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院大学四年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个学院让学生变身老师?
这个学院每天晚上自习室都满满当当?
这个学院上课只有2个人?
真是好(hǎo)学又好(hào)学!
这是一个什么神仙学院?
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学院。
大学四年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数学学院430教室,1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王淞正专心致志的演算题目,黑板上写满符号的逻辑推演,这是她今日目标攻克的最后一道难题,结束回寝已晚上11点,在数学竞赛的备赛阶段,几乎日日如此。
王淞同学解题。
大一时,王淞也曾迷茫过,数学学习太枯燥了,会产生“学数学有什么用”的困惑。“做专业指导时,蒋老师曾告诉我们,学院在每个阶段都有学习安排,我们只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比如坚持四年如一日,每日学习十小时。”数学学院党委书记蒋月评曾给王淞留下深刻印象。
“当时我惊呆了,就算是神仙也做不到吧!咬咬牙还是听取了蒋老师的意见,并把每日十小时学习标准作为我心中的标尺,”王淞说,于是,接下来三年她没空迷茫,每天都很忙。
围绕学院“大一大二厚基础、大三强能力、大四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抓两头带中间,对学生进行分阶段的针对性培养。
谈到在数学学院三年多的经历,王淞表示离不开老师们的引导。“我在大一到大四每个时间点都有关键词,老师给我们画了‘重点’,大一有晚间课堂,大二有数学竞赛,大三有孕穗计划,大四有科研项目,把我的大学安排得明明白白,帮助我边想边做、少想多做,既脚踏实地,也仰望星空,学院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王淞说。
目前王淞已保研至北京大学数学系硕博连读,立志做一名科研工作者,并选择基础数学这个难啃的骨头作为研究方向,“我知道这是一条不好走的路,但卡脖子的研究总要有人去做,我希望成为像老师们一样的人,以后也能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从学生变成老师的快乐,你体会过吗?
临近考试,数学学院的答疑群热火朝天,群内“谢谢学长!”的消息源源不断,这是伐树志愿服务团队在线上答疑,他们中有研究生,也有高年级学霸。
“所学知识可以帮助他人,这种体验太棒了,激励我更加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18级的郭龙飞是团队主要负责人之一,目前保研到山东大学。“很有成就感,坚定我认真学习报答社会的理想,也结交了有共同爱好的朋友,真切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他们坚信:一个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大学路上不能让任何一位同学掉队。
伐树志愿者在群内答疑。
伐树团队借用00后活跃的互联网平台,平台志愿者每日轮班在线答疑,目前已建群200余个,累计答疑题目2000余道。以前谈“数”色变的同学也被热情感染,在群内互相答疑解惑、抱团取暖,长期的互助使他们收获属于“伐树”的特殊革命友谊,数学不再是翻不过的大山、迈不过的坎,而是增进朋辈情谊的“粘合剂”。
“伐树”志愿团队从2018年组建至今,共有来自13个学院的200余名志愿者参加。为机械、金统、物电、土木、环境等17个学院的1000余名同学提供了辅导。
截至目前,已举办近三十余场活动,已累计提供各类公益辅导服务近千小时,线上课程累计阅读量达20万。
数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熊雅表示,学院依托“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契机,主动响应学生需求,“伐树”团队体现了数学学院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背景下,将实践育人与网络育人相结合进行的育人工作整体设计。
每天晚上自习室都满满当当?
晚上7点,未安排课程的数学学院113教室几乎坐满,教室里极为安静,只听见翻书和沙沙做题声,应用数学系系主任李军老师正在讲台上批改课程作业,一边将作业有问题的同学聚集到讲台旁答疑。
晚间课堂边自习边答疑。
“晚间课堂上先写作业,隔天老师再讲解,我的作业都在晚间课堂完成的,每天都有任课老师志愿值班,有问题随时解决,效率非常高!”18级数学学院林铮翔通过晚间课堂保持高中以来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低年级养成的好习惯可以坚持大学四年,虽然林铮翔现在大四了,也已经保研,但仍然坚持每天都去学院学习,已经养成了今日事今日毕,绝不拖延的习惯。
数学专业的同学会花大量时间自习,学院为响应学生需求,在学院院楼为大一、大二学生提供固定自习教室,保证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7年起开设的晚间课堂,至今已有4年,现分层为拔尖课堂和基础课堂,由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课堂上有专任老师志愿值班,答疑解惑。
“大一的习惯一旦养成就贯穿整个大学4年,相比其他专业数学更需要花时间,更要耐得烦、坐得住。”2020级辅导员蔡煜常来晚间课堂陪伴。
“有些同学刚刚进入大学,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心思不自觉就放在玩乐上,而晚间课堂的开设则可以让学生收心,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养成白天课堂学习,晚上课后学习的好习惯。”蔡煜说。
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晚间课堂,“学院在制定培养计划时煞费苦心,大一大二仅安排少量专业课,保证有半天时间自主学习。”学院副院长雷渊对晚间课堂充满信心。“任课老师和习题课老师结合上课、作业反馈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晚自习给学生定期开展核心课程的习题课,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强化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形成课上与课后的学习一贯性。”
目前数学学院“习题课+晚自习”式的晚间课堂已成为低年级专业素养培养的有效手段。
为什么这门课只有2个人?
数学学院423教室,姚懿老师正板书解题,讲台下只坐着2名同学,学生少得让人怀疑是否在上课,其实这是选修课《多复变函数》的课堂。
《多复变函数》课堂。
数学专业的应用方向很广,尽可能让每个同学都能满足细分方向的兴趣学习。18级数学学院韩越是选修了这门课2名同学中的1名。
“只有2名同学的课居然会照常开设,享受到了一对二的尊贵待遇,课程和大班并无不同,类似的课程还有很多《微分流形》《李群基础》《动力系统》等等,学院尽力满足同学们的需求,让我十分感动!”韩越说。
7月正值暑假,数学竞赛备赛组正磨课中,数学学院副院长雷渊、副教授舒小保讨论热火朝天。
要怎么样才能让1036页比砖头还厚的数学题目让学生每一道题都在赛前弄懂弄通呢?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
舒小保老师和学生备赛。
“出题比做题辛苦多了,要在领会出题人的意图上设置考点,每周一次考试,考完要批改并讲解,不止是学生们的ddl,更是出题老师们磨课ddl。”舒小保说。
参加过暑期备赛训练营的王淞表示,“老师们放弃暑假休息时间,义务帮助我们备赛。我受到的帮助很大。”获奖和参加训练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坚定了她继续从事数学研究的决心。
1036页备赛题库书籍之一。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淞同学获得了湖南省数学竞赛第一名、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的学院历史最佳成绩。
学院一直秉持“以学促赛,以赛促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2018年到2020年学生累计获得数学类竞赛省级奖项103人次,国家级60人次。2019年学院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二等奖,实现了我校数学专业获该项奖0的突破。
来源 | 融媒体中心 数学学院
记者 | 蔡煜
*受访者供图
排版 | 谢婉芸 张星雨
责编 | 周丹
↓↓往 期 精 彩↓↓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点击关注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湖南大学官方微信(微信号:HNU1926)
为湖大的“神仙学院”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