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是
治国之学 强国之学
权利之学正义之学
选择法学专业的你
未来可能是一名
检察官、法官、律师、企业法务、
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国际组织官员……
习近平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安天下,德润民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一、学院概况
①初识学院
印象华中大
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
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
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教育部直属/国内水平一流的综合性大学
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2019世界大学排名(内地)第九
社会科学进入了ESI世界排名前1%
高被引论文居全国第六
映射法学院
全国首批开展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和专业研究的院校
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创会单位
中国科技法学专业硕士点创始单位
法学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QS发布的“世界大学专业排名”中曾名列中国大陆地区第8名
《中国大学评价》法学专业中连续多年排名为A+等级
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创始单位
②发展沿革
1986
成立法律教研室
1992
开始培养本科生,是全国重点理工大学中率先开展法学专业教育的院校之一
1996
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即获得第一个专业(科技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1
法学院正式成立,著名法学家罗玉中担任首任院长
2011
开始博士研究生培养,设立“法律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法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2020
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现任院长汪习根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中央“四个一批”文化名家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国家级人选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会副会长
联合国发展权咨询专家
③学生规模
现有在校生1002人
博士55人
硕士653人
(学术型硕士152人)
(专业型硕士501人)
本科294人
二、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57人,顾问教授、名誉教授、特聘教授等十多名,并拥有一批在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访学或获得学位的教师,国际视野开阔,教学水平一流。
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
国家“万人计划”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
中央“四个一批”文化名家1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1人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1人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者3人
获得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者7人
湖北省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入选者1人
三、科研水平
① 科研情况
论文:近五年在《求是》、《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历史研究》、《管理世界》以及 SSCI 等刊物发表论文 近300 篇。
著作:在国内外著名出版机构出版中、英、日文专著30余部。
项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 93 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43 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5 项。
咨询:为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立法、司法机关提供咨询报告数十件,参与联合国国际标准和公约的起草。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秘密法》立法、《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修订等向全国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等提供咨询意见数十项。获得中央主要领导批示、联合国的表彰。
②基地建设
9个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
1.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四部委联合批准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2020)
2.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
3.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专利保护重点联系基地
4.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2018)
5.湖北省人大地方立法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2018)
6.湖北省“荆楚卓越法律人才”协同育人培养基地
7.“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8.武汉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9.武汉市青少年知识产权素质教育校外辅导员基地
③平台搭建
12个科研院所(中心)
人权法律研究院
法律与公共政策研究院
近代法研究所
能源法与政策研究所
环境资源法研究所
科技法研究所
法律史学研究中心
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中心
知识产权与公共政策跨学科研究中心
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
金融法研究中心
法律文献研究中心
图为人权法律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在维也纳揭牌
图为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参与承办的2018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
四、学生培养
学科融合
实现法学与工、医、管等国际一流学科的深度融合。
我校已成为文、理、工、医、管、法等学科门类齐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在欧洲莱顿大学的学术排名中,我校居于全球前50位;在美国US News的世界学科排名中,3个学科居于全球前10位、6个学科居于全球前30位;社会科学进入了ESI世界排名前1%。
学院充分发挥我校在工、医、管等国际一流学科方面的办学优势,实现学科深度交叉与融合。开设互联网法学、人工智能法学、财政金融与法、公共卫生法学、知识产权法学、人权法学系列等课程。
特色先行
举办本科法学德语特色班。
自2001年建院伊始,我院就在全国率先开设了以德语为大学第一外语的本科法学德语特色班。
德语班为学生提供免费教学服务,采取小班制,学习德语的同学可自愿是否选择学习英语。德语班旨在培养既懂法律专业,又能以外语直接工作的涉外高端法律人才。
学生毕业可直接进入与我院合作的一流海外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并获得奖学金。
图为我院与奥地利前总统费舍尔先生、奥中友好协会常务副主席卡明斯基先生签订合作协议
长期的合作单位(德语):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
奥中友好协会
德国洪堡大学
德国慕尼黑大学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
导师领航
在全国率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由专业教师担任的学业导师和一名由“两官一师”担任的职业导师。
图为柯岚教授指导所带本科学生
学业导师由学院的在职任课教授担任,主要帮助学生解决日常学习专业上的问题,跟着学业导师一起研讨,参加学业导师的读书会、课题等。职业导师由法官、检察官、律师担任,负责实践教学和职业指导。
理实一体
理论教学与实践培养有机结合,融“案例教学+课程实践+专业实习”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法律高层次人才。
图为党委书记聂清斌代表学院与鄂州中级
人民法院签订合作共建协议
图为我院学生到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实习
现有实践实习平台(39)个。为每位学生定制“七个一”(3+4)模式。一场模拟法庭、一次法律辩论、一次庭审旁听、一次法律诊所、一次暑期实践、一次毕业实习、一次法律援助。
实践实习基地(39个,以上为部分)
德法兼修
构建厚德育+强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举办丰富多彩的专业特色活动、跨专业交叉课程融合、线上线下课程同步、校内外名师齐上阵。
图为我院张芷菡同学荣获2019年“学宪法讲宪法”
演讲比赛湖北省一等奖、国家优秀奖
专业特色活动利用宪法日、知识产权日等开展专业特色活动。
业务竞赛活动:世界华语辩论赛、国际法模拟法庭大赛(Jessup)等。
学术交流活动:学术讲座、法律人讲坛、校友论坛等。
持续开设“开学第一课”、“毕业最后一课”。
图为我院李炫圻(第一排右三)、杨子君(第一排
右一)分别荣获本科生组一等奖、研究生组一等奖
五、国际交流
学院高度重视对外合作交流,已逐步形成了学术合作与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网络。
学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NHRC)、全球水伙伴组织(GWP)、美国、英国、德国等诸多国际组织与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与牛津大学、加州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维也纳大学、拜罗伊特大学、东京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
聘请30余名国内外著名法学家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流学术交流平台。
学院全体教师先后赴美、英、德、法、日、澳等国著名学府研修,并与国外专家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国际学术交流取得实质性进展。
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府的专家与教授来校开展学术讲座或短期教学。
下图为牛津大学暑期研学团
上图为悉尼科技大学访学团
2019年选派资助40余名学生前往牛津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拜罗伊特大学等世界名校访学、交换。
六、就业情况
华中科技大学位居QS大学与雇主关系排名全球第一。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光明、领域广泛。学院每年都有超过50%的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法学院继续深造。我院毕业生也一直受到社会青睐,主要在党政机关、公检法机关、大型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法律工作,考取公务员、选调生人数比例连续多年全校第一。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更为广阔。
我院2019届本毕业生共计72人,其中继续深造33人,占总比46%;协议就业27人,占总比37%。其他包括自主创业、二战考研12人。
七、办学声誉及社会影响
学院办学蜚声海内外,受到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人民政府网、欧洲时报、奥地利新闻报等官方媒体的高度关注与持续报道。
下图为央视等多家媒体报道我院承办的中欧人权研讨会(奥地利)
上图为央视等多家媒体报道我院参与承办的南南人权论坛
下图为院长汪习根教授接受央视采访
上图为中国国际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我院举办的国际研讨会——疫情防控中的中西方人权观比较
下图为我院柯岚教授担任央视法律讲堂主讲人
上图为我院李长健教授担任央视栏目专家
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
法学专业,你值得选择!
法治为魂,天下为任,
职业为本,素质立身,
欢迎莘莘学子报考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招生电话:027-87543247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编辑 / 黄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