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热风》中曾这样写到:“愿中国青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我校萤火虫支教队志愿者就如同鲁迅先生所希冀的那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真情深意在散光发热,感动温暖着湘西边远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
萤火之光入湘西点亮希望
萤火虫支教队最初由我校一群热衷公益支教的同学所组成,经共青团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委员会批准后,正式成立于2013年10月,是我校一支特色鲜明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公益队伍。他们秉承着“善学于心,相伴有梦”的团队宗旨,以“爱心传递正能量,理想铸造新未来”为目标,以促进贫困山区教育的发展为出发点,以热心支教工作的大学生为依托,通过深入实践,开展暑期支教活动,面对面的向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传授科普、文艺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关注他们的成长。
2014年7月,萤火虫支教队作为我校派出的第一支大学生“三下乡”志愿队伍代表学校开赴湘西泸溪县兴隆场镇得堡小学开展了为期16天的爱心支教活动,自此揭开了支教的序幕,并与湘西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的两年里,萤火虫支教队在“三下乡”地域选取和活动方式上,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将社会实践与学校的扶贫工作紧密结合,选取了怀化市重点扶贫村,即我校定点扶贫村——怀化市溆浦县双井镇伍家湾村做为支教点,展开支教活动。
孩子们在做早操
支教点一般位于湘西比较偏远的贫困山区,大都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教育状况更是不容乐观,很多小朋友因家境贫寒,面临着随时终止学业的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的支教队志愿者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投身到贫困山区的基础教育中去,亲近孩童,相伴成长。他们不仅不断增开新的课程,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更组织开展多样式的课余活动、文艺汇演等,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用他们的青春激情与汗水深刻地诠释着“爱心”与“奉献”,如萤火之光,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点亮着希望。
支教队员跟孩子们一起玩游戏
“支教的活动很有意义,对这里的孩子们影响很大,能明显感觉很多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小朋友一个个都变得更加活泼开朗了。”我校驻伍家湾村扶贫干部陈勇说道。在伍家湾支教的两年里,参与支教的小朋友人数由最初的80多位上升到了100多位,远远超乎了志愿者们的想象。
双井镇镇长易长生这样对志愿者说道:“伍家湾的孩子们很幸福,有你们这群热心的大姐姐大哥哥来给他们传授知识,陪伴他们成长,为他们树立了榜样。”
萤火之光入湘西 点亮希望
萤火虫支教队支教的对象主要为小学生,支教的课程主要分为“基础”和“艺术”两大类。其中基础类的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安全健康、思想品德等;艺术类的课程主要包括:艺术、舞蹈、音乐、体育、电影放映等。由于我校参与支教的志愿者并非师范专业生,且先前没有开展过类似的活动,他们不仅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育教学指导,更没有经验可循,甚至对于支教也是一知半解,含糊不清,困难重重。
支教队员教孩子学习舞蹈
为了做好支教这件事情,讲授好这些课程,达到支教的效果,他们不辞辛劳,通过组织队员前往其他各大高校学习交流,联系社会公益支教组织来校开办宣讲会,组织志愿者相互旁听授课等多种形式,了解支教的相关知识,认真总结,积累经验。至此,通过三年的支教历程,他们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支教思路体系,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整备课和教学方法,将知识和趣味相结合,娴熟的应对支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顺利圆满的完成支教的任务,达到支教的效果。
