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谈│韩谷静副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武汉纺织大学招办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纺·谈│韩谷静副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截止目前,我校共1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日前,宣传部、教务处组织大学生通讯社学生记者对这些专业负责人就专业建设总体情况、人才培养、建设举措及教育教学改革思路等问题进行了系列访谈。《纺·谈》栏目本期推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负责人韩谷静副教授专访。

武汉纺织大学招办

电气专业教学团队

记者:请您谈谈对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体会和感悟。

韩谷静:我们专业从建立之初,就一直非常重视本科教育质量工程,紧跟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持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在实践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本专业办学12年来,秉持“品德为先,知识为基,能力为核,协调发展”的育人理念,面向国家优势传统产业转型改造中节能、增效的战略需求,持续开展了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工程视角、知识互联、实践渗透、层级递进”的培养模式和“重基础、强实践、能创新、懂管理”的人才特色。取得今天这个成绩,也是我们不懈努力的结果。

武汉纺织大学招办

第一届卓越班

记者: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请您谈谈本专业的总体情况。

韩谷静:首先,在专业定位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面向传统产业转型改造中节能、增效的战略需求,聚焦电力电子、新能源、智能控制等技术在纺织及相关行业装备升级中的应用,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拓展型知识结构、具备技术创新思维、实践与团队协作能力凸显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我们专业是源于1958年建校之初的机电专业。1999年,学校由纺织部划归地方管理,人才培养从服务纺织行业逐渐拓宽。2006年,在学校自动化专业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本专业。2012年,获批特设二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4年,入选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2019年,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足纺织行业,面向工业电气自动化,毕业生在电力电子、新能源、智能控制技术应用领域独具优势,在实践创新与团队协作方面能力突出。产学研办学特色突出,依托一系列人才培养改革计划、试点和几十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导师制实施面向产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具有海外背景34%,具有博士学位达到78.1%。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等工程背景的为90%以上,且拥有一支与企业深度合作的高水平教师梯队。

武汉纺织大学招办

电气学生在三峡水电站开展生产实习

记者:请您谈谈专业建设的具体举措,包括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新工科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实习实训等。

韩谷静:一是避开专业办学趋同,找准定位,凸显特色。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传统的工科专业,前身最早可追溯至我国1908年设立在南洋大学堂的电机专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与积淀,国内众多知名学府的工学本科都设置有该专业,并形成了具有历史继承性的专业特色。例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主要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高压与绝缘技术为学科主干,其电气工程方面的特色体现得非常明显;又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主要延续原有的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设置,主要以电力传动与控制为学科主干,强、弱电结合,较少涉及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方面的特色非常明显;再如华中科技大学等,以强电为基础、以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运行为学科主干,涉及高电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绝缘材料、辅以电力拖动与控制,较为全面的体现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内涵。

上述这些国内知名工科院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模式、发展思路为我校建设该专业提供了宝贵的办学经验,它们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然而,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绝不能一味的照抄、照搬及模仿名校。

我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创新型人才,我校在建设和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过程中必须形成自身的特色,与重点或同等高校同名专业形成错位竞争,为我院该专业学生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切入点和社会立足点。为此,我们依托学校纺织行业背景,面向工业电气自动化,以国家产业转型改造中节能、增效对电力电子、新能源、智能控制等技术的需求为人才培养服务领域,注重学科交叉。

二是依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按照技能、技术、创新三个层次,以导师制方式培养本科生,将产业化项目融入实践教学,树立科研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开展“光伏班”、“卓越班”等创新实践育人模式试点,并逐步推广。

三是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一流课程和教学团队。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主线,开展多门核心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组建教学团队,制定教学大纲,编著教材,建设数字教学资源库,基于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互动软件,打造智慧课堂,实现了面向过程的课程考核及多元评价方法。开展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为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制定支撑专业毕业要求的课程目标,实现线上对分课堂+线下翻转课堂+课后个性化拓展三位一体、闭环改进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课内实验中仿真实验与硬件实验相结合(软硬兼施),课外实践中竞赛拓展与项目实践相结合(虚实结合)。同时,从传统文化、科技发展、国际视野三个方面对专业课程进行了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由此实现了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和精神引领。2019年获湖北省教学团队。

武汉纺织大学招办

电气专业创新实验室“智能小车”组

记者:请您谈谈目前本专业人才培养成效,包括学科竞赛获奖、就业情况、近年杰出校友及其成就、故事等。

韩谷静:近三年学生在“挑战杯”、“西门子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40余项,就业率达97%。专业招生火爆,就业薪酬高。

电气2009级雷峥同学,从毕业至今,一直在上市企业科陆集团旗下的苏州科陆东自电气有限公司从事电气专业方面的工作,业务能力突出,现已担任公司配电自动化事业部经理,成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电气2010级邹彬同学作为中建三局的现场电气工程师参与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冲锋在前,圆满地完成了本职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公司提拔重用,现已调到中建三局总部机关工作。

电气2011级侯继成同学作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的一名电气工程师,为许多国家基础建设项目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曾经为了南沙群岛某岛礁建设在无通信信号的条件下工作两年,出色地完成了岛礁建设,现为中交四航局万安船闸项目部电气项目经理。

武汉纺织大学招办

学生作品

记者:请您谈谈下一步本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

韩谷静:一是深推课程思政,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

全面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改革。通过概论课、学科前沿讲座和专业课程,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电力电子、新能源、智能控制等技术在国家能源及装备制造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切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担当,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是以卓越计划2.0为抓手,加快电气类新工科建设。

紧扣国家发展需求,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对电气专业进行提升改造。发挥我校纺织机械学科优势,强化电气专业在新能源应用和智能控制方向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激发人才培养活力。

三是以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深推课程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进一步健全专业认证四大持续改进机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及其分解指标点,落实与之匹配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打造专业核心“金课”,深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加强“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实践及各种教学辅助APP的应用,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落实课程质量评价,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常态化。

四是完善产学研融合机制,优化师资队伍。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完善产学研融合机制,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进行有机衔接,精准服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功能的同时,加强产业项目孵化基地建设。依托产学研融合,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重点引进产业界学科带头人,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加强教师梯队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实践和职业培训,不断增强工程能力。

推荐阅读

纺 · 谈 │ 段丁强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

纺 · 谈│ 陶辉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装与服饰设计

纺 · 谈 │ 肖丽副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

纺·谈│张尚勇、蔡光明、柯薇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纺织工程

纺·谈│左丹英副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纺·谈│刘仰硕博士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

纺·谈│张如全、张明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纺·谈│彭涛副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纺·谈│胡峰副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素材来源:武汉纺织大学官网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本科院校-武汉纺织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武汉纺织大学招办-纺·谈│韩谷静副教授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