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程序驱动人生,用编程书写青春——记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杨玉军老师

怀化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用程序驱动人生,用编程书写青春——记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杨玉军老师

怀化学院

用程序驱动人生,用编程书写青春

—记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杨玉军老师

怀化学院

杨玉军近照

他,以基地为家,

白天、黑夜,周末、寒暑假,

你都能在那里见到他

忙碌的身影;

他,以辅导学生为乐趣,

恨不得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都奉献给他们,

无论时间与青春,

无论知识与智慧;

他,憨厚朴实,

至纯至洁,

用一颗赤子之心书写着

一名普通教师的诗意人生。

他,就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杨玉军老师。

1

用满腔激情指导学生

怀化学院

杨玉军在辅导学生。

自2009年以来,杨玉军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斩获省级奖项71个,国家级奖项18个。

第38 届ACM-ICPC 中国杭州邀请赛上,杨玉军指导余威、朱家和、卿继权三名学生获得了亚洲区域赛银奖,这是我校继2010 年首次参加ACM-ICPC 亚洲区域赛现场赛以来第4 次获得亚洲区域赛奖项,也是自参赛以首次荣获银奖的好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简称ACM-ICPC)是全球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竞赛活动中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项赛事,被冠以"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奥林匹克"的尊称。

为了让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以学科竞赛来提升学生能力,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门创立了ACM基地。作为指导老师,杨玉军经常驻扎在基地里,给学生布置任务,与学生一道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选择解题的方法,随后再历经“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运行程序、分析结果、编写程序文档”等步骤。每年暑假,杨玉军放弃跟家人外出旅游的机会,整日“泡”在基地,晚上,他有时就在基地“打地铺”休息。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彭小宁曾经目睹了杨玉军在基地“打地铺”的情景,他当时鼻子一酸,心头为之一振。“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多么可爱的老师。”

“如果知识能复制的话,我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复制一份给他们。”杨玉军说道。

2

用科学方法引导学生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平台建设中,数字化课程教学系统、精品课程视频点播系统、ACM在线评判系统、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等6款教学辅助软件、3个门户网站都出自杨玉军之手。

ACM在线评判系统这款软件,从研发到完善,杨玉军花了2年多的时间。正是这款软件,学生可以24小时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正是这款软件,引入了游戏机制,极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专业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007年,当时学校教学设施较为落后,培训学生只能在机房,回到宿舍就没有办法继续在线练习和获取学习资源,有时宿舍停电了,学生往往要跑到网吧做题和查阅资料。杨玉军就萌发了研发一款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软件。如今,ACM在线评判系统的题库拥有5400余套程序设计的试题,满足了不同年级、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

杨玉军还引入淘宝的积分规则和游戏的奖牌机制,学生每日登录网站签到可获得积分,成功解题可获得积分,节假日做题加倍积分,所得积分用于换取礼物和题目测试数据,并在网站首页及时公布每天、每月最佳排名。如此一来,学生学习兴致高昂,潜能得到有效激发。凌晨时刻,仍有学生在与程序设计奋战,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甚至大年初一系统还显示有学生在刷题。有些题目解答出来需要花上两至三天的时间,但学生们像“着魔”般,坚持不懈,乐此不疲。迄今为止,已有56万余次人数登录ACM在线评判系统使用题库。

冯甜同学,2013年荣获了第38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长沙赛铜奖。都说每个女孩子都有一颗爱美之心, 可“黑眼圈”和散乱的头发是冯甜留给记者的最深印象。冯甜告诉记者:“自从入了杨老师的‘道’,我们每天只想在题库里做题,每每成功解答一道题,它会给我们带来莫大的快乐和满足。也自从沉迷程序设计后,我们发现自己越来越爱上学习了,越来越钻研学习了。感谢杨老师,让我们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学学习!”

3

用生动案例启示学生

“杨玉军老师讲课很细致,极有条理,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我们很轻松就掌握了生僻的理论和概念。”2013级于成程同学评价。

杨玉军的教学生动有趣、很“接地气”,他总能把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巧妙地引入实际教学当中。

“栈”和“队列”是算法中重要的概念,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存在诸多疑问。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栈”先进后出的特性,杨玉军举了“叠碗”的例子,假设食堂阿姨在给学生打饭,在最上面的食盘是最晚放上去的,而在最底下的一个则是最先放好的,先堆叠好的反而在最后拿出来。又如“队列”的特性为先进先出,杨玉军说:“就像你排队打饭一样,先到先得。或者联想一下洗车通道,先进去的车,会先从出口出来,最后进的最后洗完出来。”

杨玉军,一位不满40岁的年轻老师,但他早已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宝贝”,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他跟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寒来暑往,杨玉军在教师岗位上兢兢业业地耕耘、默默无闻地付出,不在意辛劳,不奢求回报。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苦一点累一点,没关系,学生能够成长成才,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怀化学院

杨玉军与获得第38 届ACM-ICPC 中国杭州邀请赛银奖的学生合影。

编者手记

播种希望

卢宗旺

这是一位学生记者绘制的一幅“人物素描”。

尽管没能完整地呈现杨玉军老师的典型事迹和光辉形象,但也表露出了一位普通教师的情怀、觉悟和抱负。

将镜头对准一线教师,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讲述他们的平凡故事,是我们校园媒体的职责和使命。用浓墨花重彩描绘教师,怎么做也不嫌为过,因为,教师是学校未来的缔造者,教师在播种着怀化学院的希望。

当我们重读席南华校友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写给母校和数学系的感恩信,“我深深地感谢那些教过我的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不仅有数学,也有敬业和精神”;当我们看到蒋安校友设立奖学金,反哺母校,并感言“怀化学院有很多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教诲和关爱,都包含了学生对科学的不懈追求,都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让人刻骨铭心,终身得益,终身难忘”。

我们感动于校友的感恩,我们也应铭记着为学生成长成才甘为人梯、呕心沥血的幕后英雄——“人民教师”,他们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和传奇,他们铸造了怀化学院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质。

教师的岗位很平凡,教师的工作很平淡,没有五彩斑斓,没有跌宕起伏,我们唯有用一颗纯真、善良、赤诚的心去孵化我们的学生,在他们幸福多彩的世界里获取我们的慰藉和快乐,这是我们的选择,这是我们的价值。

“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怀化学院的蓝图,是怀化学院立足高校之林、实现“突围”的希望所在,蓝图的“检验者”和“代言人”是学生,蓝图的描绘者是我们每一位怀化学院的教师!

行动吧!为希望加油、冲锋!

微信编辑:颜娟 韩群

怀化学院微信号:hhxygfwx

怀化学院新浪微博:怀化学院官方微博欢迎来稿:hhxygfwx@163.com

怀化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南本科院校-怀化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怀化学院-用程序驱动人生,用编程书写青春——记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杨玉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