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嘉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
现已保送至清华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
她,从不满足于获得考试高分和“优秀”评价,而热衷于追求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她,总是在困难出现时跟自己较劲,对学术和公益都有着热忱的追求。在旁人眼中,她就是一个恒久闪耀的发光体,带给身边人向前的力量。
学业成绩
加权成绩:91.54/100
专业排名:1/32
语言成绩:CET-6 634 CET-4 627
IELTS 7.5
个人荣誉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2020届本科优秀毕业生
中南大学2020届优秀毕业生
2018-2019 中南大学优秀学生
2017-2018 中南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2016-2017 中南大学优秀学生
中南大学2017年度优秀青年志愿者等奖项二十项
获国家奖学金、比亚迪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黄培云教育奖励金、“润星泰”奖学金等奖学金近三万元
科研竞赛
毕业论文《基于外泌体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传感的乳腺癌体外诊断》入选中南大学2020届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集
担任中南大学李明教授生物传感器课题组科研助手,作为共同作者在生物传感领域国际顶级期刊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上发表论文 A graphene oxide-gold nanostar hybrid based-paper biosensor for label-free SERS detection of serum bilirubin for diagnosis of jaundice
2018-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校级立项
2018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
2018、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二等奖
尝试探索 潜心蓄力
去年9月29日,刚步入大四的谭嘉懿收到了清华大学交叉学院的offer,研究方向为生物工程与转化医学。那一天,她在朋友圈里分享说:“我要去做自己喜欢的研究了!重建一个纯粹的自己,前往新的世界,结交新的朋友。”
而收获的喜悦背后,是谭嘉懿三年的勤恳耕耘。
大一刚入学时,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谭嘉懿,加入了很多学生组织,参与了不少学生活动。后来,在不断地学习摸索中,她渐渐发现:大学阶段,优秀的学业成绩,往往能够给予充分的选择可能和丰厚的试错成本。而更重要的是,此时正是培养我们思维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从那以后,她开始用更开阔的思路,认真学习每一门课,尝试从有限的课程中获取无限的思维锻炼。
2018年初,谭嘉懿所在团队获得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她说:“很惊喜,但不意外。因为我们做了充足的准备,三个人默契十足。组队前,我已经有了初步的分工设想,我负责建模与整体解题的规划,英语翻译专业的同学负责论文的撰写、数据的可视化,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同学负责编程解题。分工有侧重,但是不局限,打好配合才是比赛的关键。”回忆起那个通宵建模、写论文的寒冬,谭嘉懿说:“这段经历对我来说很重要,一些我曾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有了团队,我便有了勇气和底气去完成。”
实践觅知 勇富思维
大二下学期,谭嘉懿辅修了金融专业。她认为,对于工科学生,金融学中涉及价值判断、价值规律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逻辑体系。面对一个喜欢而又未知的领域,她在学习和实践中去判断自己是否真正热爱。因此,大二暑期,谭嘉懿参加了香港大学商科类的课程,获得了两次实习机会,切身体验了金融圈的职业生活。
