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近日,109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
回到祖国和人民怀抱
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
山河已无恙,精神永留存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本期微党课
我们一起重读
志愿军战士们穿越烽火的家书
感悟家国情怀
致敬最可爱的人
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期间,百余万志愿军官兵保家卫国,直面生死,与家人唯一的联系就是通信。杜甫诗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其时家书的重量何止万金,它是连接官兵与家乡和亲人的纽带,给予他们无穷的精神力量。71年后,捧读这些沾满硝烟与血泪的战地家书,我们仍能感受到其中洋溢出的家与国、爱与思念、坚强与无畏、乐观与浪漫。
思亲念家 保家卫国
★
“画”出的家书里藏着“家国情”
★
李征明,1930年生,1950年入伍,1952年赴朝,在24军70师201团教导队任文化教员,荣立二等功。1953年6月牺牲于朝鲜。
李征明生前写给父母和兄弟姊妹的6封家书有幸保存至今,家书中不仅有文字,还配有许多图画,显示出他的才华和意趣,字里行间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人的眷念,家国情怀扑面而来。
1953年3月25日,他写给小妹李晖:“你要与三姐团结好,不要闹意见,还要帮助其他同志学习并要帮助妈妈做活,不要磨人,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做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我在上甘岭一切都好,不要挂念。我要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坚决杀美国鬼子,争取戴上大红花,使得全家光荣。”
李征明于1953年3月25日“画”给小妹李晖的信
1953年6月23日晚,我军对五圣山前沿敌阵地发起了猛烈反击,消灭了敌人6个加强连和2个守备连。李征明在战斗中负伤,坚持不下火线。他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再次负伤,终因伤势过重,救治无效牺牲,年仅23岁。
★
一腔孤勇,血脉情切埋藏家书
★
许玉成,1933年生,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许玉成咬破指头写了血书,坚决申请入朝参战。次年3月18日,在炮兵营做卫生员的许玉成随同部队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
1951年7月11日,经历两次激战后的许玉成给二姐许玉爱写了一封短信:“近来你们的工作忙吧!身体健康吗?……弟在四九年十一月自宁强解放过后就参加了革命部队,在部队中一切都好,工作也很是顺利,身体很是健康,望姐不要挂念。自五一年三月十八日到朝鲜后,才知美帝的真实面目,在朝鲜战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庄城市全部炸完,人很是稀少。美帝残酷的手段,却加强了我们的斗志和意志。最后希你和母亲多讲,不要挂念为要。”
紧张的战事使许玉成连续数月无暇给家人去信。1952年4月16日,在后方休整的许玉成终于有机会给父母写信,开头就是一连串问候:“近来大人身体健康否?工作忙吧?在祖国,人民的生活现在怎样?是否普遍的(地)得到了改善?在祖国的‘五反’学习运动进行到何种程度?祖父大人是否到西安去?……”
许玉成(摄于1951年)与许玉成母亲(摄于70岁时)
许玉成一直盼望着战争胜利,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可他却没有等到这一天。1953年3月底的一个下午,许玉成正在敌人的炮火封锁线下抢救负伤的我军炮手。突然,敌人的一颗冷炮打来,弹片击中了他的左下肢股动脉。他因失血过多,永远停止了呼吸。
奋不顾身 勇于牺牲
★
战争间隙,他写下决心与牵挂
★
黄继光,1931年生,1951年3月参加志愿军。到朝鲜前线后,被分配到第15军第135团2营6连任通信员。黄继光一心想到前沿阵地杀敌立功,后却又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在工作中他明白了后勤岗位的重要性,样样都干得很出色。
1952年4月29日,黄继光在于战争间隙写给母亲的家书中说:“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过着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请家中母亲及哥嫂弟弟不必挂念。在革命部队里,上级爱戴如父母,同志之间如亲兄弟一般,一切在祖国人民热爱支援下,虽在战斗中是很愉快的。”
