认为,应当在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基础上,略微偏重实践。他常说:“翻译,是一项融合了译者想象力和语言艺术性的工作。没有人能够做到最好,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借鉴、模仿、改进、提升。”除了在课堂上尽心教授学生,田传茂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英语、感悟翻译,将学习植根于现实生活,如留心从商店的双语广告里学英语、鉴赏译文。他和学生分享观看《阿凡达》《卧虎藏龙》的心得、探讨其字幕翻译的得失。此外,田传茂还创建了笔译QQ群、微信群,和学生交流思想、传授新知。一次,田传茂意外发现,同学们在翻译中国名菜佳肴时,普遍感到困惑,甚至不知道如何着手。针对这种专有名词的翻译技巧,他特地建立了一个公共邮箱,将自己收录整理的信息放入其中,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田传茂常说:“做人要谦逊,做学问要严谨。”田传茂曾带过大三的《翻译与文化》这门课,这门课程探讨的是一些西方翻译中的习语、典故以及历史方面的内容。田传茂要求学生每堂课的课后都要查阅资料,并一定要注明来源。通过资料的来源可以判定它是否可靠,注明资料的来源更是对学术和学者的尊重。田传茂对学生写论文更是要求严格,学生每次交作业都必须通过TURNITIN查重系统,不注明来源就是抄袭,达到30%就要重写。他十分注重最基础的论文写作要求,例如,引用了某人的话一定要注明,还要注意格式、标点。夹注若采用APA格式,其顺序先是人名、空格,再是年份,加空格,直接引用要标注页码等细节。
除了课堂上的治学严谨、教学有方,生活中的田传茂更是耐心和蔼、幽默风趣。不熟悉田传茂的人会觉得他不食人间烟火,是高高在上的“学术男神”,但在学生心目中,他却是亲切的“茂茂老师”,平易近人尊重学生,博学多识又幽默风趣,打心底里对学生好。田传茂和王峰博士台湾之行后,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学生,给他们讲一路上的轶闻趣事,表情和动作模仿十分到位,绘声绘色,带着学生们从思维上体验台湾的风土人情。田传茂在教授大三的《英语笔译》课程时,每当听到同学们讲出独特的见解,他就像得到糖果的小孩,会激动地大笑着,从讲台的一边走到另外一边,脸上挂满兴奋之情。
田传茂热爱学术,关心学生,对学生的学业课程认真负责。他坚持上课提前早到,下课后耐心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学生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从前期的选题到论文的撰写,田传茂都时刻关注学生的论文进度,对提交的论文稿件,更是一词一句地斟酌细看,提出的修改意见无不体现着专业的水准。有位学生的毕业论文研究的是中国养生术语的翻译,田传茂去北京开会,看见了一家足浴店的译名,回校后立刻和学生分享这个点子,建议其将其作为参考,并帮助学生润色调整、反复修改论文,连标点符号这些小问题都不放过,直到学生顺利答辩。每当学生们去办公室谈论论文写作时,田传茂都会主动给他们搬凳子、倒水,认真聆听学生提出的疑问,并一定要和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听懂了,才肯放学生走。
当学生需要他的帮助时,不管是什么样的需要,他都有求必应。早已毕业的别琳君在2016年申请香港大学研究生的时候,田传茂给予了她不少帮助,申请文书必须用英文写个人陈述,需要有推荐信以及个人简历,个人陈述描述申请这个学校和专业的动机和就读规划,也是非常关键的材料。申请系统即将关闭,别琳君在迅速完成这些文书申请的初稿后,立即找到乐意帮助学生的田传茂,请他修改个人陈述,田传茂得知后愉快地答应了,修改好后及时地在早晨7点左右就发给了她。田传茂又帮她写好了推荐信,连简历上让人头疼的奖项名称翻译也都统统修改好了。别琳君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充满感激地说: “没有田老师爽快的帮助,我可能也来不了港大求学。”
不仅是在学习上对学生的关心,田传茂同样关心学生的求职和工作,他时刻为即将毕业的学生们留心各类招聘信息,有合适的岗位第一时间通知并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们都能够找到一份热爱并能够充分发挥自我价值的工作。田传茂自己创建了翻译QQ群,里面有毕业很多年的学生,当他们拿工作上的客户合同翻译问题请教田传茂时,他总会耐心解答,更期待有人提问。
在田传茂近三十年的教书育人生涯里,他精心的播种耕耘,换回了累累硕果。他指导了5届本科毕业生约65篇学位论文,3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5篇。他热心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先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所指导的学生获湖北省优学士学位论文4篇、国家研究生奖学金2人、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三等奖1人。
