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HUA
GUANGCHANG
解密文化广场
——蕴藏在广场中的
@
女院文化精髓
这里是师生生活的“起居室”
这里是社团活动的大舞台
这里是女院学子报到的迎新点
这里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始发站
这里凝聚着女院文化的积淀
这里诠释着女院精神的内涵
编 者 按
校园何其广,文化来登场。校园文化广场是校园文化展示的窗口,是校园精神的浓缩和最集中、最直接的体现,凝聚着学校的生命和历史的精髓,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基础平台,是学校走向社会、走向世界的桥梁。湖南女子学院文化广场坐落在学校北院的核心位置,以此为中心,四周环绕着体育馆、图书馆、懿德楼、睿智楼和办公楼等学校主体建筑,是学校教师上班、学生上课的必经之地,师生员工的休闲之所,成为女院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文化广场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其中又蕴涵了怎样的女院文化特色?本期特邀文学院陈子林老师,通过深度访谈文化广场设计的主导者——学校党委书记罗婷教授,带你解密湖南女子学院的“文化广场”。
本文根据罗婷书记的采访录音整理,由文学院陈子林副教授执笔。
罗婷书记的话
罗婷:湖南女子学院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湖南女子学院文化广场的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阴阳和谐”、“三生万物”等哲学理念,传承了湖湘女性心怀天下、刚柔并济、自强不息等精神特质,凝练了湖南女子学院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创新意识与传统美德的高素质女性人才等办学思想,形成了独具女院特色的文化标帜。
广场文化中的哲学意蕴之
@
“天圆地方”
从高处俯瞰,湖南女子学院文化广场的整体布局就是为大地所承载起的一块天。地是方的,天是圆的,正契合了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的理念。
文化广场整体布局鸟瞰图
何为天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天地是我们的栖居之所,是我们生存的空间。天地何其大,是人类所共有的,而山川异域,文化不同,境界有别,“天地”因此也被“封邦建国”,以致各有千秋。就以高校而言,湖南女子学院与众多高校不同,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别有天地在人间”。从传统的观念来说,天是主,地是次,天为阳,地为阴。两者相互感应,生成了天地万物,其中人又正好是天地的精华物质所构成,因此被视为天地万物之灵,能够感通万物,最灵者也。在封建时代,女人向来多被认为气量狭小,目光短浅,而女院文化中所彰显的天地精神,就是要打破这种观念,促进女性的发展和生命的飞扬,认识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况且,“天地有正气”,在花木兰身上,在梁红玉身上,在秋瑾、杨开慧等杰出女性身上,同样也附在当今众多的女性身上。
广场文化活动
道家认为:“天圆”意味心性上要圆融才能通达;“地方”意味处事上要严谨条例。女人天性和善,精于融通,若能守住原则,把握分寸,做事就易于成功。女院的学生以天为镜,如天之“圆”,以地为镜,如地之“方”,有天地情怀,在女院这块独特的女性天地里,谈天说地,神游天地,也将在毕业之后,去创造一个新天地。
广场文化活动
广场文化中的哲学意蕴之
@
“阴阳和谐”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属于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阴阳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概念。一般说来,阴阳有四对关系: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化育,阴阳同根。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即体现了阴阳对立的关系。阴阳不仅相互对立,相互消长和化育,而且还是同根的。《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即是指阴阳同根。任何事物,阳在阴不息,阴在阳不离;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天地配之以阴阳。
代表性建筑:文化墙
只有阴阳调和方能万物而生,女院人深明此理,校园文化中十分强调阴阳和谐。女院学生虽是清一色的女生,但在对学生的塑造上,重视学生阴、阳两重品性的兼顾。在校园文化广场,有一座醒目的建筑,那就是文化墙。墙呈南北走向,半月型,曲度有致,亭亭玉立,优雅大方,几乎占尽广场的风光。
文化墙正面