在实习中,谭嘉懿的工作需要快速了解某一行业,短时间内整理出该行业的产业链模式、行业竞争格局、估值方式及合理性等。她说:“我认为这是在以‘上帝视角’看待事物,这个思维模式使我倍受启发。” 事实证明,这看似“不务正业”的实习经历,对她日后的学术道路、职业发展都有所影响。
对于如何选择辅修,谭嘉懿建议:第一,有意识地选择。对于辅修的学科课程设置及辅修的模式要有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或未来深造计划进行选择。第二,保持信息的流通。许多时候,辅修课程、考试安排等信息,需要多与辅修的同学、老师沟通。做主动的信息获取人,也要充当积极的信息传递者。
谭嘉懿始终认为,学习本身是带微小加速度的,越学习就越适应学习,越能在每一次的学习中收获进步,而科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三上学期,谭嘉懿在浏览学院网站时,惊喜地发现:李明教授正做的科研和其他老师的不太一样:基于纳米材料的光学传感去检测癌症和其他疾病。她大吃一惊,发觉材料专业在医学领域还有这样的应用前景,这再次点燃了她心中留给医学的一束火苗。
为了自己喜欢的科研,整个大三学年,谭嘉懿几乎一直在读书。读两本纯英文的理论大书,读各类的文献和资料,艰难看完后,还要再归纳总结成演示文稿,在组会时进行报告。这一年多,她不紧不慢地进行“汲取新信息、提取逻辑观点、整理归纳“的循环,文献越看越少,笔记越做越厚,一直持续到保研结束,她才正式买了实验服,在衣服口袋前写上“谭”字,然后又一头埋进实验台,重新开始了“设计、实验、分析、改进”的又一循环。
谭嘉懿与导师李明教授合影
在谭嘉懿有限的科研经历中,她能清晰地感受到每一次循环带来缓慢而稳定的进步:可能是积累了一些专业英语词汇,是学到了某个数据分析的新思路,亦或是对某个仪器的操作更加稳定等。从前期的理论学习、文献调研,到实验阶段的繁琐、反复,再到后期的数据归纳、文字表述……科研在打磨谭嘉懿耐心与细心的同时,不断涌现出的困难也让她跟自己较劲:“我倒要看看自己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
谭嘉懿鼓励每个人都可以勇敢尝试科研,不论是商科、人文社科还是理工科专业,都有值得钻研与探索的领域。有人因为本科时的科研经历,发现自己热爱学术从而坚定读博目标,也有人因此发现自己更适合其他的道路。她坚信:理想的结果是自己的每个选择不断积累的过程,选择与收获时刻都在发生。
爱与责任 阳光相携
对于公益事业,谭嘉懿有着无比的热爱与追求。在高中时,她就从志愿活动的参与者慢慢转变为了组织者,组织过校园跳蚤市场、橘子洲头公益表演等活动。从那时起,她已把传递公益带来的感动当成自己的责任。而加入青志协,是她热爱的延续。
谭嘉懿最难忘的一次志愿活动,是作为第一届“中美未来工程与全球女性领导力”研讨会志愿者,全程陪同一位女性工程师。在短暂的相处中,她从这位谦逊、和善的工程师身上,得到了很多鼓舞与启发:改变世界的工程科技创新中,需要注入更多的女性智慧与力量,世界会因为女性的创造性参与,而变得更加绚烂多彩。
谭嘉懿说,原来志愿活动的收获远不限于一声“谢谢”,更多的是去打开自己的世界,结交志同道合的同伴,去反思、创造、接近自己的内心。
“兼具人文关怀与公益善心,肩负社会责任和社会创新”,谭嘉懿认为,青志协传递的是一种“爱的文化”,每个人都在给予爱、感受爱的过程中,探索了更好的自己。
生活中,谭嘉懿喜欢自封“湘菜文化传播大使”。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沙人,她对湘菜的喜爱是自然而然的。不管是商场里的精致湘菜馆、犄角旮旯的家常菜馆,还是家楼下的粉店、街边的烧烤摊,谭嘉懿无一不带朋友品尝过。而这烟火气与长沙人历久弥新的娱乐精神,也成功地将很多外地朋友变成了“精神长沙人”。
诗意生活 恣意挥洒
“可能与很多人不同,我在重要关口定下的目标
大多是情感方面的。”
曾经,面对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谭嘉懿给自己设下了这样的目标:大学里的自己要充分快活、淋漓尽致地过好每一天。她做到了。如今,面对下一个崭新的阶段,她这样规划:认真对待科研,努力享受生活,拥抱一切可能。
达人寄语
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达人爆料
投稿邮箱:3348600236@qq.com
投稿QQ:3348600236
微信公众号主页回复爆料信息
(姓名+联系方式+爆料亮点)
采访 | 贾梦琪
编辑 | 贾梦琪
审核 | 司马琪凯
责编 | 王轩
分享,点赞,在看
优秀的她值得一键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