作为长江大学翻译研究中心负责人,田传茂不仅关心学生,他更注重对青年师资力量的培养。翻译研究中心有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近20人,他们多次深入田传茂的课堂听课、向他请教课题申报、以及攻读博士学位等方面的问题。他率先垂范申报课题,并悉心指导中心成员撰写项目申报书,带领他们协同攻关,撰写高质量的文章和著作。例如他与王峰博士合作撰写的专著《翻译与文化》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对于同事们的需求,田传茂总是尽心尽力,帮忙联系博士生导师、撰写推荐信、联系学校等。同时,他认真指导年轻教师申报课题,给他们修改申请书并在第一时间反馈信息,他悉心指导中心成员撰写项目申报书,带领他们撰写高质量的文章和著作。在田传茂的带领下,团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3年来,翻译研究中心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包括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6部,发表高质量文章20多篇,其中包括6篇SSCI文章,获得一项部级奖励。长江大学翻译研究中心影响力日渐提升,吸引到一批国内外学者加盟,同时团队成员发展到30余人。
2016年10月14日—16日,外国语学院承办了“第十一届中西部地区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暨翻译研究国际论坛”。会议举办圆满成功,得到200多位与会中外专家的高度赞誉和学校领导的一致认可。长江大学师生们的敬业、认真、严谨、体贴、高效和温暖,给中外专家留下深刻印象。此次国际学术会议打响“长江”品牌,汇聚了丰富而强大的学术人脉资源。作为组委会核心成员,田传茂参与大会筹备一年多的时间,参加大小协调会议10多次,广泛争取资源,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精心设计了会议的程序手册、创设了“专家采访、主论坛、分论坛、高峰对话”4种会议形式,让与会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充分地交流思想、探讨学术、增进友谊。田传茂还亲自指导团队成员设计精致的电子邀请函、会议展板、会议资料袋、集展示“长江大学形象、外院特色、学术魅力”于一体的会议宣传片等等。“注重细节,干任何事情都要执著,要有定力和工匠精神,一定要把长江大学的品牌推广到国际舞台。” 这是田传茂在筹备会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为打响长江大学翻译学术会议的品牌,田传茂利用自己在国外的学术人脉、放弃暑假闲休、不分周末、加班到深夜、反复磋商,邀请到了6个国家10多位翻译界的知名学者,如国际译联秘书长Frans De Laet教授、著名翻译学术期刊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主编Roberto Valdeon教授等,担纲大会主旨发言人。为了在第一时间回复国外主旨和嘉宾发言人的电子邮件、及时交流信息,眼睛本不太好的他,常盯着电脑工作到深夜。如在会议召开前的10多天,答应与会的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志教授,丢失了护照等重要文件而无法参会,爱尔兰的Kieran O’Driscoll博士在会前两个月需要进行肾脏移植手术也无法参会,已答应参会的Frans De Laet教授,在会前一直联系不上。怎么办?田传茂在着急不安中,快速发动所有学术关系,千方百计“盯”着专家们不放,通过电话、学校网页、邮件、托熟人等多种途径联系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田传茂终于联系上De Laet教授,但因夫人生病,De Laet教授对于是否参会左右为难。每天发送温馨邮件慰问De Laet教授及其夫人,传送荆州的历史名片、楚文化的精深典故……浓浓的人情味和执着的精神,终于感动了De Laet教授,他终于答应参会并发言。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的Kelly Washbourne教授因飞机晚点,不得不调整航班。田传茂有条不紊地指导团队成员改签机票、到机场接人、动用资源办理快速通道等,历经多方协调,最终得以让Kelly Washbourne教授准时与会。
作为大会主旨发言人,田传茂精心准备发言PPT,会前多次演练,最后在会议上其主旨发言获得一致好评。
田传茂快乐的耕耘在翻译领域内,他把科学研究当作一种乐趣而非痛苦的工作。他对学术的钻研精神可以说是如痴如醉,他对学术、对知识的探究精神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钻研精神感染着、教育着、吸引着一批又一学生。每年都有许多研究生争求教于田教授门下,还有一些学生慕名蹭他的课。生活中的田传茂更是严于律己,每天早上四点多就起床研究项目、撰写书籍、写文章、坚持阅读,对翻译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学生评价他:“田老师总是神采熠熠,对事物充满了激情和兴趣,他走路带风,笑起来带光。感觉越活越年轻。”
在近三十年的教书生涯里,田传茂始终强调“勤勤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原则,这种执着、坚韧、谦和的人生境界,让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超越。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田传茂孜孜不倦,默默奉献,演绎着“春华秋实”的精彩,酝酿了“桃李满天下”的醉人芬芳。(学生记者 艾琪)
推荐单位:外国语学院
来源|长大新闻网
编辑|方思颖
长江大学新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