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教育部公示了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名单
我校共入选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该项成绩走在湖北省同类高校前列
线下一流课程:《广告创意与表现》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计算机网络》
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
由张蕊老师负责的《广告创意与表现》课
一起感受本门课程的独到之处吧~
也请大家期待后续推出的
由熊曾刚老师负责的《计算机网络》课程
01
不断更新和升级的课程
《广告创意与表现》作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开设时间较早的课程,经由多年的课程建设,在内容和方法上不断更新、优化、扩充和重组。课程经历了整体转型与质的升级,经历了从重表面模仿向形式语言研究的转换、从单一技能训练向创意思维培养的转换。以其严谨充实的教学内容、启发互动式课堂教学方式、丰硕的学科竞赛成果,成为本院的一门优秀课程。
本门课程以“创新集群(Innovation Cluster)”理论为研究视角,旨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树立整体、平衡、共生的观念,将广告课程建设置入到该区域创新集群系统中,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集群内知识中心的作用,实现集群各利益共同体协同育人、发展共赢的目标。
在课程团队的创新下,本门课程改变传统线下课程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式方法,结合“雨课堂”、UMU 学习平台授课,并自建《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公众号,汇总各类教学资源,实行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除此之外,还将企业项目、学科竞赛真题与课程作业相结合,并设立科学的成果评价体系,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定、企业评定相结合,使校企合作、以赛促学落到实处。
02
渡过难关,走向一流
因为是首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没有太多可供参考的范本,教育部给的准备申报时间较紧,再加上课程团队中的老师们平时的课也很多,各位老师们基本都是白天上课,晚上还要熬夜到凌晨,准备厚厚的申报材料,不断开会讨论,重新完善课程框架和内容。
因为本门课程成功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后,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能激励我校学子,对自己的学校、自己的专业更加自信;还能鞭策本专业老师,以此为契机努力将课程不断优化,不断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所以课程团队的老师们即使再忙再累也依然没有放弃。
课程主要负责人张蕊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和我们分享了她在课程研究过程中匆忙而难忘的一次经历。在2019年12月12日,张蕊老师上午上完课后,下午马上需要将“讲课”视频录制完毕,晚上七点半赶火车去到武昌,下车后已经超过10点,又赶紧准备第二天要录课的PPT,再次将录课讲稿熟悉完毕时,已是凌晨2点。次日早晨6点,赶去汉口录制“说课”视频,因为第二天还要正常上课,在录制结束后她又立刻返程回到孝感。
讲课视频截图
回忆起那一天,张蕊老师依然感慨万千:“站在夜晚的车站,那一刻我觉得理想的彼岸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真的太难了。”
也正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因此在得知申报成功后,团队老师们都非常高兴。他们说:“虽然我们还不够优秀,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把这门课程做到最好,深深扎根在每一个热爱广告的学子心里。”
03
脚步不停,再接再厉
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名单里,大部分都是211/985高校的优秀老师,团队建设也更为成熟,作为地方高校,我校能够获得这张“入场券”,背后的是坚实的基础和不断的努力。张蕊老师用了一段她很喜欢的话来描述: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近五年来,本门课程指导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共119项。在“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银奖。2019年学生获得大广赛国家级一等奖,教师获“大广赛优秀指导教师”,赴全国政协礼堂领奖,并被“人民日报-海外网”新闻报道。
点击查看我校师生赴政协礼堂领奖
其次,本课程改变了传统课程中对广告创意知识体系的单一呈现,构建起以广告创意为主导,以市场导向、品牌传播、数字技术、媒介融合知识相匹配的“一专多元”式课程体系。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广告创意与设计》得以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在这里特别感谢校领导、院领导和教务处给我们提供的设备支持和申报流程服务,感谢17级广告班同学的大力配合,在美好的课堂氛围里让我尽情发挥。”张蕊老师如是说。
师生共同修改广告创意方案
即使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课程团队的脚步却未曾停下。张蕊老师向我们说明了下一步的计划,团队将会继续调研同类课程建设状况及水平,寻找自身不足,建设完成《广告创意与表现》教学体系与内容的重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编制和视频录制,并在优课联盟平台上线运行。将线下课程转化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湖工全体师生共同攻关、不断创新课程质量获认可、节节升期待未来湖工更多课程出现在国家一流的榜单中
防疫知识小课堂
提高抵抗力的正确途径:(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健康(2)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3)适量运动,增强体质,缓解压力(4)做好自我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
往期精彩
出品| 湖北工程学院新媒体中心
内容来源 | 张蕊老师
采 访| 黄青青、刘舟一
本期编辑 | 黄青青
为湖工的老师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