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过年,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怎么办?

黄石方智教育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寒假+过年,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怎么办?

寒假+过年,不少家长会吐槽:假期期间,一天到晚抱着手机玩,作业不写,连吃饭都喊不动,真想给他摔了。可是这大过年的又是放寒假,也不想跟孩子闹得不愉快……

孩子+寒假+过年+手机/iPad/电脑=人机一体模式??

一到寒假,加上过年,很多童鞋内心都会按耐不住的高兴啦!估计就等着和平时不能畅快玩的手机、平板、电脑,开启一场不离不弃的人机一体模式!

这个时候,家长管?还是不管?怎么管?

说实话,很能理解在一个学期辛苦学习之后,想在假期彻底放松玩乐的心理~ 劳逸结合,本事无可厚非的事情。可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75%的中小学生会在寒假玩游戏,而且玩游戏的时间都会特别长!每天花四五个个小时来玩游戏,可能并不是家长愿意看到的结果!

黄石市方智教育

01

孩子为什么沉迷手机、游戏

为什么手机、游戏、平板、电脑、电视,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

趋利避害是本能

人天生有着“趋利避害”的本能,总是喜欢轻松、愉悦的事情,尽量躲避压力、困难,孩子更不例外。一个学期的辛苦学习之后,能放松享受简单、舒适、无压力的东西,绝对是很舒服的事情。

每天在学校里,老师讲的永远是学习呀、做题呀、考试呀、分数呀等等;回到家,父母张口闭口就是分数、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

你一定不知道,这些窒息的语言无形中让孩子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增添了很重的心理压力。而手机也好、平板也罢,或者游戏,都恰好可是释放压力,给自己一个独立自我的空间,从而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压力。

沟通交流少,缺少陪伴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能跟孩子最交心的谈话会越来越少,尤其是独生子女,缺少同伴的交流。通过QQ、微信聊天寻找可以倾诉的对象和群体。父母缺少和孩子有效沟通,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有很多心里话无处倾诉,也是让孩子更依赖手机的一大原因。你可以观察一下,越是沉迷手机厉害的孩子,越是性格孤僻、少言寡语。他们只能借着手机中的社交软件,匿名宣泄自己的情绪。

网络世界无限精彩

通过手机、电脑、平板上网,就可以领略外面无线精彩的世界,这深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

游戏刺激充满乐趣

游戏的刺激和等级机制,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理给孩子增添了很多乐趣,让孩子孩子爱不释手。

手机强大,我们离不开

智能手机功能强大,非常方便生活。现在购物常见的就是拿着手机微信购物。当然还可以抢红包、K歌、自拍,购物、看电视,读书等等。

父母在家频繁使用手机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做什么他就学什么,这就是身传言教。如果你经常在家里打电话、发短信、玩微信,或者打游戏、看电影,那么多半孩子也会对手机产生兴趣并希望从手机中获得满足。

02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沉迷?

社会功能是否受损

什么叫做社会功能受损呢?即学习、社交、身体状况如何。一个孩子玩手机,但是他学习还是很好,社交功能还是很好,包括身体功能也很好。他还是在锻炼身体,按时吃饭,按时睡觉。那这种情况你根本不用太担心。

如果一个孩子玩手机,即使看上去玩得比较多,但是功能性没有太大受损的话,父母暂时可以不用太担心。

人际关系是否受影响

要重点观察,孩子在玩手机,特别是游戏之后,他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是否是和谐的?这个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和家长之间的,他和同学之间的,还有他和老师之间的。

比如说,他开始变得非常暴躁、易怒,或者他开始变得很不耐心,开始变得特别的忤逆,不过这些也是青春期的本身的一些特质。需要区分,究竟这些是游戏带来的,还是因为青春期他本身的特质。

如果围绕着游戏这个过程本身,产生了很多冲突的话,说明某种程度上,游戏成为了家庭或者其他关系中张力和冲突的载体。这个时候就是去审视这些关系的时候了。

是否有了不良癖好

如果某天你发现,孩子因为玩手机/游戏/电脑而开始熬夜,那就得引起警惕了。或者孩子因为玩游戏发展出了偷钱买装备的习惯。这些不良的癖好的产生,也是一种非常糟糕、需要被注意的状态。

作息或性情突变

可以举例为,孩子是不是现在早上起不来,饭都不吃,包括性情大变,讲话很不耐烦,或者说把自己包裹起来,用很沉默的状态去进行回应。这些都是需要被注意的状态。

03

当孩子沉迷时,家长怎么办

家长首先需要“闭门反思”