手工剪纸课上
在支教过程中,如何维持好课堂秩序是志愿者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村部小学的教室不够,学前班和一年级的学生挤在一个班里上课,不同的年级同时授课,年龄的差距致使学前班的小朋友很多内容都听不懂,便在课堂上调皮讲话,扰乱了课堂秩序。同时,孩子们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意识,常常一个小朋友在课堂上跟老师说要去上厕所,许多小朋友就如“蝴蝶效应”一般纷纷要求上厕所,导致课堂秩序难以维持。老师进去上课的时候精神饱满,下课出来的时候却是一脸憔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志愿者们一改往日温文仁慈的一面,扮演起了严肃的“教导主任”,在课堂上强调课堂纪律,犯了错误的孩子要站在讲台上反省自己的行为,并作出保证,同时采取分年级排座,分时段授课的方式合理解决了同一教室不同年级孩子听课难的问题。
“也许正是因为你们的到来,就改变了一些孩子一生的命运。”一位村小学老师对志愿者说道。短短数十天的支教生涯,也许不能真正教给孩子们多少知识,但是通过支教活动,传递了志愿者的温暖与爱心,在相互接触熟悉的过程中通过一些具体的行动与细节给予孩子们好的引导,帮助孩子们树立一些正确的价值观。
初心不改支教梦 收获温暖
“姐姐!姐姐!你们终于来啦!”当志愿者乘坐的汽车缓缓驶入伍家湾村小的时候,一位小朋友紧追慢跑地跟在志愿者的车后面,无比激动与欢喜。这是当时发生在志愿者罗清香和一位小朋友身上的温情一幕。罗清香当时已经是第二次参加支教活动,在第一次支教期间,她与那位小朋友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当小朋友得知她再次到来时,难掩自己的激动情绪,欣喜万分。这一温情动人的一幕触动了在场所有的志愿者。
游园会
支教活动不仅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更是广受学生家长的好评。志愿者在开展家访活动的路上曾偶遇了一位学生家长,她热情洋溢地跟他们打着招呼,还硬塞给他们几个大西瓜,志愿者们以要去家访不便携带为由推辞,那位家长没有过多言语,直接跑到路旁的地里挖了个坑将西瓜埋放了进去,做好标记,并嘱托志愿者们回来时一定要记得拿。这突如其来的温暖再一次深深感动了在场的志愿者,顿时让他们觉得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都是值得的,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支教的信念。
支教队员在家访
2016年暑期,因湘西发生洪灾致使部分桥路被冲断,考虑到安全问题,支教队的支教行程被迫延期,很多志愿者先前做好的暑期计划亦被打乱,有的同学为了不放弃支教的机会,特此去调整了考研培训班的课程。所幸,后面没有再发生变故,支教活动如期举行。志愿者们拖着行李,背着背包,坐上了开往目的地的大巴车,中间换乘了轮渡,再改乘了当地的小客车,几经辗转,一路颠簸,终于抵达了支教点,开启了新一段的支教征程。
课间游戏
“一块地板,一张凉席,倒头就睡”这便是志愿者所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炎炎的夏日里,他们几乎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晚上12点多才能休息,除了给孩子们上课,他们自己每天要烧菜做饭,召开例会,写好支教日志,有时还会去学生家里开展家访。例会上他们会畅谈自己每天的心得,会分享听课授课的经验,会讨论遇见的问题,会指出出现的一些不好的风气,有时一场例会的时间长达几个小时,在连电风扇都没有的办公室里,志愿者几乎都是汗涔浃背,湿透衣襟,就连座椅都被汗水完全浸湿。但只要想到孩子们的笑容,学生家长的热情,志愿者们就能始终保持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教工作中去。
结束语:
自古别离最伤人。当志愿者离去的那一刻,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前来送别的小朋友眼角中都闪烁着泪花,满是感伤与不舍。
“当再次回忆起支教里的那些日常点滴时,不经意间,却早已泪流满面。” 支教队员陈宇擎这样说道。在那段时间里,他们和孩子们一起上课,一起嬉戏,一起玩耍,一同成长,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亲如兄弟姐妹,早已不再是所谓的师生关系。
情系湘西,激扬青年志,服务孩童,放飞支教梦。支教队的故事会一直延续,支教的火炬会一直传递,志愿者的精神会一直传承。
新媒体工作室
后期制作:孟祥龙
文字供稿:记者团 金远亮
图片供稿:萤火虫支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