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春节
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
在一步步建立新中国的那些激情岁月中
那些特别的春节,显得那样别致
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红色记忆
本期微党课,我们一起来回顾革命征途中
那些关于春节的往事
见证革命者们的不易
学习先辈们在那些岁月里
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
1929 · 向群众借粮过年
1929年2月9日,从井冈山下来的红四军来到大柏地宿营。此时,红四军被敌刘士毅第十五旅追得筋疲力尽。
当天,正是农历除夕。清晨,朱德下令部队继续前进,担任前卫的红三十一团第三营指战员强烈要求打一仗,三营党代表罗荣桓报告了这一情况。毛泽东、朱德立即召开前委紧急扩大会议,果断作出决定:此仗必打,以振军威。
大柏地的老百姓对红军不了解,已经逃避一空。虽然部队已经一天未吃饭,饥寒交迫,但红军有纪律,主人不在,不能随便动用群众的东西。同时,部队早已没有了经费,也拿不出钱来向老百姓购买。
毛泽东觉得这是个问题,就说:“总不能叫大家饿着肚子打刘士毅吧!军长,你说呢?”
朱德点头:“是呀,要打仗,不吃饱饭怎么行?”
前委秘书长江华建议:“能不能这样,让部队先借用村中老百姓的食物,但一定要算清价钱,留下欠条,待以后如数归还。”
毛泽东回答:“你去通知部队吧,只好如此了。”
各连队得到批准后,就借用当地群众的粮油,饱餐了一顿,养足了精神。毛泽东对吃得高兴的战士们说:“大家过了好年,吃饱了打刘士毅!”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刘士毅部钻进了红军的伏击圈。此役一举歼敌两个团,俘敌800余人,缴枪800余支,取得了重大胜利。不仅部队得到了及时的补给,更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不敢再紧追红军了。
战斗结束后,红军离开大柏地,向宁都进发。老百姓陆续回到家中,发现准备过年的食物都给吃光了,唉声叹气。可是家家户户掀开锅盖、米缸盖一看,只见都留着一张字条,上面写明红军不得已吃了什么食物,价值多少,但因红军经费紧缺,一时付不了钱,以后一定如数归还,嘱咐房主妥善保管字条,当作日后还钱的凭据。
人们难以置信:世上哪里还有这样的军队呀?可留下的字条又说得明明白白,大家只好将信将疑。
3个月后,红四军由宁都县城向福建进军,重返大柏地。毛泽东没有忘记红军对老百姓许下的诺言。他亲自召集群众开大会,向大家说明当时红军被迫向老百姓借粮借菜的情况,表示衷心的感谢。部队当场兑现所欠的款项。有的老表把欠条撕毁或丢弃了,只要说个数目,红军照数给款。大柏地全村立刻欢腾起来,群众都说:“红军说话算数。”
2
1933 · 演出话剧过大年
中央苏区时期的条件虽然比较艰苦,但是文化生活非常丰富,形式多样,处处显示出一派欣欣向荣、红红火火的景象。特别是戏剧运动得到广泛开展,涌现出一批较高艺术素养的戏剧人才,成立了一些专业与业余的戏剧团体,他们在重大节日都会组织演出,并经常深入部队和各地慰问基层官兵与群众。苏维埃剧团在宣传党和苏维埃政府的政策,推动苏区的中心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剧团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红一军团于1933年春成立了“战士剧社”,罗瑞卿任名誉会长,潘振武任社长,社员有40多人。该社创作了一部四幕话剧,名叫《庐山雪》。创作者有两位: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李卓然,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战士报》主编张际春,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罗瑞卿担任导演。
1933年1月,红一军团在黎川整编。于是,春节期间这出戏在黎川县三都镇首演。该戏主要是反映红军反“围剿”的事迹。蒋介石的前三次“围剿”都被红军粉碎了,于是在庐山顶上,开会再次布置“围剿”红军,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红军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召开了作战会议,由军团长传达作战任务,布置战斗。戏的高潮是,由于红军早就作了充分准备,终于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戏演到此时,台上台下激情汇成一片,观众的热烈掌声同台上演员高呼红军猛追白军的雄壮声,响彻整个剧场。最后是庐山上的雪化了,到处春暖花开,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
当时扮演政治委员的就是聂荣臻,扮演政治部主任的就是罗荣桓,与他们在红军的实际职务相同。此外,罗瑞卿、李卓然等同志,也参加了演出。正像当时的大多数戏一样,这出戏也是“幕表戏”,在那些战斗行军极其频繁的日子里,编剧人只写一个大纲,至于详细情节和对话,就要依靠演员自己去临时编演了,之前只排练了一天。结果演得很活跃,特别是指挥员在剧中打电话下战斗命令的场景,就像真的一样。
