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创新丨 立德树人
CCNU
华中师范大学2020本科招生指南
悄悄地,夏天已然过半了
同学们的志愿填报也接近尾声了
现在的你,一定有些迷茫
担心自己承担不起昂贵的学杂费用
想要了解自己的就业前景
其实创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是吗?
接下来就请屏幕前的你
跟着小招了解百年华大的
本科生资助政策
高质量的就业
完善的创业服务
01
本科生资助政策
目前,我校已基本形成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校内奖助学金、社会奖助学金、新生绿色通道、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和大病医疗救助等,集奖、助、贷、勤、免、补于一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面达到 100%。
1
一、奖助学金
目前我校设有各类奖助学金 70 余项,每项资助金额在 200 元至 10000 元,每年有近 8000 人获得奖助学金,奖助学金总额近 2000 万元。
2
二、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分为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 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期间所需学费和住宿费的助学贷款。学生可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无需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毕业后可提前还款或分期偿还。目前,凡是家庭经济困难且材料齐全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均可获批国家助学贷款,获批率100%。
贷款额度:每人每学年不超过8000元。
贷款期限:贷款最长期限为20年,毕业后13年内还清本息, 还本宽限期3年,宽限期内只需还利息、不需还本金。
利息支付方式: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100%由财政补贴,毕业后的利息及罚息由其本人全额支付。
办理方式:学生进校后提交个人申请、父母身份证复印件、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等证明材料原件(注:以上材料请在开学前做好准备)
●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简称学生)发放的、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不需要担保或抵押,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贷款额度:每个借款人每年申请的总额原则上不超过8000元。
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0 年。
利息支付方式: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贴息,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和家长 ( 或其他法定监护人 ) 共同负担。
办理方式:学生在新学期开始前,向家庭所在县 ( 市、区 ) 的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出贷款申请(有的地区直接到相关金融机构申请 )。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对学生提交的申请进行资格初审。金融机构负责最终审批并发放贷款。
3
三、勤工助学
学校学生资助中心专门负责普通本科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目前,我校已有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近1200个,每个岗位学生每月可获 160-480 元不等的酬金。学校还积极开拓校外市场,每年 勤工兼职中心可提供 3000 多个有保障的校外家教或兼职岗位。
4
四、新生入学报到“绿色通道”
我校为新生报到开辟“网上绿色通道”。对家庭经济困难,无力缴纳学费、住宿费和其他经批准收取的代收费(含只能部分缴清者),经系统审核可实施先注册报到,后贷款缓缴政策。
5
五、公费师范生政策
凡是录取我校的公费师范生,除免缴学费和住宿费外,每人每年可获得 6000 元生活补贴。
6
六、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学费补偿及学费减免
我校非公费师范学生毕业时选择中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如签约时间超过三年(含三年)的,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或学费补偿;在校期间、毕业后入伍服义务兵役或直招为士官的学生均可享受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或学费补偿政策,每生最多获得32000元(具体视贷款金额及缴纳学费金额而定);对退役一年以上、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 可申请学费减免,每学年最高不超过8000 元。
7
七、大病救助
我校设立有学生大病救助政策,凡遭遇重大疾病或意外,无 力支付手术急需费用或因长期入院治疗经济陷入困境的学生,可申请大病救助。学生大病救助方式概括为“先行借支、后期偿还、 酌情减免、跟进帮扶”。大病学生申请救助资金单次申请金额原则上不超过 5 万元,累计金额原则上不超过 10 万元。
02
高质量的就业
我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近年来本 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5% 以上,其中,公费师范毕 业生就业率为 100%。学校曾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就业50强)“就业湖北先进高校”等多项殊荣。
1
◆就业单位流向:以教育系统和企事业单位为主
每年近 40% 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其中 95% 以上升学到名牌院校和科研机构。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中,近50%在教育系统就业(其中到重点基础教育单位的占 45% 以上,到高校工作的约占 5%),40% 到企业工作(其中被世界 500 强和国内知名企业录用的毕业生约占 10%),6% 左右被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录用。60%以上的公费师范毕业生签约单位位于地级以上城市。
2
◆就业地区分布:中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向 比例大
我校非公费师范学生毕业时选择中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如签约时间超过三年(含三年)的,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或学费补偿;在校期间、毕业后入伍服义务兵役或直招为士官的学生均可享受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或学费补偿政策,每生最多获得32000元(具体视贷款金额及缴纳学费金额而定);对退役一年以上、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 可申请学费减免,每学年最高不超过8000 元。
3