文化墙朝北的一面(阴面,正面),中间是光彩夺目的“懿德睿智、笃行臻美”的校训。校训八字两句语气连贯,含意深远,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是女院精神的凝练。“懿德”,源自《诗经》:“好是懿德”,犹言美德;“睿智”,同“叡”、“知”,谓最深之智识;“笃行”,谓忠诚、厚道,踏踏实实做事,身体力行;“臻美”,谓达到真、善、美的美好境界。此八字意谓“德智体美、知行合一”,是女子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女子学院人文精神的追求。
两侧有代表柔美的少女,要么在弹琴,要么如女神一般在放飞和平鸽。如果说,战争让女人走开,那么,和平,就请让女人带来。更有那优美的琴音,仿佛要破壁而出,直逼你的心灵。整个画面,给人一种阴柔之感,叫人陶醉在和谐之美的氛围中。
文化墙背面
转过墙来,文化墙朝南的一面(阳面,背面,反面),墙上有永远开不败的太阳花,有会飞的呼啦圈,有女子们无论阴晴风雨都在参与的多种田径运动。伫立墙前,移步细观,难道没有一股力量在你血脉里涌动?难道没有一点热汗在你毛孔里冒出?一阴一阳谓之道,一正一反谓之全。这堵文化墙,很好地诠释了女院的文化品格、文化精神。
代表性建筑:校徽铺装
在文化墙的前面,就是被大地所承载起的“太阳”。太阳的脸上没有“黑子”,而是学校徽志图案的铺装,为双圆套圆形标示,以红色为主色调,中间的徽志主体,由红底3个金色的英文字母“W”组成,形成的图案似一朵盛开的芙蓉花,又似一个红底金色六瓣花形的中文“女”字。“女”字是中心,拓宽来看是芙蓉花,花蕊为7眼孔的喷泉;再拓宽来看,连上四周十几条长长的红线,那就是发出万道金光的太阳。女为阴,女人如花(芙蓉花),花蕊为喷泉吐水,水有柔性,女性又如水;伟人说:“芙蓉国里尽朝晖”,朝晖来自太阳,整个构图体现了阴阳合二为一的理念,刚柔相济,以此夯实女院根基,造就女院人才。
广场文化中的哲学意蕴之
@
“三生万物”
“三”不仅具有一般的数字功能、语言功能,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哲学高度来看,《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即原初混沌状态的宇宙,“二”即传说中盘古所开的天和地,“三”即在天地之后而生的人,所以许慎(汉)在《说文解字》中说:三,天、地、人之道也。
在儒家经典,先贤学子多用“三”来描述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如《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思而后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焉。”《中庸》上说:“王天下有三重焉”,“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大学》开篇就指明了作为大学之道的“三纲”: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湖南女子学院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三生万物”的生生不息的精神,更是激励着无数的女院人不懈地去拼搏,去奋斗。鉴于此,“三”的理念在学校多方面,尤其在校园文化广场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呈现。如,在广场的入口,首先要经过的就是具有女院育人品格的“善”、“智”、“和”三扇门,由“善”门而“智”门,由“智”门而“和”门,三者次序井然,不可颠倒。“善”是为人的基石,“智”能推动人生的发展,“和”乃人生及人类的大目标。一步一种升华,一门一重境界。三重境界,层层递进。
代表性建筑:三扇门
第一扇门·善
古人说:“善,德之建也。”(《国语·晋语》)可见,善是道德的根基。什么是“善”?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三字经》里所说“人之初,性本善”,我们都有追求“美”的冲动和欲望,但“美”的未必就是“善”的,所以孔子听了武王首创的《大武》后,说它“尽美”但未“尽善”。“善”不但是对他人的一种爱憎分明的情感趋向和行为表达,同时也是“内求诸己”的反省与实践。“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勇于自我批评,自我改正,也属于“善”的重要内涵。懂得了“善”,人心就要向善,以“善”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并确定人生目标。儒家经典《大学》就开宗明义地告诫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性也许“本善”,但因“性相近,习相远”,会发生变化,我们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使自性回到“善”的轨道上来,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善,向善,学善,都是为了更好的行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我们要与人为善,同学之间在生活与学习上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如果彼此间有了误会或摩擦,要懂得“愚者争理,贤者争罪”的道理,自己退一步就海阔天空。
