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状的识别与应对——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系列微课第8期

湖北省教育厅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状的识别与应对——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系列微课第8期

2021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检出率为17.2%,高出2009年0.4个百分点,重度抑郁为7.4%,与2009年保持一致。女生抑郁程度略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的抑郁程度高于独生子女。抑郁水平随着年级升高而提高。抑郁症成为当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大威胁。

如何判断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是否出现了问题?如果孩子真的患上了抑郁症,家长该怎么办呢?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系列微课第8期推出的是武汉市心理医院心身医学科李闻天主任带来的《少年也识愁滋味——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状的识别与应对》,希望能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

-----

湖北省教育厅

微课内容概要

青春期是一段充满变化和挑战的动荡时期

儿童好比一块铁矿石,虽然有棱有角但也算“平静”,成年人各方面的心理因素发展得比较成熟,像铁制品一样稳定。青春期则犹如炼铁的过程,火花四溅。青春期的孩子总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他们急切地想成为大人,但又缺乏成年人的自信和经验,导致内心会充满冲突,冲突积压多了就会出现一些焦虑、悲伤的情绪。所以,青春期必然是一段充满变化和挑战的动荡时期。了解青春期阶段的发育特点,有助于家长理解、接纳孩子在这一时期的某些叛逆的表现和行为。

分辨青少年的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两个原则”

原则一,正常的悲伤情绪,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即便孩子有一些沮丧等不良的情绪,但过几天或者几周之后这些不良情绪会慢慢地消失,这就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

原则二,各种负面情绪可能会持续两周或者更长的时间,影响了日常生活。最常见的表现为睡眠困难、丧失兴趣,还有一部分青少年会有自残甚至自杀的想法,而且不愿意将这种想法告诉家长,这些情况就属于抑郁症的表现。

青少年的抑郁症有一些典型症状,比如特别容易愤怒,总觉得自己做不好,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或总感觉到头疼、胃疼等身体不适;孩子经常在学校与同学打架甚至顶撞老师,不愿意与同龄人接触。值得家长注意的是,青少年的抑郁症常常并不表现为成年人的情绪低落或者是精力不足。

当孩子可能出现了抑郁症的表现时,家长要了解的“八个招式”

第一招,不加判断地倾听。切勿不停地给孩子讲大道理,可以温柔地询问孩子最近是否遇到困难,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要耐心倾听、平等对话,不要随意地对孩子进行评判或批评。

第二招,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言语。家长可以询问孩子是否感到了愤怒、沮丧等不良情绪,孩子与家长讨论情绪话题、描述自身情绪状态的过程,有助于他们自我观察、理清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是否使用了消极的词语,如悲伤、害怕、麻木、绝望等。除此外,还要关注孩子身上近期是否有伤口,尤其要观察手臂上是否有锐器划伤的疤痕。一旦发现有这些端倪,家长就要提高警惕,尝试用各种方法保护孩子的安全。

第三招,关注孩子的“兴趣”。询问孩子现在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否失去了兴趣,兴趣丧失是抑郁症重要的诊断标准之一。

第四招,探索孩子的支持资源。家长可以多渠道收集信息,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和危险行为。比如与孩子的老师和同学聊一聊。抑郁症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往往会出乎父母的意料,因为他们往往不会主动向外寻求支持和帮助,总觉得比别人“矮一截”,将自己封闭起来,甚至做出危险的行为。

第五招,平常心看待。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了抑郁症的表现,一方面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另一方面也不能“谈虎色变”。家长自身要调整对抑郁症的认知,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可能出现抑郁症,这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帮助孩子接纳自己当下的状况,不能让孩子感觉自己好像犯了大错而出现自责的心理。

第六招,无条件的支持。家长在陪伴和倾听的过程中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包容,保持积极的态度,为孩子的一点点进步而发自内心地高兴。

第七招,不要惩罚孩子。家长不要因为抑郁相关的症状、行为而惩罚孩子,要理解孩子是心理生病了,孩子可能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如果确实影响到他人,家长可以为孩子的行为设定界限。

第八招,定期就诊。当家长发现孩子已经有了抑郁症的某些表现,最重要的一点是尽快带孩子到正规的心理专科医院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抑郁症得以尽快改善的“不二法门”。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医院,家长可以自己先与心理医生沟通,以便及时、准确地评估孩子的状况,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

【专家简介】

李闻天,武汉市心理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心理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委会副秘书长及家庭治疗学组委员,湖北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德心身医学连续培训项目导师学组成员。中美精神分析连续培训中项目中方教员及翻译。2020年9月,被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评为“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欢迎家长朋友们将您听完课程后的想法,以及养育孩子中的困惑、问题、需求和建议通过留言及时反馈给我们。

【课程背景】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省中小学“停课不停学”期间,为帮助家长科学开展家庭教育,省教育厅从2020年6月1日起,特邀省内外专家围绕学习习惯养成、心理状态识别、亲子沟通技巧以及学业辅导等内容,通过官微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家长连续推送了11期有关家庭教育指导的心理微课,作为“六一”儿童节的礼物送给家长(点击查看:湖北省中小学家校共育心理系列微课11期)。

2022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养育孩子从家事上升为“国事”,作为新时期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应与时俱进,主动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与方法,主动关注孩子身心变化,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往期课程链接

阅读塑造孩子的心灵——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系列微课第7期

家庭中的劳动教育与孩子的心理成长——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系列微课第6期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坚持做成一件事——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系列微课第5期

留守:留住情,守着爱——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系列微课第4期

如何“和平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学业问题——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系列微课第3期

“双减”背景下,孩子课余时间怎么办?——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系列微课第2期

从“心”出发 阳光成长——湖北省教育厅诚邀中小学家长朋友共同关注孩子心灵成长 2022年第1期微课

信息来源:省教育厅

——看完请点个在看鼓励一下辛勤的小编↓↓↓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教育考试-湖北教育考试新媒体-微信公众号-湖北省教育厅-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状的识别与应对——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系列微课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