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土编者按】又到了填高考志愿的时候。城市、大学还有专业究竟该如何选择?这是现在每一个考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事情。不过在填志愿之前,请各位家长和考生务必明确自己的阶级属性,有家庭背景的孩子请学文科,有家产的孩子请学商科,特别聪明的孩子可以学理科,平民百姓的孩子最好学工科。有些专业真得不是想上就能上。
— G R O U N D B R E A K I N G —
报志愿的时刻来临了,亲们做好准备了吗?
报志愿越来越成为父母的心头大事。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制度下,报志愿似乎成为了决定终身命运的大事。这几年有关寒门能否出贵子的讨论,让底层的家庭忧心忡忡。家长们为孩子未来的出路绞尽了脑汁,最明显地体现在志愿的填报和专业的选择上。在天涯上有一个帖子叫“穷人家的孩子高考怎么填自愿”。楼主抛出了这样的人生指南:”有家庭背景的孩子学文科,有很多家产的孩子学商科,特别聪明的人学理科,平民百姓的孩子学工科。”楼主拿出的理由是“家境好的孩子上大学是素质教育,可以由着孩子的兴致、爱好选专业;毕业后不一定以此为业,这种人可以任性,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上大学是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以后要靠此养家糊口,万不可任性,得好好把握,选个实用的,可以学到技艺毕业好找工作的专业。”
在百度上还有许多类似的讨论。许多网友纷纷建议穷人家的孩子选择工科,认为就业率高。还有人提议选择医学护理学,认为工作稳定,待遇也好。总之,所有的底层报志愿指南都是极力推崇家长和孩子报告那些能够带来实际经济利益的专业。那么,这些建议真的能帮助底层的家长实现鲤鱼跃龙门的愿望吗?
现实是残忍的。由于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平等,工农子弟在初高中阶段就出现分流。部分工农子弟在中考中没有通过筛选,早早进入劳动力市场,而非常小的一部分有幸能进入高中,大部分的工农子弟则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也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在今天职业教育和中国产业匹配存在重大问题的背景下,这些职校学生只有少部分能够习得技术,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大部分的职校学生只是在学校延缓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出校门后成为工厂里的一颗螺丝钉,承续着他们父辈的阶级地位。
那些能够进入高中的佼佼者,则往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来弥补家庭资源的不足。在他们的同学有各种机会享受素质教育的同时,他们只能将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成绩上。创造力,想象力,组织力,表达力,思维的灵活度,在某种程度上都受到很大的束缚。他们从小在教育上的劣势积累在高中阶段,在高考中爆发。当他们的中产同学能够轻轻松松达到985、211分数线时,他们则要通过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才能达到。大部分进入高中的工农子弟,往往只能在三本的学校里选择专业,而三本学校的专业能够带来的优势及其有限。易卉君的小亲戚们有在三本读法律的,读旅游的,甚至工商管理的,纷纷表示学不到东西,毕业出来要么做销售,要么到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当个没有编制的合同工。决定他们在劳动力市场地位的,更多的是他们的学校而非专业。
就算极其少数的工农子弟能够进入985、211大学,选择工科等实用性学科能否改变他们的命运?计算机,信息科学专业曾经风靡一时,也成为当时农工子弟的首选。但后来的故事是,大部分人毕业在各大企业里当码农,拿着不那么高的工资,却用生命在工作。他们同学中能脱颖而出的,要么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技术精英,要么是富二代拿了家里的钱出来进行创业的。尤其在大城市巨大的房价压力下,实用型专业所带来的工资还没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改善,就全部被吞进黑心房地产商的裤腰带里了。此外,他们学金融和管理的校友们,毕业后画风一变成为了他们的金主或者管理者,掌控着他们的命运。实际上,经管类专业的孩子父母多为相关专业出身,或是经济类相关公务员出身,大多数属于中产。这样的家庭早早就为孩子做好了职业规划。相较工农子弟的父母,他们掌握了更多有关职业的知识和信息,并且能为孩子将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地位,提早做出更为详细的规划。在这样的家庭资源下,中产出生的子弟能够更快地占据那些将来在劳动力市场中能够带来高回报率的专业。
当然,也不乏工农子弟进入985、211大学那些高回报率的专业,但是在大学四年里,他们同样要面对着来自家庭地位的劣势,主要表现为交流和实习两个方面。现在大学里的交流项目非常多,但大多自费。为了出国,还需要考雅思、托福,GRE,从上培训班到考试报名,再到中介费用。工农子弟的家庭通常是承担不起的。因此在出国进修的道路上,工农子弟便因为家庭经济资本的缺乏而存在巨大劣势。此外,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好的实习经历和社会活动经验,是学生求职的重要筹码。相比工农子弟,更有文化资本的中产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开阔的视野。这些无疑将导致不同阶级出生的学生之间在求职阶段出现鸿沟。最后,今天工作中所需要的软能力(soft skill)往往隐含在家庭文化资本中。中产家庭的学生在日常家庭的沟通中锻炼了口才和表达能力,但是在工农家庭中使用语言的表达和沟通并不是那么频繁,这使得来自工农家庭的孩子显得生涩和木讷。在强调语言表达和“综合素质”的大学生活中,工农子弟相较中产以上子弟,往往会表现出由于家庭文化缺乏而形成的弱势。纵使挤进了“令人羡慕”的专业,家庭阶级地位所带来的差距也将碾碎工农子弟向上攀升的白日梦。
说到这里,家长们可能要着急了,穷人家的子弟到底该怎么报志愿?其实,在阶层固化的今天,底层的家庭想通过教育来完成向上流动越发困难。不管是什么专业,家庭的阶级烙印始终铭刻在孩子身上。家庭的阶级差别将延伸到教育领域,并完成下一代的阶级再生产。想通过帮孩子选择“实用”,“高回报率”的专业来实现阶层的向上流动,在现实中往往会触礁,甚至将孩子甩向迷茫的深渊。因此,与其只想着如何通过好专业来过上个人的好生活,还不如想想如何为将来改变整个群体的命运来积累知识和能力。
毕竟,学了再好的专业,你将来还不是给人打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责任编辑:江下村 题图来源:网络
本文为破土首发。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