“上善若水”,若水的女人天然就是“上善”的别称。
第二扇门·智
“智者,心之府也。”(《淮南子·俶真》)我们立身于世,首先要关注自己的心灵之府,至于智慧,也即是心灵之府的化身。我们想掌控好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求得心灵的宁静与安适,从而达至人生的幸福,靠的全是智慧。孔子眼中的理想人格,“知(智)”与“仁”“勇”并举,构成所谓的“三达德”,成为处理人伦关系的基础。人的智慧从哪里来?是生而有之的吗?孔子说过自己并非“生而知之者”,而是“学而知之者”。“好学近乎知(智)”,唯有学习,我们才能拥有知识,生长智慧。在知识的殿堂和人生的海洋当中,我们都应牢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的古圣贤教诲,才能拥有真正的智慧。知识是智慧的基础,智慧是知识的皇冠。拥有智慧的人,才能明辨是非,把握方向,所以说“是是非非谓之智”(《荀子》)。拥有智慧的人,才能真正地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我们既要努力求知,更要勇于解剖自己,发现他人,认识社会,成为既“智”且“明”的时代新人。“知(智)者不惑”,智慧点亮人生,照耀前程。
“少年智则国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当我们以青春为船,满载智慧之时,中国将成为一个智慧的大海。
第三扇门·和
《广雅》上说:“和,谐也。”显然,“和”就是“谐”,就是我们国家现在所大力倡导的“和谐”。古人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可见,“和”是个人情绪与情感的表达,是人与外物之间的一种关系。如从道家的哲学高度来看,天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任何人、任何物都不是独立而存在,与他人、他物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碰撞的关系中。如果能够做到“中和”,就会“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我们立身于世,总不免要与人打交道。我们追求成功,孟子给我们指出了法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与同学交,与朋友交,首先要讲“礼”。“礼之用,和为贵”,我们学校礼仪课的开设,完全合乎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与人交往,要谦让有礼,但也应有自己的主张和观点、人格与尊严,如孔子所言:“君子和而不同”。我们既要善待他人,也要看顾好自己,做到自我的和谐。《庄子》里有句话说:“今者吾丧我。”做到“吾丧我”即“忘我”的境界是不容易的,但因此也说明,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太过于自以为是,斤斤计较,物欲过重,否则会适得其反,导致个人心理的压力和紧张。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做到自我的和谐及与他人、同学关系的和谐,我们就是一个和谐的学校。“校和”自然就众志成城,“万事兴盛”。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要与身边所有的人建成一种和谐关系,并把这和谐的种子带向社会,带向远方,让和谐之花在中国、在世界处处开放。
过了三扇门,往前,上三级台阶,就登上了“太阳”。当然,三级台阶是基础,是象征,人类要跨越无数的台阶,才能登上真正的太阳。(顺便说说,学校进校门口的台阶,是六十九级。这是为什么?六是两个三,九是三个三,都是三的倍数,基数还是三。中国哲学中“阳九阴六”,契合阴阳和谐。六九五十四,五四青年节,我们大学生,都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再看地上的校徽铺装,是由红底3个金色的英文字母“W”组成、似一个红底金色六瓣花形(6为两个3)的中文“女”字”。
文化广场三级台阶
我们再眼顾四方,可以看到“三风”(校风、教风、学风)指示牌 ,看到女书灯柱,柱上是女书的三个字:智、善、和。
文化广场“三风”指示牌和女书灯柱
总之,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央。顺乎天道,合于地道,践行人道,三道并举,师生齐心协力,在打赢建校、升本、合格评估的三大战役后,已经开创了湖南女子学院建设的新局面、新时代!
Pictures Of Cultural Square
文化广场图集
转载请注明来源↓↓↓
湖南女子学院招生办公众号(微信号:hnndzb)
-END-
图文编辑 / 陆 源
责任编辑 / 杨 平
审 核/ 周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