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鹏程:一个教育反思的时代来临丨疫后教育变革

华中师范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周鹏程:一个教育反思的时代来临丨疫后教育变革

华中师范大学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一个教育变局

这个变局不仅仅是中国的

也是世界的

这次中国的抗疫经验受到世界的肯定

在教育方式上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差距缩小了

华中师范大学在疫情期间的教育应对

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缩影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

讲华中师范大学的教育变革

就是讲中国高等教育的变革

学校特开设“疫后教育变革”专栏

希望华师人都来思考这个问题

推动学校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变革

下面和小诗一起来看

↓↓↓

华中师范大学

一个教育反思的时代来临

一附中校长 周鹏程

华中师范大学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走向,以及人们的世界观。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向我们呈现怎样的过去,更能引领我们去实现怎样的未来。新冠肺炎疫情下,传统教育按下了暂停键,各国学校相继停课,引发了人们对基础教育的系统反思。武汉作为本次疫情的重灾区,其反思和教训更是深刻。这其中必然包含:

家庭教育从感性经验走向科学理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在育人观念上始终保持着距离。家庭教育的重心应该是情感的熏陶、健康身心的培育、良好品格的培养等,而客观实际是大量家长过于关注学业水平,导致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越位”“缺位”现象,学生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冲突中成长。新冠肺炎疫情下,家长和孩子长时间地居家相处使孩子成长的局限提前暴露,大部分家长开始检视家庭教育的弊端,开始积极寻求学校教育的帮助。之前依仗着互联网时代信息咨询的发达而自诩“教育专家”的家长心态,在现实面前土崩瓦解。家庭教育向学校教育靠近,逐步走向科学理性,家校共育的氛围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进,学校育人的大环境有望逐渐向好。

学校素质教育从概念走向行动。“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我们对素质教育的基本认识。它主要针对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人文素养欠缺,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想象力不足等问题。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被一点点扭曲为才艺、体能或竞赛教育。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危机中我们看到:一方面众人提议让学生学好人类抵抗新冠肺炎疫情的这本无字之书,如健康生活、生命观念、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献身精神、责任担当、国际理解、家国情怀等,而非急于让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回到传统课堂;另一方面,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很多人不会戴口罩、不会正确洗手、不懂环境消毒。素质教育并未从概念落实到我们的行为和习惯中,我们往往是在做基于概念的教学,告诉学生诸多“应当”,而非基于行动的教学,让教育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做到知行合一。或者说,我们的视野更多聚焦在升学上,而忽略了很多更重要更基本的东西。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启发之一,便是教育不应只停留在象牙塔里,抽象而宏大,而应加强与生活的关联,让素质真正体现在生活中,突出个性化,进而让学生看到、体会到学习的意义所在。

社会教育从功利主义走向人本主义。社会上对教育的导向有功利主义倾向。一方面,受科举文化的影响,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评价观念深入人心,文凭与社会地位成为众人追逐的核心目标,甚至唯一目标,而非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部分人受“金钱至上”的观念影响,“读书无用论”也还有市场。这场危机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思考。它让我们记住了很多人,感动国人的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便是其中之一。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触发了人们心底对知识与能力的敬畏和对责任的直观感受。李兰娟院士呼吁疫情结束后国家为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选拔是教育的固有功能,但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自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到今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全人教育”思想在我国横跨两个世纪,经受了实践的检验。社会教育的导向应该与学校教育一致,从功利主义走向人本主义,着眼于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引导年轻人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和人类的未来相关联。新时代中国正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各国团结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我们要告诉学生不仅要埋头认真学那几本教科书,还要抬头关心、关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鼓励他们勇敢地把世界装进内心,从“小我”走向“大我”,帮助他们增强关键能力,提升精神高度和品格修炼,为这个世界学习。

华中师范大学

章开沅:野叟献曝,三言两语丨疫后教育变革①

周洪宇:科学编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是当务之急丨疫后教育变革②

赵凌云:应对疫后教育变革的思考丨疫后教育变革③

夏立新:促进线上线下教育深度融合,打造智能时代的师范教育标杆高校丨疫后教育变革④

王继新:师范院校如何探索出师范教育培养新路径?丨疫后教育变革⑤

范先佐: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 | 疫后教育变革⑥

彭双阶:深入推进学校“五育”建设工作,全面完善学校立德树人体系 | 疫后教育变革⑦

邢福义:疫情危机和教育变革丨疫后教育变革⑧

黄永林:关于“生命意义”的再思考丨疫后教育变革⑨

余新国:疫情催化教育全方位变革 | 疫后教育变革⑩

吴砥:积极推进智能时代教育创新研究和实践丨疫后教育变革

刘三女牙:加快发展智能教育 助力教育现代化丨疫后教育变革

陈厚丰:疫情防控常态化时代高校纪检工作的思考丨疫后教育变革

蔡红生:在疫情中淬炼丨疫后教育变革

陈靓影:特殊教育的疫后变革丨疫后教育变革

马敏:疫后教育变革,师范大学的使命和担当丨疫后教育变革

雷万鹏:在线教育发展不可回避的五个问题丨疫后教育变革

郝芳华:组建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着力培养智能时代的卓越教师 | 疫后教育变革

杜时忠:培育公共理性 促进中国人的现代化 | 疫后教育变革

任友洲:加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促进学校事业快速发展 | 疫后教育变革

岳伟:构筑三大体系 深化生态文明教育 | 疫后教育变革

彭南生:循序渐进行稳至远 疫后教育变革之我思丨疫后教育变革

李向农:实施专业认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丨疫后教育变革

王坤庆: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丨疫后教育变革

李鸿飞:以战促平,高校治理体系优化关键在制度建设丨疫后教育变革

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黄溆民

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

华中师范大学

为华师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华中师范大学

点分享

华中师范大学

点点赞

华中师范大学

点在看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本科院校-华中师范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华中师范大学-周鹏程:一个教育反思的时代来临丨疫后教育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