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我在千年书院

湖南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20岁,我在千年书院

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弦歌千年不绝

从来不缺年轻人

史书上那些声名赫赫的人物

曾在这里学习、生活、成长

从一个少年变成一个传奇

如今,书院内依旧书声琅琅

同学少年三三两两从身边经过

有些东西,似乎从来没有变过

20岁,他们在千年书院

成为历史的接续

也在创造新的历史

湖南大学

PART/

01

在岳麓书院念书是怎样的体验

陈如意

湖南大学

已不知是第几次来到岳麓书院的门前,再看到那块“千年学府”的匾额仍会受到触动。想起纪录片《岳麓书院》中提到的那句话,“岳麓书院是让人安安静静读书的地方”。这也是我来到书院一年后,对它最深的感受。

把文庙自习室的门关上,外界的喧嚣便被隔绝。我一次次温习着课堂上老师反复吟诵过的章句,如告诫我们慎独的《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又如勉励我们努力的《周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千年来,书院的教育仍坚持着为学和为人的结合。

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在教学上也延续了千年来的传统,主张“惟教学半”,即老师教授学生的过程,对于自己也是一种学习,是学习的一半。书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开展读书会是师门的重要活动。在读书会中,首先由学生朗诵、解读一段经文,之后由导师进行补充与评价。同门之间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与见解、相互切磋。

在治学的大方向上,导师常给我们一个总指引。如针对治学态度,我的导师常说,“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强调“敬”在做学问中的作用。“敬”不仅是心无旁骛的心态,还是扎扎实实坐冷板凳的功夫。

湖南大学

如今,书院的讲台上仍摆着象征“朱张会讲”的两把椅子,表达对朱熹和张栻的敬意。千年前的学生,在台下聚精会神地听先生讲书;千年后的学生,求知的目光依旧炽热。千年前的老师半学半教,千年后的师生依旧教学相长。千年前朱熹来了这里,千年后仍有许多学术名家走进书院讲授诗书。千年的岳麓书院见证过沧桑却不苍老,千年学府依旧弦歌不辍。

在漫长的历史中,岳麓书院经历过元军的洗劫、日军的轰炸,文脉曾一度中落。但正如“岳麓书院”的牌匾会被寻回、赫曦明日仍会洒遍书院,会有后人不断修缮它的实体、传承它的精神。书院的文脉会代代相承,赫曦会化作一团团文明之火,如庄子所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PART/

02

20岁,记录书院的一块牌匾

吴伟杰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学子入学的“必修课”之一便是了解校园中各处建筑的历史和设计故事,而岳麓书院可以说是这门“必修课”的核心。借一次团日活动的机会,柳肃教授带我们年级讲解了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因朱张会讲而闻名。那场开后世讲学之先河的学术盛况,是当时思想自由交流,学术繁荣发展的缩影。

在研学过程中,我回头瞥见二门后的“潇湘槐市”牌匾。或许是出于悬挂在背面的原因,这块牌匾并未引人注意。随着同学们集群地往更前面御书楼走去,我暂时也先放下了对这块牌匾的好奇。

湖南大学

真正了解“潇湘槐市”四个字的含义是在我和同学参加的一项纪录片比赛的过程中,我们选择讲述“潇湘槐市”的故事。唐朝李淖所著的《秦中岁时记》曾有记载:“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復献新文,求拔解,故曰:‘槐花黄,举子忙。’”

“潇湘槐市”匾额原为清代学监程颂万所题,在抗战中被毁。人们现在看到的“潇湘槐市”出自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之手。“潇湘”二字泛指湖南,“槐市”则意指岳麓书院有如西汉槐市,是仍葆活力的文化盛地。

湖南大学

大二学年,我参加了建筑学院的特色社团“筑梦研习营”。我们为旅人讲解岳麓书院各处建筑的历史故事,而我每次也会更多地给大家讲讲这块牌匾。在我眼中,这块牌匾映射着岳麓书院——牌匾已不是原来的模样,书院也经历了七毁七建,但所有的一切都见证了世界万象,岁月沧桑。

