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3日,我校建筑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柳肃老师受邀到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为同学们讲授光谷课程。柳肃老师用另外一个尊称也许更加合适,就是“先生”,有人称他是“大先生”,因为柳老师的艺术家气质贯穿于他的言语、眼神、身姿和微笑中。他对国家、对社会、对青少年的喜爱与责任感更是体现在他的研究中——建筑艺术审美与文化遗产保护。
儒雅的“风云教授”
柳先生热爱建筑,更加热爱修复古建筑,他和他的团队修复过很多古建筑,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艺术,他经常告诫我们,不能因为现代艺术就去消灭古代艺术,恰恰应该保存好、保护好古代艺术,让不同时期的艺术为历史增光添彩。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柳肃教授为同学们讲授课程
柳肃教授简介
柳肃,1956年6月生,博士,毕业于日本国立鹿儿岛大学。现任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导师、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岳麓书院首席顾问专家。
柳肃教授担任本科生课程4门、研究生课程5门、博士生课程2门。2007、2009年两度在全国“评师网”上被学生们自发投票选为全国一百名“最佳教授”和“魅力教授”之一。有学术专著14部在国内外出版,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承担过30多项重点文物建筑和历史村落的保护规划设计。
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
首先,柳先生从文化遗产价值的角度论述了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先人留给我们的东西,这就是它们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柳先生介绍了我国不同类型的建筑寓意及精妙。如故宫的方正,是严格按照“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它体现的皇权的至高无上,同时也达到了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天坛祭天,建筑突出天之为大;地坛祭地,突出君临大地;社稷坛配五色寓意金木水火土及五谷丰登。这些坛都是用于祭祀。若是祠或庙,则多是用于纪念人,如武侯祠、屈子祠,孔庙等。
柳肃教授呼吁关注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接着,柳先生谈到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就是历史建筑的保护问题。在我们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现代化的概念更多地定势为除旧立新。很多城市很多区域都将老旧的建筑拆毁,矗立起一座座高楼大厦。每当看到这种现象,老先生都感到痛心疾首。
柳先生讲到:建筑外观的现代化不等于生活的现代化。在阿姆斯特丹,一座老房子即使歪歪斜斜了,也会有人住在里面,每年进行加固,但不会拆除。在德国柏林大教堂、博物馆,外观都是因二战烟熏火燎、枪炮炸弹毁坏而形成千疮百孔、颜色不均。但是德国人为了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记住战争的毁灭性,从不改造这些建筑的外观。在罗马,你可以看见2000年的古罗马文化,可以看到1000年前的中世纪文化,可以看到500年前的文艺复兴,也可以看到现代化新城。罗马不仅保留了古建筑,连废墟也保存完好。
讲座时的柳肃教授
最后,柳先生介绍了很多国家保护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的故事,提示在座的同学们每个人都要有保护古文化、古建筑的责任和意识。因为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不是狭隘的属于哪个国家、哪个地区或哪个人的。
柳先生讲到,在二战中,美国人地毯式轰炸日本,但是有两个城市却没有遭到破坏,这就是京都和奈良。为什么呢?因为轰炸前美国情报部门曾经到中国咨询梁思成先生,日本哪些区域不能毁坏,梁思成先生圈出了这两座城市,京都是完全按照北京城规格建制的,京都和奈良是日本传统文化和古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日本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体现在多方面,譬如日本人日历中,中国制定的24个节气基本上都是节假日。柳先生说,建筑要有人气才能经久耐用,我们有些地方总有误区,觉得古代的东西就应该围起来用来参观,这恰恰会让古建筑破败得更快。
文字丨网络、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图片丨网络、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编辑丨谷延超
审核丨陈沅灵、车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