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学院2020年
招生简章
☆ 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
规划高校
☆ 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 湖南省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 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
☆ 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
☆ 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优秀单位
☆ 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 湖南省文明高校
☆ 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1
学校概况
长沙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在原长沙大学(专科)基础上组建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2017年获批为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入选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建设项目,获评为“湖南省文明高校”。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长沙市为主管理的体制。校园湖光山色,风景秀美,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学校距长沙火车站10公里,距高铁长沙南站15公里,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25公里,地铁3号线长沙大学站设在校门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学校占地约197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2.2亿元,藏书138.57万册。现有16个学院,4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4000余人,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23人。
学校秉承“力学笃行”的校训,不断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办学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获得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等荣誉称号。在上海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600强榜单》中,学校排名273位,排名全省同类院校首位。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9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300强),我校2015-2019年学科竞赛成绩在全国普通高校中排名234位,在湖南省入围高校中排名第10位。
2
专业设置
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一览表
3
师资力量
近年来,学校按照“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推进“星城学者特聘教授”、“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和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政策的实施,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师资力量雄厚,博士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位居省内同类院校第一,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校现有教职工1118人,其中专任教师88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5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91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79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32.9%,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
教师中有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5人、省优秀社科专家1人、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省“100个科技创新人才”1人、省芙蓉教学名师1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优秀教师3人、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 人、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培养对象3人、省学科带头人6人、省1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选7人、“省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获得者1人、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17人、“芙蓉百岗明星”1人、省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60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目前有76位教师被省内外高校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4
学科与专业建设
学校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以“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和应用特色学科建设为引领,坚持“两型”(教学型和应用型)“两性”(地方性和多科性)和“一体两翼”办学定位,重点加强“应用特色学科”的内涵建设,紧密结合国家和省市的发展战略,不断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队伍、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构建以工程应用类学科专业群为主体,文化创意类与现代服务类学科专业群为两翼,理、工、文、管、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特色与比较优势的学科专业群。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拥有省重点学科5个,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7个,立项建设机械、电子信息、艺术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企业管理 、高等教育学
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设计学
联合培养硕士点合作单位包括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高校。
学校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现代服务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和特色,形成了六大学科专业群,对接地方经济社会产业集群。
“先进制造”学科专业群
紧扣长株潭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发展战略,在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 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 、先进材料制备与加工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电子信息”学科专业群
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在智能感知与工业互联网技术、北斗高精度芯片自动测试与光电检测技术、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及新媒体领域的应用等方面优势明显。
“文化创意”学科专业群
围绕长沙打造“国家创新创意中心”战略,直接服务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在古村落文化景观基因、区域古村古镇数字化保护与利用、虚拟旅游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
“生物医药”学科专业群。
对接湖南生物农业、生物医药产业的重大需求,多学科融合发展,在经济动植物营养与品质调控、天然药用产物提取与分析、基于大数据的致病因子预测与分析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实现了重要突破,其中水产动物品质调控领域居全国同类高校领先水平,在国际科研合作交流方面也走在国内同类高校前列。
“新材料”学科专业群
服务湖南省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在环境净化材料、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和精细化工材料等方面成果突出,学科水平进入国内同类院校同类学科前列,环境净化材料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现代服务”学科专业群
在商业大数据与智慧物流、健康服务管理与公共政策创新、不动产管理和金融创新等现代服务领域整体实力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
5
教学建设与改革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持续推进教学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04年升本以来,学校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4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学校于2013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应邀在2015年参评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培训会上介绍经验。2019年,学校接受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认为“学校办学定位准确,办学思路清晰,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20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省级实践教学平台26个;建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名师空间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旅游管理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日语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物业管理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大学生学习指导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广播节目播音与主持
湖南省一流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生物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动画
湖南省特色专业:日语、公共事业管理、软件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软件工程、物业管理 生物工程、通信工程、土木工程
省级精品课程:先秦文学、建筑材料、英汉翻译、化工原理、电磁学、公共管理学、旅游经营与管理
省级名师空间课程:普通生物学、电视节目播音与主持、土力学、应用统计学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广播节目播音主持、国乐导聆·二胡演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统计学等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2)土力学(岩土力学)、基因工程、配送与配送中心、导游实务、跨文化交际、色彩、弧焊电源、你身边的合同法、即兴口语表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政课实践教学
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心、艺术实践教学中心
6