如今,书院的槐树生长在文庙前的孔子像旁。百岁槐树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秋天,岳麓书院也就是在这样的春秋轮回中走过千年。千年学府看着一代代的人才走向未来,延续中国的脊梁,扎根两千年前的自由开放的学术思想在今天的湖湘大地开花结果。

PART/

03

20岁,我在千年书院

李昊 黄郡婳

湖南大学

桂香吻长街,山风酿雨意。每每路过岳麓书院,都让我忍不住伫立片刻,无言凝望这座历经千年的书院。它总是能给我一种宁静沉厚的隽永之感。在我看来,“千年”从来指的都不只是时间的跨度,更是历史的厚度,尘寰烟雨不息,书院灯影未歇。

“咔嚓”,我被眼前的景荡漾了心神,不自觉地按下快门。

来到湖大已一年有余,在我的记忆里,与书院的交融最深刻的一次,是为录制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课程作业,我们一行人在某天午后来到书院取景。我看着身边的同学们做着拍摄的准备工作,纷纷换上宽袍广袖,变作翩翩白衣郎,多了几分洒脱快意。让我不禁想象千年间,多少岳麓学子手捧经书,在晨雾中穿行,没有清苦凉薄之感,只闻得满庭书声成律,只嗅得满院草木香气。

湖南大学

书院的美,说不清,道不尽。桃坞烘霞、桐荫别径,停留着游客的目光;砖瓦石碑,亭台楼阁,镌刻着历史的痕迹;池塘水榭,摇曳风荷,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光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缦回廊腰,似龙长桥,它承载的是浓缩了千年的传统文化精华。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岳麓书院,成就了岳麓山,也成就了湖南大学。

我看见“学达性天”的匾额,自康熙皇帝将它赐给岳麓书院,它便在此静观默照,泱泱湖湘学子,代代岳麓文士,都怀着对它的敬意潜心研学,以达“性天统一”,而今我辈也站在了它的面前,站在这千古书院中,书院学子的精魂与我们有着一角明亮的交叠,是“实事求是”的诚意,是“道南正脉”的执念,亦是亘古不绝的承继。

作为融媒体中心记者团成员,曾在书院进行风景采风、活动采访以及活动执行,也在实践中对书院的文化内涵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愿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与星辰挥手;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与圣贤交会。20岁,我在千年书院,脉脉凝望它的同时,也被它长久地回望与关照着。书院清秋通古今,我的步履亦不停。

PART/

04

千年书院与我的青葱年华

湖南大学

犹记得18岁的夏天,当我拿着湖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跟姐姐报喜时,姐姐跟我说:“我真羡慕你呀,什么时候我一定也要去你们学校的岳麓书院看看!”

历经千年风霜,学脉绵延不绝。这,就是我对书院的初印象。

我第一次进入岳麓书院是去参加学院举办的“重走考察路,担负新使命”学习活动。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我们登上赫曦台、进入书院内部的博物馆学习参观。

学长学姐叮嘱我们,作为新闻学子更需“铁肩担道义”、肩负时代重任。在书院,一股作为新闻学子的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

湖南大学

于是,我与朋友报名参加岳麓书院讲习团,成为书院讲解员,向往来的游客介绍书院丰厚的历史,也对书院许多建筑、牌匾、对联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书院历经时代的沧桑,饱含湖湘文化的的积淀,又被不断赋予着新时代的活力。它时常吸引着我在闲暇时刻进去逛逛,去看春清夏凉秋爽冬静的四时之景,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听来往、驻足的游客对“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理解,感受世人对历史文化和先人的敬慕。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来源丨融媒体中心 中国青年报

作者丨陈如意 吴伟杰

李昊黄郡婳 陈佳琦

摄影 | 李帆 杨开宇 任俊豪 刘若云

编辑 | 易旭凤

责编丨周丹

↓↓往 期 精 彩↓↓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点击关注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湖南大学官方微信(微信号:HNU1926)

为优秀的HNUer点“赞”+“在看”!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南本科院校-湖南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湖南大学-20岁,我在千年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