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
外
中国教育报
今天《中国教育报》大篇幅报道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成果,全文如下:
创新培养模式 培育高质英才
——武昌首义学院OBE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应用型高校推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并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武昌首义学院创办之初,即确定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20年办学治校历程中,一直在探索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前行。
2016年,该校超前国家相关部署,在同类院校中率先推进OBE模式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身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特点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产出导向(OBE)模式。
引入先进理念 推动教学持续改进
基于OBE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三个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这些理念对引导和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特别是用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引导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创新探索 超前改革OBE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于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后,很快得到重视与认可,并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A-BET)全面接受了OBE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始终。2016年6月,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拉开帷幕。武昌首义学院及时跟进,构建OBE模式人才培养体系,目标就是在具体工作中用达成度评价推动课程改进,改革教学方法,进而建立长效机制和持续改进。这项改革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更是一次具有前瞻性的创新探索。
夯实基础 成效可期 OBE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是该校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求,推进OBE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丰沃的改革土壤。作为一所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高校,武昌首义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已进行多轮深层次改革。
2006年,该校以“夯实基础、充实内涵、强化责任、提高质量”为指导思想,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2009年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题,紧扣《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炼专业核心能力,在构建各专业核心能力体系基础上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2016年提出了围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以“按OBE模式构建教学体系工作”为抓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自我评价和完善,按高标准推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厘清改革思路 教育提质纵深推进
对于武昌首义学院来说,OBE工作不仅是推动专业建设的手段,更是教育能力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性再造工程。OBE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该校通过全员学习、专题培训、试点引路、专家指导、及时总结、持续改进,不断探索推进改革工作。
专家指导 试点领航 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该校常务副校长、机电学院院长吴昌林率先垂范,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等3个专业先行试点,严格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十二条,推出OBE工作第一块“试验田”。3个试点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结,面向全校提供了一套完整可操作的方法。随后,按照“正确定位、不走弯路、咬定目标、稳步推进”十六字方针,全面启动全校OBE模式教学体系构建工作。广播电视学等13个专业,《大学英语》等5门课程被列为首批OBE工作试点专业(课程)。
产出导向 能力为重 工科专业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推进改革。在文科专业认证还未形成统一评价指标的情况下,广播电视学专业率先根据HEEC九条标准制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指标体系,将专业毕业要求能力指标分为专业素养能力和综合素养能力两类,构建起基于OBE的“专业核心课”+“跨专业选修课程组”+“‘五个一’工程实践平台”+“毕业论文/设计双轨环节”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得到复合能力、软能力、“工匠”能力、研究应用能力和全指标达成能力的全面学习和煅炼。广电专业的有效探索,为文科专业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调整优化 课程创新 该校出台《武昌首义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各专业基于OBE理念,依据一流课程建设方案,结合课程特点,探索课程建设。
城建学院按照“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分批开展OBE示范课程建设,经验在全校推广。35门课程在学院建设规范指导下,充分结合课程特点,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首先明确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整合和更新。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课程结构与知识的系统性,处理好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处理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软能力”等要求。教学实施中,从学生中心角度出发,创新优化教学手段,增加信息化教学方法应用。课程考核则从能力导向出发,注重教学全过程评价,对考核方式、内容、评价标准进行改革和创新。
基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需求,该校引进“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智慧树”“蓝墨云”“励志君”“校友邦”等信息化教学平台,鼓励教师将OBE课程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平台使用经验的积累,为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平稳运行提供了基础。
为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以校企合作育人为牵引,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现有“双师型”教师占自有教师比例逾30%。
管理升级 信息助力 该校自主研发OBE相关功能系统对接教务系统,对教务MIS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从信息化管理方面保证OBE工作可持续性推进,实现了OBE课程达成度评价、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学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等三个主要工作环节的信息化处理。
深化理念落实 创新改革成果丰硕
四年来,围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主题,该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将“持续改进”的理念融入到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教育教学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四年改革实践,该校已逐步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模式教学理念,并开始以这种理念引导和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体系设计由之前的“学科导向”转变为“产出导向”,课堂教学由之前的“偏重形成性评价”转变为“偏重过程性评价”,质量控制由之前的“偏重查找问题”转变为“偏重问题导向下的持续改进”。
OBE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 32个普通本科专业、9个校企合作专业(班)按照OBE模式凝练培养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构建专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与相关教学环节关联矩阵,能力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融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精准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广泛征求用人单位、同行、校友及在校学生的意见,面向需求,贴近学生。按照“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环节,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构建了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模块,紧密对接社会实际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块,实现了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专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OBE改革有效促进专业建设,首批试点专业在专业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国家级建设点,为湖北省民办高校唯一入选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入选湖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融合新闻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土木工程力学-结构-施工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和机械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荣获“湖北省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市场营销系被评定为“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机电学院《基于“OBE模式”的校企“共建共赢”新工科专业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项目顺利通过湖北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专家评审,进入国家遴选阶段。
教研教改成效显著 四年中,新增省级教研项目15项,获批项目数量和申报成功率位居同类院校榜首。新增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项。在湖北省首届混合式课程教学大赛中荣获三等奖1项,湖北省民办高校金课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信息化教学管理日渐成熟 “智慧树”“超星”“蓝墨云”“励志君”“校友邦”等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使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获得感均有明显提升。教学管理实现了信息化、精细化。
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质量最直接的体现。武昌首义学院连续十五年蝉联全国同类院校排行榜首,毕业生质量广获社会和用人单位赞赏,就业率达96.8%,部分工科专业就业率100%;每年2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考取国内外高校硕士研究生,部分专业考研录取率高达70%;3600余人次在全国各类学科专业和技能大赛中获奖;英语专业专四一次性通过率高达80.4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1.89个百分点;在国家司法考试中,法学专业学生连续数年一次性通过率超越40%,逾全国高校通过率20%标准。
未来,武昌首义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在创办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国家院校代码:12309湖北代码:1238学校网址:http://www.wsyu.edu.cn/
招生咨询电话027-88426116、88426123
027-88023266、88023866
传真电话027-88426123
88426111招生咨询QQ
800882111
推荐阅读
招生丨2020武昌首义学院专业介绍
招生丨2020武昌首义学院各地招生计划
招生丨武昌首义学院近三年各省(市、区)录取分数线汇总
招生丨七大学院各专业招生咨询热线
招生丨武昌首义学院2020年报考指南
招生丨连续十五年排名位居榜首!这所民办高校简直低调的不像话
-校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编辑/排版丨李壮
来源丨中国教育报
编审丨代杨
联系我们
微信| wsyu2000
新浪微博| @武昌首义学院
投稿邮箱|syxy_xcb@sina.com
分享、在看与点赞
让更多人看到武昌首义学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