科学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近年来,学校科研项目量质齐升,彰显学校创新能力。建有国际合作科研平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长沙工作站、省重点实验室、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3个。2010年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共计1723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近1亿元,学校教师承担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599项。获科研成果奖励200项,其中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国家级)1项,省科学技术奖12项(包括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4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旅游类)优秀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62项,2015年以来连续四年获得长沙市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大户资助。学校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和使命,紧密围绕现代化长沙建设的战略目标,近五年来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项目366项,实现本地转化应用171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累计70.68亿元。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拥有国际合作科研平台1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海智基地1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社科基地4个、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市级社科研究基地1个、市工程技术中心5个、长沙市文化研究基地1个、长沙市海智计划工作站1个、长沙市专业科普基地2个。
7
人才培养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全面落实四个回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2016年,学校获批为“十三五”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全国100所,湖南仅4所)。2018年,获得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湖南省高校仅9项);积极推进协同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20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服务省委省政府“两山”(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与湖南广电、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共建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学校通过学做融通、项目驱动等途径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以学科竞赛驱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823项,其中全国性一等奖65项、二等奖103项。2015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我校以全国排名第2的总成绩荣获“优秀院校奖”,且为湖南省唯一连续5年、累计6次获此殊荣的高校,累计获国家等级奖73项(其中一等奖14项)。近三年,学生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9项、省级61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43篇,获发明专利(含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数88项;772 名学生考上研究生,考研率不断攀升。
8
就业创业
近三年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90.47%,用人单位满意率平均为97.89%,专业吻合度平均为77.28%。2016年、2018年两度获评省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2016年获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8年获批“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发展情况良好,在学界、政界和商界精英中都不乏长大人的身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学界有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郭上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郭宇骞等;政界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适时,张家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虢正贵等;商界有A股上市公司华凯创意董事长周新华、友阿股份董事长胡子敬等。
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成绩优秀,近五年,我校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达万余人次,有80余个团队获省级以上奖项。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创业典型和行业优秀人才,如:应用电子专业毕业生周宇,现任湖南金井茶业总经理,先后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称号,并于2017年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接见;物理学专业毕业生肖正君,现为上市公司深圳华移科技董事长,企业利税过亿。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游勇,现任长沙健硒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成功研发出富硒技术,研究成果获2015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号称“小袁隆平”,中央电视台曾对他的创业事迹进行了特别报道。
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凤凰网》、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教育网》等主要媒体先后报道我校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成绩与特色80余次。
9
国际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依托长沙智能制造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和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国际影响力,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格局。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 、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国外近30多所高校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100多名。近年来先后有200多人赴海外访问、留学、进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10
奖助体系
学校非常重视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和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建设,专门设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一负责全校各类奖助学金、学费减免等奖助项目的评定和发放工作,构建了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为主渠道,以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助学金、勤工助学金、学费减免等为补充的“奖、助、勤、补、贷、免”多位一体的学生奖助体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
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
国家助学金:助学标准为每人每年2200-4400元。
上述三项奖助学金的具体名额由国家财政及教育主管部门分配。
校级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2000元,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分别按照参评学生人数的3%、6%和9%比例评选。
校设单项奖学金:学校设立学习奋进奖金、学习创新奖、考研鼓励奖、道德风尚奖、自主创业奖等单项奖学金,奖励标准以学校当年相关文件为准。
学费减免:学校对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比例的学费减免补助,最高减免当年全部学费。
校内勤工助学:助学标准为每生每月200-300元,具体名额、金额以实际岗位情况为准。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学生生源地申请办理,可获得每人每年不超过8000元的无息贷款。
11
校园文化
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篮球、足球联赛中肆意挥洒汗水留下矫健身姿;“放歌东来阁”以歌声唱响青春的主旋律;“东来阁讲堂”我们走进经典,品书品句品人生;“青果”小剧场演绎古今中外经典剧目;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们在阅读中找寻灵感。把握文化灵魂,汇聚师生智慧,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创作、实践、开展各种不同的校园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也树立了长沙学院特有的校园文化。
截至2019年10月,学校共成立了68个学生社团,其中艺术类社团12个,语言类社团13个,学术研究类社团15个,体育竞技类社团17个,公益实践类社团11个。
提问
Qustions
&
解答
Answers
学校今年招生专业情况如何?
我校2020年本科招生计划数为3769人,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本科专业44个,新增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工智能2个专业。2020年我校在湖南省录取批次有调整,其中普通类为本科一批,艺术类为本科提前批。
学校的地理位置如何?
学校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毗邻湖南广电、浏阳河畔,地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核心区,占地约1970亩,校园湖光山色,风景秀美,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被誉为“最美大学校园”。学校距长沙火车站10公里,距高铁长沙南站15公里,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25公里,地铁3号线设长沙大学站,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学校是否设专业级差?
我校不设专业级差,考生填报志愿时压力更小,录取时按照考生投档总分高低排队,根据其专业志愿填报顺序择优录取。
学校对在校学生设置有哪些奖学金?
在校学生的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和校设单项奖学金等类别。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具体名额由国家财政及教育主管部门分配。校级奖学金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甲等奖学金2000元,乙等奖学金1000元,丙等奖学金500元,奖学金比例为在校生的18%。校设单项奖学金包括学习奋进奖金、学习创新奖、考研鼓励奖、道德风尚奖、自主创业奖等,奖励标准以学校当年相关文件为准。
学校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出台了哪些政策和助学措施?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2200-4400元/年的国家助学金;还可申请不高于8000元/年的生源地无息信用助学贷款。学校对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比例的学费减免补助,最高减免当年全部学费。同时也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助学标准为每生每月200-300元,具体名额、金额以实际岗位情况为准。
.学校的国际交换生项目是如何开展的?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重视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致力于为学生搭建优质的国际交流平台。依托长沙智能制造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和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国际影响力,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格局。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 、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国外近30多所高校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开展交换生项目(包括“2+2”双学位项目、“3+1+1”硕士项目、“3+1”交流项目以及一学期和一年期交流项目等多种模式),符合条件的在校学生均可以报名参加。同时,还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100多名。
学生入学后可以转专业吗?
新生入校后第一学期末,经本人申请、学院考核、学校审核和网上公示等环节,按照政策规定进行转专业。
附件
近三年各省录取分数情况
2020年分省分专业计划情况
扫描二维码即可提取
长沙学院官网公众号
长沙学院招生办公室
微信公众号
长沙学院2020年
招生咨询QQ群
长沙学院新闻中心
来源 | 招生办
点击“在看”
欢迎报考长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