黄继光于1952年4月29日书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了。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然而,黄继光等人在距敌火力点不到50米的地方被发现。关键时刻,他用身体扑向了敌人的枪眼,挡住了敌人的火力,部队乘势前进,攻下了高地,全歼敌守军两个营。
★
他在家书中从不顾虑个人牺牲
★
牟敦康,1928年生,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牟敦康与战友驾驶飞机,先后担当保卫北京和上海的空防大任,并参加开国大典的飞行检阅。他是新中国第一批喷气式战斗机的驾驶员,23岁就已成为飞行大队长。
后排右四为牟敦康
朝鲜战争爆发,牟敦康义无反顾地上了前线。1951年8、9月间,牟敦康在紧张的训练之余,给父亲写信:“最近将接受新任务,有可能较长期间不能通信。父亲可不要挂念。多少年来我很渴望着这种改变,决心在那新的环境中、战斗中作出好的成绩来,以回答党多年来的培养与自己的努力,我希望父亲听到我的好消息。尽管存在很多的困难,我将用自己所有的智慧与主观的努力去克服它,父亲当不用对我担心。”
11月30日下午3时许,我志愿军向敌据守的大和岛发起攻击,牟敦康率队升空担负掩护任务。他在返航途中发现一架掉队的美机,立即追击,不幸坠入大海。
士气高昂 乐观浪漫
★
家书中的革命豪气和乐观主义精神
★
志愿军战士少康,原名邵尔谦,1929年生,1950年10月入朝作战。少康主要从事的是文艺工作,但是在紧张的前线,这份工作依然充满着艰辛和危险。尽管身处严酷的战场,这位青年战士眼中看到的却是金色的田野,密密的高粱,低垂的谷穗……
1953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队小分队演出后合影
1953年9月22日是中秋节,少康在朝鲜成川郡玉井向远在祖国的弟弟邵尔钧敞开心扉,用生动的笔触讲述了他在朝鲜战场过中秋节的情形和感受。
“五一年的中秋节,是个很热闹的月夜。部队向前移动,小后方要搬家,我接受搬家任务。这天晚上,坐着汽车跑了一夜。车子经过‘谷山’,平原上一段七十公里开阔地上,飞机封锁的特别厉害,敌人的夜航机B25又投弹、又扫射,路炸得坎坷不平,天空上悬挂起几十个照明弹,在(再)加上皎洁的月光,地上有一颗针都能看见……”
少康写给弟弟邵尔钧的信
少康回忆,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初,出于保密,按照要求,不许官兵们携带有中国文字的书籍、笔记本、书信,所以,最初半年无法给家里写信,他也收不到家里的来信。等到我军进行了五次战役,战局逐渐稳定下来,他们才有时间写信。
★
家书中的美好爱情
★
宋云亮,陕西临潼人,1923年生,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任志愿军第66军第198师炮兵团团长。战争初期,战事艰难紧张,宋云亮进入朝鲜5个月,一封家书都没有捎回,这让妻子胡玉华坐立难安。最艰难的日子熬过去之后,他们的通信总算恢复了。
宋云亮1953年4月9日在邹义里写给胡玉华的信
1953年4月9日深夜,宋云亮坐在朝鲜邹义里的一个石洞中给胡玉华写信,介绍了自己的新驻地:“现在,我自己住了一个石洞子。在石洞里边,要拐弯的地方用木材架起了一间小屋,都用木板钉了,还用旧报纸糊了。有窗子,也有门子,里边有我的睡铺和办公桌。木板墙上贴着好几张祖国慰劳的美丽的年画。……花!我把我这屋的门口(的样子画出来),寄给你看看吧!”
宋云亮1953年7月30日在朝鲜写给胡玉华的信
从宋云亮1953年7月30日写来的家书中,胡玉华感觉到,在朝鲜的战斗快要结束了:“七月廿七日的晚上,我们还在山上的指挥所,从下午九时起,我们的炮火停止了发射,敌人的炮火也停止了发射,天空再也听不到敌机的声音,真的停火了!……白天、夜间,公路上的车辆来往不断。白天车上也不插伪装了,夜间也听不到打防空枪了。从今天晚上九时起,敌我都撤出非军事区。现在已开始走向和平。……花!说个私人话吧,如果敌人不破坏停战,也许在几个月以后,我们就会团圆的。”
朝鲜停战回国后宋云亮与胡玉华合影
宋云亮所提到的就是著名的金城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宋云亮回到国内,终于和胡玉华团圆了。
李征明、许玉成、黄继光、牟敦康,只是牺牲的18万志愿军烈士的代表,少康、宋云亮也只是回国的百余万志愿军官兵的缩影。他们满怀对祖国和家人深深的爱,把鲜血和汗水洒在异国的土地上。透过他们的家书,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这些家书,为我们理解抗美援朝精神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主讲人:孙小元,中国能建职培中心
课 程
回 顾
微党课 |重温开国大典 见证伟大历史时刻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转自:人文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