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一代“精神导师”李泽厚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纪念】一代“精神导师”李泽厚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2021年11月3日凌晨7时,当代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去世,享年91岁。消息一出,举世哀悼,一代“精神导师”的陨落,代表着一个元气淋漓时代的终结。作为李泽厚先生的母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展开各种纪念活动,并形成一股重读李泽厚的风潮。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李泽厚生于1930年,湖南长沙人,生前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校客座教授。2010年出版的《诺顿理论与批评选集》(第二版)收录李泽厚《美学四讲》第八章“形式层和原始积淀”,该书甄选自古希腊高尔吉亚、柏拉图以降的全世界古今理论家148位,其中李泽厚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代表其理论的世界性影响。

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友录(1902-2003)》和杨斌编著的《思路:李泽厚学术年谱》记载,1945年8月-1948年7月间,李泽厚求学于省立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并开启其最初的学术思考,对其后来的学术生涯产生广泛影响。从湖南一师毕业后,李泽厚在宁乡道林麟峰完小担任历史教师,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

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李泽厚成绩优异,能写一手流利典雅的古文,其阅读习惯和兴趣亦在此期间形成。周建人编译的《新哲学手册》是影响李泽厚最大的书籍,该书中节译的《德意志观念系统》《路德维息·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论纲》等(此处译名根据原书),成为李泽厚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源点。其中的“实践论”、“社会性”、“人类性”等思想,对李泽厚影响深远,是李泽厚学术思考的起点。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李泽厚第一个敏锐地选择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化自然”的观点介入讨论,与其早期对马克思主义书籍的阅读不无关系。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李泽厚用马克思主义历史思维改造康德哲学,提倡“主体性实践哲学”,是时代思想解放的哲学表达。其先后出版的美学著作《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成为一种现象级学术效应,引起了影响深远的“美学热”,自此实践美学一家独尊。其思想史著作,对重新理解儒家思想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思路。

20世纪90年代,李泽厚移居美国,但并未停止其哲学思考,先后出版了《己卯五说》《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伦理学新说》等重要著作。其所伟辞自铸的“积淀”、“文化—心理结构”、“情本体”、“巫史传统”、“儒学四期”和“转化性创造”等,已成为学界和人们日常使用的重要术语,积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身在异邦,李泽厚对宁乡故里、湘水麓山充满了思念,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湖南和国内学界。“八十李泽厚”,“九十李泽厚”,遗憾的是,《南方周末》不再有“百岁李泽厚”。如今,斯人已逝,凭谁问,何日魂归看潇湘。死生自古困英雄,然而,不朽的思想却是指向未来的。

/ 编辑 / 张晓翼

/ 图片来源 / 网络

/ 文字来源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杨水远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南本科院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纪念】一代“精神导师”李泽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