演戏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插曲,演出场地是在一座古庙的破台子上围起了幕布,凑巧刚缴获了一盏汽灯,照得会场如同白昼,这真是空前的“设备”呀!一会儿,舞台上一个红军指挥员报告:“敌人被我完全歼灭了!”这时候台下,欢笑声、鼓掌声、欢呼声长久不息,显得异常热闹。
这场戏立意深远,时代感强,由红军自己创作、自己表演,还有领导人亲自参演。所以,取得了极大成功,台上台下都非常投入,也是当地军民春节期间的精神大餐。这场戏排得如此之好和受欢迎,使得新中国成立后很多人回忆到这段历史时犹如情景再现,可见当时的影响之大。
3
1943 ·军民一家双拥热
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了《拥护军队的决定》和《拥军公约》,确定从1月25日到2月25日为“全边区拥军运动月”。10天后,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一连发出《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关于拥政爱民运动月的工作指令》,确定从2月5日至3月4日为“拥政爱民运动月”。2月1日,八路军留守兵团又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公布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个《拥政爱民公约》。就这样,在军地双方的相互推动和配合下,拥政爱民、拥军优抗的群众运动在陕甘宁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时值新春佳节,有的部队组织了新年军民同乐晚会,大家欢聚一堂,热闹非凡,关系融洽。各地驻军领导亲自带领干部战士向当地政府和居民拜年,给抗属和群众发放贺年片和慰问品、写春联,邀请邻近党政机关人员及居民家长来部队驻地聚餐。在部队送给群众的贺年片上,一面印着恭贺新禧”4个字,一面印着“拥政爱民十大公约”;在送给抗属的贺年片上则写着:“你们的儿子、兄弟出门抗日,我们就像你们的子弟一样,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我们一定尽力帮助。”群众都说:从来没有见过军队给老百姓拜年,请老百姓吃饭的事,这还是第一次哩!”
有的部队还组成检查组,挨家访问,开展清查旧案和赔偿还物活动,将历年借用群众的东西,不分大小,一一登记。原物还在的,归还原物,已损坏或遗失的,则以实物或现金按价赔偿。
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和群众也开展了大规模的拥军优抗活动。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就亲临南泥湾,慰问在那里生产劳动的官兵。许多政府机关给部队赠送锦旗、慰问品,开展慰问演出;给抗日军人家属、烈属送年礼,贴春联,请吃饭;许多老百姓也带着子女,穿着新衣服,到部队拜年,并给部队赠送锦幛;有的商人还举行义卖。《毛泽东年谱》中是这样记载的:“2月5日,农历正月初一,延安群众敲锣打鼓,扭起秧歌,到毛泽东住处拜年。毛泽东看新秧歌剧《兄妹开荒》演出时,称赞:这还像个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样子。毛泽东在同前来拜年的干部和群众代表谈话时,问大家能不能做到‘耕三余一’,并指出在大生产运动中主要是把劳动力组织起来,搞变工互助。”
双拥运动极大地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使边区军民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有效地保障了对敌斗争与生产运动的胜利。同年10月1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减租、生产、拥政爱民及宣传十大政策的指示》中指出:“各根据地党委和军政领导机关,应准备于明年阴历正月普遍地、无例外地举行一次拥政爱民和拥军优抗的广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以后应于每年正月普遍举行一次”。自此,双拥运动在各个根据地逐步开展起来,并成为我们的优良传统。
4
1949 ·人民的队伍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当天,国民党军开始陆续撤离北平城,到指定地点听候改编。
解放军原本计划于29日进入北平接防,但考虑到这天正巧是农历正月初一,为了不打扰北平市民过年,决定推迟两天,由第41军担任警备北平的任务,进城与傅军交接防务。
警备北平的任务非同一般。政委莫文骅从政治工作的角度,阐述了这次进城的重要意义:“我们进城,是代表我党、我军进城的,因此,我们政策纪律之好坏,不仅是我一个军,而是全党全军对国内国际有极大影响。”“我全军干部战士,对北平城内的一切工商业、市政文化、名胜古迹、国家仓库、财产物资及其一切公共设施,只准看管,不得动用;只准保护,不得破坏;空手进,空手出,切实做到秋毫无犯。”
之后,第41军展开了为期一周的政策纪律教育。各师团层层动员,教育方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121师采取“政策点名”的形式,把全师官兵集合在操场上,念一个名字,提问一条政策纪律,要求对答如流。战士们把警备城市的政策纪律写在小纸片上,贴在枪托上,以便随时背诵。123师则采取“评入城资格”的做法,从师长、政委到炊事员、驾驶员,一个一个评,谁不够条件,就不能入城执行任务。
