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思政课 不止于三尺讲台
——记湖南省高校首届“最美思政课教师”李伏清教授
在郁郁葱葱的泽园里,一群学生席地而坐,认真聆听97高龄老党员沧南讲毛泽东读书的故事。坐在草坪旁边的是一位身着橘红长裙,戴着黑框眼镜的短发老师——
她是湖南省高校首届“最美思政课教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伏清教授。在她眼中,思政课是她一辈子坚持要做好做细做精的事业。
从事思政课教学12年来,李伏清不断创新工作的思路和模式,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融入科技元素、发挥学生主体、坚持身体力行致力打造“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思政课堂。
科技赋能,让思政课更有“色香味”
课堂上,学生们正津津有味地观看着沙画视频,以“第一视角”体验着历史模拟场景。这是李伏清的思政课,一堂融入新兴科技元素的思政课堂,让学生在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教学中学习。
如何将思政课讲得精彩、有吸引力,是李伏清这些年始终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她看来,如果思政课教学是照本宣科,或者只放几张PPT,这样的课堂毫无生气,自然也吸引不了学生的关注。
于是,她探索将新兴科技融入思政课教学,在她的多番努力下,第一期《恰同学少年》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课程上线。该系统以三维建模、声光电特效、方言对话等形式,最大程度还原了特定的历史场景,学习者以“第一视角”参与,通过沙盘关卡式趣味问答、宣誓体验等方式,获得学习沉浸感、历史紧张感与革命使命感。
“有了这种虚拟仿真平台,我们更为真实地走进课本所描绘的世界去亲自体验,所带来的真实感和震撼无法用言语形容。”首批体验者、化工学院学生郭一卉一口气学了4个小时,仍乐在其中。
“我们这套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自由组合地学,学习的便利性高。”据李伏清介绍,这套学习系统可以把学习的自主权最大程度地交给学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便利性和兴趣。
截至目前,此系统体验数据已达3万余次。从“指尖”到“心尖”,科技助力,让思政课真正实现了“潮”起来。
在第二期的系统开发中,团队还将完成“四史”中标志性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多个虚拟仿真馆建设,打造360°全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李伏清还采用微视频形式,制作了“四史”微课程。
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它的保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李伏清从“四史”中精选了50个诸如此类的问题式主题,以“视频+文稿+学生互动原创诗词”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录制了《湘谈“四史”》微视频课程50集。
作为这两项课程的主要开发者,李伏清从设计理念的提出到内容建设,再到文稿把关、视频审核,都亲力亲为、不敢有一丝懈怠。她总是以近乎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力求把每一个史实核准、把每一个理论讲透。
同时,李伏清还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将思政热点策划成“新闻观察”访谈节目,并择案例集结为《思政热点思与行》,学校师生及社会人员可以通过扫码边看访谈边学习。这一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良性互动的教学体系,让思政课堂真正 “活”起来。
学生主体,让思政课更有“获得感”
李伏清在思政教学的改革中利用新兴科技提高了学生的“抬头率”,而如何保持学生的“抬头率”?李伏清一直在思考。她说,“思政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同步进行。”
“在湘潭大学校史馆里,珍藏着这样两张老照片……”校史展览馆内,李伏清的学生姚智俐正在聆听抗美援朝老兵尚瑞尧守护钢铁运输线的故事。
这是李伏清带领学生主动参加的党史故事百校讲述活动,《听湘潭大学讲述抗美援朝铁道神兵尚瑞尧的故事》视频拍摄、制作、剪辑等工作全部由在校学生完成,视频经新华网推出后浏览量达180多万。
制作视频,听尚瑞尧讲故事,姚智俐深有感触:“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们,更要努力秉承抗美援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此外,李伏清还与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单位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三下乡、社会调研、阳光支教、学习性研究竞赛展示等校内外活动,牵头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学生基层宣讲团,将党史课堂搬到基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学生基层宣讲团,设计了12个专题,结合被宣讲单位群众的需求,让学生下到基层开展有针对性的群众“点菜”宣讲团“配餐”式宣讲。
在湘潭市岳塘区宣讲《五年计划:中国持续发展的密码》《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针对学生群体宣讲《五四运动:中国青年的热血从未凉过》《接续奋斗中的中国青年》……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宣讲团在内容上进行了精心策划,力求每场宣讲都做到现场有互动、党史知识有提升。
“想到要面对这么多老党员,代表湘大讲党史,内心还是有些紧张的。但是通过认真备课、老师把关、大胆宣讲之后,发现宣讲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能力,这将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宣讲团成员王昊仲说。
“这个小同志的课堂生动幽默又不失严谨专业,讲党史深入浅出,效果特别好。”岳塘区建设路街道负责人说。这是我校党史学习教育学生基层宣讲团宣讲结束后,得到的如潮好评之一。
“让学生真正爱上思政课,从心里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思政实践中来,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李伏清说道。
身体力行,让思政课更有“说服力”
“思政课是有温度的。” 李伏清始终把“真信、真学、真讲、真干”八字箴言作为教学的准则。她说,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取向,才能真正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思政课更有说服力、感染力。
今年8月,湘潭疫情出现反弹,李伏清积极投入到抗疫志愿服务中,在长郡湘潭高新实验小学方舱点以及湖湘学校方舱点协助健康码排查、人员分流等工作。由于核酸检测人流量大,天气炎热还要穿防护服,几乎没有替换和休息,李伏清的防护服已被汗水湿透,嗓子也已干哑。但她一直坚持下来,从8月4日开始,连续奋战了9天。
在被人问及值不值得时,李伏清说:“这个岗位只是个普通的防御岗,相比那些冲锋在前的一线医务人员,这又算什么?我是个‘老’共产党员了,同心同德同担当,胜利才在望!”
这不是李伏清第一次投身抗疫志愿服务。早在2020年年初,她就先后多次在其所居住的社区担任志愿者,帮助测体温、登记,给有需求的人送蔬菜水果等。她还加入湘潭援鄂医疗队的后援团微信群,了解前线人员所需,做力所能及的事。作为班主任和导师,李伏清通过QQ等途径联系班上学生,时刻关注学生动向,给予情感上关怀和心理上疏导。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上课采用线上教学。李伏清结合时下抗疫现实,推出战“疫”小课堂,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与战“疫”实况结合。《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由疫情带来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人民战“疫” 平凡英雄》《十个手指弹钢琴 同舟共济抗“疫”情》……这些分阶段推出的战“疫”系列课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与联防联控、复工复产紧密结合,讲好身边的好故事,提升了学生们的科学防疫素养和人文关怀。
抗“疫”路上,李伏清将战“疫”中的随时所感写成文字,创作了诗歌《信仰》《桃花泪迎英雄归》,并先后被媒体刊发。她相信信仰唯“真”,由心而发,率性而行;相信“白衣执甲,平凡英雄”能感天动地,亦能书写历史传奇。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李伏清一直坚持做一名脚踏实地又不忘初心的思政人,努力去探索发现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助力时代新人的培养。她立足平凡岗位,扎根伟人故里,身体力行,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最美思政课教师”。
【湘潭大学新媒体中心】
文字 / 丁德凤 李银艳
图片/ 袁航李伏清
编辑 / 林芯蕊 姜国平
责编 / 丁德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