◆就业新招:实施就业工作综合改革、推进毕业 生高质量就业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师为先”的办学理念,成立“招生与就业工作处”统筹负责全校全日制普通学生就业工作。实行“学校主管、学院主抓、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秉持“需求为纲,发展是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协同学院实施全程、系统、精准的学生生涯发展工程,拓展共 建共享共赢的就业市场资源体系,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校招综合服务平台,全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2016 年教育部官网以“华中师范大学扎实推进就业工作”为题报道了我校就业工作。采取“学校统筹面+学院自主开拓点”的就业市场建设 新模式。支持二级学院自主开拓就业市场,在毕业生需求量大、吸纳人数多的单位和地区建立行业特色鲜明、综合效益较高的就业基地。各学院书记院长率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等开展市场调研,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充分利用教授、校友、学科等资源,加强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行业发展的有效对接,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与招生、培养、专业设置等硬性挂钩制度。构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新模式。构建“学院干部+校内相关专业教师+相关企业界、职涯发展界人士”队伍结构模式。优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教学目标由提升就业能力为主向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主转变,教学方式由理论传授向实践教学转变。构建“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求职就业实用技能指导+就业实习实训+职场适应”一体化课程体系,开设“就业大讲堂”,为学生提供全程化、系统化、专业化、实用化的指导服务“套餐”。借力信息化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服务管理水平。完善“智慧就业平台”建设,实现“单位资格审验—招聘信息发布—招聘场地预约—招聘进程反馈”无缝对接和“信息发布—远程视频面试—网上签约—报批备案”一站式服务。实施“项目化管理”激发学院工作活力。安排年度预算,引导学院抓实“主讲一个专题、开拓一次市场、协办一项活动、选树一名典型、编制一份报告”的“五个一”创新性举措。支 持学院举办学科类专场招聘会、选调生考试公益培训,通过“讲 好三个故事”(学长讲学涯故事、毕业生讲求职故事、校友讲职场故事)、“办好三大赛事”(金牌求职者模拟招聘大赛、大学生生涯规划书设计大赛、大学生自我营销大赛)等,提升学生求职就业能力。
4
◆社会评价: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多个行业涌现 先进典型
我校毕业生广受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工作踏实勤奋,适应性强”。我校素有“中南地区教师培养的摇篮”的美誉。湖北省 60%以上的特级教师毕业于我校。从我校出去的一大批国际 奥赛金牌教练、省市级名师活跃在全国各地教育战线,此外,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很多校友成为业界精英和高层管理者。
03
完善的创业服务
我校高度重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在国家“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双创战略下,以“以生为本、服务为先、走进青年” 这一理念指导,开拓思路,发挥优势,把握机遇,迎难而上, 着力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上做文章,开创了我校大学生创新 创业工作的新局面。
1
一、加强教育引导,坚持理念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学校规划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把创新创业与产教融合作为办学治校与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统筹理念教育与实践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创业培养模块,开设创业开讲、创新创新基础等体系性的创新创业课程群;聘请有校内外创业导师群,开设博雅创新创业实践班,开通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转换与认定通道,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融合。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开展多类型创新创业实践锻炼,每年举办创业沙龙、创业门诊近 30 场,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培训师等来校与普及创业理念;举办桂子山创业梦想秀、互联网+双创比赛和创青春比赛,以赛促练在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近三年累计获得全国互联网 + 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3件、创青春国赛金奖2件;举行创业项目微路演等创业实战活动,不断打磨创业风投前的临门一脚,打牢创业者未来发展的基础。
2
二、创新工作手段,坚持平台建设和校内外资源整合 相结合
按照学校“高素质、综合型、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不断创新创新创业工作手段,协同建设创新创业UGBS共同体。学校不仅出台具体扶持措施,还积极寻求共青团湖北省委、武汉市科技局、洪山区政府等省市党政部门及华为、 阿里等创新型企业的支持,校政企合作开创了工作新局面。学校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配有专职专业服务人员,校内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聘请校内外创业导师192名,扶持和孵化创业团队1200多个(其中注册公司或个体工商户132个)。学校与中科创大联合成立创业学院,作为学校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学生创业团队孵化基地,为刚起步的创业团队提供细致、专业的创业指导与服务。
3
三、提升服务水平,坚持分层指导与树立典型相结合
对于创新创业,我们坚持分层次指导与扶持。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依托国创计划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四层次训练计划,以赛促学、课内延伸。在创业实践方面,依托中科创业学院培育创业团队,分为创客团队、初创团队、成长团队、成熟团队等四类型,进行层次化、分层管理与指导。大力树立创业典型,推广创业理念,营造创业氛围。学校累计选拔和培养创业团队1200多个,其中累计注册250个公 司,135个创客团队,在孵195个企业,其中文化和科技融合企业占入驻企业总数的80% 以上。拥有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在孵企业38 家,共计获得知识产权申请、授权数量303件,入孵企业及毕业企业带动社会就业人数3000多人。近三年国创计划资助项目2400多项,创业实践类项目400多项,培养武汉黄鹤英才2人,创业先锋12人,东湖 3551人才4人,长江学子13人。累计孵化5家上市公司,其中1家主板上市企业,4家新四板上市企业;1 家“首批武汉城市合伙人”企业,4 家武汉 “光谷 3551 创业人才”企业,4 家武汉市“青桐计划·大学生 创业先锋”企业,7 家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瞪羚企业”, 20 家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多家企业在国家省市级科技创 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大奖。
4
四、实行联动机制,坚持分部门服务与一体化服务相 结合
学校由本科生院(党委学生工作部)牵头推进大学生创新 创业工作,校团委重点负责创业竞赛、创业氛围营造,本科生院(党委学工部)重点负责创业实体的扶持、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及创业课程开设,就业部门重点负责创业教育与课程建设,科技部门协助做好创业扶持政策对接及学生科技成果转化指导 , 财务部门负责创业基金和创业团队财务的代管,宣传部门重点做好大学生创业的宣传工作,研究生工作部负责在研究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和宣传,资产公司和华师科技园负责将大学生创业纳入学校产业发展规划。学校每年投入创新创业经费 1000多万元,累计获得各级政 府资金补贴900多万,成立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500多万元,基地被授予“教育部2018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特区、武汉市创业学院”等20多项称号。
编辑丨苏比努尔
素材来源丨华中师范大学2020本科招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