莫文骅回忆:就在我们准备进城的时候,总部来电,称傅作义的部队撤离时,为了给市民留下好印象,尽量约束部队不搞破坏活动。我接到电话后,即对参谋长李福泽等人说,“好哇,他们预先给我们敲了警钟,立即通报各师,要求部队以更加严明的政策、纪律,让北平市民认识我们解放军。”
121师买来白布,扯成崭新的背包带和绑腿,分发给每名战士。战士们想出一种新的打背包方法,用竹棍绑成一个五星架,把背包往上一搁,既方便又美观。122师也是一派繁忙景象,烙高粱面饼的,买青菜的,打油的,称盐的,准备马草的,好不热闹。123师抓紧时间进行礼节教育,战士们演习走方队,操正步,干部则练习骑马入城。官兵们表示:我们进城要走出军威来,让人们看看我们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天空格外晴朗,人民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式。一家外国通讯社当天发出的电稿是:“中国解放军入城,规模空前未有,士气十分高涨,装备异常精良,实为一支强大的有战斗力的部队。”
5
1949 ·解放
1949年春节的西柏坡,写满胜利的符号。春节前后,西柏坡的中共中央大院里格外繁忙。从1948年5月27日中共中央五位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在西柏坡会合后,这片光荣的土地上一直写满胜利。解放区土改运动已让亿万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各解放区掀起了拥军支前的热潮;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势如破竹,以摧枯拉朽之势使长江以北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归于消灭;尤其进入1949年1月份以后,全国形势更是向着喜人的方向迅速发展,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此时,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一行要来中央驻地西柏坡与中共领导人会晤;各民主人士响应“五一”口号已纷至解放区,与中共共商建国大计;描绘新中国蓝图的七届二中全会即将召开,一场全新的“赶考”之旅让中共领导人夜不成寐,思考着如何面对执政的考验。
“五一口号”发布以后,受中共邀请,各民主党派和社会贤达纷纷北上,到达解放区。这一时期,毛泽东非常关注新政协的召开,1月20日、21日连续分别亲笔写信,诚挚邀请宋庆龄、陈嘉庚等人北上,还专门接见到达解放区的民主人士,并和大家就建国事宜探讨、交换意见。
随后几天接见了多位来到西柏坡的民主人士。其中,1月25日(腊月二十七),民主人士雷洁琼、费孝通等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接见。毛泽东谈兴甚浓,谈话范围很广,从当时的国内形势、对民主党派的要求到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以及解放后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发展问题,都有涉及。民主人士听了毛泽东敞开心扉的一席话,都非常兴奋,钦佩不已,深深感受到毛泽东的学识渊博,高瞻远瞩。一席长谈,从傍晚开始,直到深夜两点才结束。
1月29日是正月初一,这一天,厨房给毛泽东做了几样他最爱吃的菜:有辣子鸡、米粉肉等,又弄来一大瓶青岛葡萄酒,摆在毛泽东办公室那张小八仙桌上。
毛泽东着实有些累,但又很兴奋。三大战役如火如荼进行了4个多月,胜局已定。国民党在败局面前提出和谈。为粉碎其假和谈阴谋,毛泽东连日写就的1949年新年献辞《将革命进行到底》引起了强烈反响。前几日,又连续写了几篇文章和信件,手稿还堆在办公桌上,下一步就是打过长江去了,毛泽东专心致志地看着全国作战形势图,若有所思。
警卫员马武义轻声叫道:“主席,今天过年呢,我们给你搞了几个菜。”毛主席转过身说:“好吧。今天是双喜临门呀。你看北平那个黄旗也拔掉了,该庆祝庆祝!”这时,马武义才知道,北平和平解放了。
毛泽东说着坐到饭桌旁。一看都是他最爱吃的菜,谈兴就更浓了,说:“三年前那位蒋公胃口可大着哩,他吃掉了我们的张家口,之后又吃掉了我们的延安,还吃了我们大片大片的根据地,他吃得又肥又大,连跑都跑不动了。”“如今我们打胜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又打胜了平津战役。现在该是我们大口大口地吃他们的时候了!”说着毛泽东夹了一大块米粉肉放到嘴里。马武义看主席那么开心兴奋,心里也十分高兴。毛泽东左手拉过一个饭盒,右手往饭盒里夹菜,一会儿就夹了大半盒子,把饭盒连同只喝了一杯的葡萄酒递给马武义,说:“这酒和菜你拿去和值班警卫员用,咱们共同庆祝北平解放。”
主讲人:胡小宇,中国能建职培中心
资料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军网等
课 程
回 顾
微党课 | 统战工作的范围和对象是什么?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