有些时候手机这些电子产品或者游戏,本身是一个“替罪羔羊”,它反映的是亲子关系当中,本身就结下的一些“梁子”。通过这些能看到,孩子在关系当中所承受的,都是怎样在虚拟世界当中被满足。

所以当家长在思考自己该怎么做的时候,第一点是要关起门去反思一下,在自己和孩子的这种亲子关系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压力或者状况是需要去面对的。

这里要强调的不是说,孩子玩手机就要去反思。这个语境是说,当孩子已经沉迷于手机成瘾的时候,父母要去思考的一点。

如果孩子只是玩儿,但是不符合刚才讲的那些上瘾的标准,父母大可不必太过焦虑。

家长要抓住孩子对“够酷”的需求

建议父母适当地去了解一些手机上的新兴事物和年轻人的一些语境。比如说游戏、直播、二次元等等。

因为青春期有一种非常典型的心态,就是我得做一些和爸妈和老师不一样的事情,不允许的事情才够酷,对不对?

那换句话说,从一个稍微狡猾一点的角度,如果一件事情爸妈跟老师自己也做得挺来劲的,一个小孩儿他可能就觉得没兴趣了。他就觉得这个不够酷,好像连我爸妈都做的事情,我就觉得很没劲。

所以,当一个爸妈对于游戏持一个比较中立、温和的态度,而不是把他当敌人的话,有些小孩儿他自动就觉得这事儿也就这样。

但如果说,你非常严肃地去反对孩子,可能会适得其反。他反而就像找到了一个青春期叛逆的抓手一样,开始死死地抱住手机不放。

所以最好去了解一下,游戏的行业发展和年轻人的语境。包括如何去帮助孩子去选择相对适合的一些游戏(游戏也分很多种的啊)。

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在玩手机这件事情上,需要把制定规则的权利去交给孩子,然后把监督执行的功能留给自己。有些孩子玩手机,爸妈难免会担心说孩子沉溺。我觉得与其把担心闷在心里,不如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跟孩子聊的姿态,可以是:你玩手机我并不会反对,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制定一个规则,去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也就是让孩子自己来说,他怎么玩手机。这个规则需要让孩子自己去制定。不然他就变成了父母的一种高压政策。

自我管理的感觉,是给予孩子一种自我效能感和自律的感觉。这种自由度是不一样的。

监督执行也是父母需要去看到的一个边界。就是,当这些规则被制定出来之后,去监督他从始到终的执行,这个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帮助孩子认识网络背后的东西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这个爆红的手机现象背后的一些东西。这个是指,现在网上也有很多学者或者文章在讨论说,游戏动漫究竟为什么会让人成瘾,或者说设计者设计的时候究竟有哪些元素是吸引人的。

父母和孩子完全可以去讨论这些内容。就相当于你去解剖这个游戏或者动漫的过程,也能帮助孩子认识到游戏背后的一些东西。

说不定,以后他长大真的会去变成一个游戏设计师或者漫画家呢。家长可以在有引导的状况下,和孩子一起去看这些。用一个非常理智化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于网络更加健康的态度。

和孩子一起学习做有趣的人

在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公司在进行游戏化的管理。比如说,员工打卡不再需要考勤机,而是用积分或者说像那种玩游戏的方式来进行。

那么,在一个家庭当中进行这种游戏化的思考,父母也是可以去学习和借鉴的。

比如说,当一个希望孩子他在学业上取得一些成就的时候,你怎样通过一种游戏化的设置能让他感觉到更多的成就感。

或者说在你们的一个沟通过程当中,有没有一些游戏化的元素,让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依旧觉得你是一个有趣的人。这个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很重要的。

发现自己的兴趣,找到更多的生活乐趣

高中生,除了无尽的题海还可以有自己能坚持下来的兴趣。培养自己跑步的兴趣、游泳、玩魔方、看书……找到一个自己真切喜欢的爱好,在学习之余用来放松下自己的大脑,坚持下去!

坚持的越久你就越会发现,生活其实可以更美好一点,自己可以更优秀一点。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所以你有什么理由挥霍你最能吃苦的年华。没有谁离开谁就不能活,手机、游戏也一样!

声明本文编辑整理自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教育资讯请关注方智教育微信公众号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文化课-黄石-黄石方智教育-寒假+过年,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