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开展“云招聘”助力毕业生就业。 长沙理工大学供图 摄
关注“云就业”公众号,在线投递电子简历,进入视频招聘会现场听宣讲,网络面试……3月下旬,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学院毕业生孔奇胜轻点手指,通过“云签约”方式,与中铁建电气化局广州分公司达成就业协议。“在学校和学院老师的帮助下,我走出了考研失败的阴影,顺利找到了工作。”
“我校从2月17日起就率先在湖南高校举办了‘无接触’云上双选会,1.7万人参与网上招聘。”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喻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该校共组织线上视频双选会、“云宣讲”专场招聘会40余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000余人。
这只是湖南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缩影。疫情之下,“云招聘”“云双选”“云签约”已成常态。
长沙理工大学教职工通过微信与湖北籍学子联系,为他们的生活和就业提供帮助。 长沙理工大学供图 摄
疫情之下的“云就业”
来自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张黎今年6月即将毕业,去年下半年忙着学院安排的各种实习实训。受疫情影响,学校今年的开学时间一推再推,她的求职计划也被打乱。不过,通过学校“云就业”平台,张黎最终找到了一家位于长沙的英语培训机构的工作。“平台里有很多企业,选择空间比较大。”
“学校‘云就业’平台所设立的这个‘企业库’并非是针对今年疫情状况特别推出,因为毕业生一直习惯于线下招聘,像今年这么‘火爆’是头一遭。”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周丽妤介绍,入驻学校‘云就业’平台的企业每年都在增多,目前已超过1000家。在线下招聘会取消后,这种线上交流方式成为学生与企业沟通的主要途径之一。
受疫情影响,各大高校纷纷开启“云招聘”,助力学生实现“云就业”。中南大学3月9日开始的双选会,参与单位、岗位、关注人数等均创历年双选会之最。该校还联合国内多所高校,举办冶金、化工、医学等行业空中双选会4场,超过2400家单位提供岗位14万余个;湖南大学充分调动各学院、研究生导师、班主任的力量,主动联系重点用人单位开展“云宣讲”和线上招聘活动,为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帮助;湘潭大学与易校招平台合作举办的春季“空中双选会”在3月11日开幕,当天有349家单位参会,428名毕业生与企业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涉及电子、IT、建筑等多个领域;湖南农业大学开发了“智聘农林”云平台,举办农林类高校网络视频双选会,学生们踊跃参与。
湘潭大学毕业生在线接受面试。 湘潭大学供图 摄
帮扶政策注入就业“强心剂”
当“春招”遇上疫情,如何应对?湖南多部门出台政策,多举措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据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截至3月22日,该省已举办大中型网络视频专场招聘会1920场,26339家用人单位报名参会,提供239763个岗位需求,473063位学生报名参加,意向签约27918人。
据悉,早在2月6日,湖南省教育厅就下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各类线上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在线就业协议审批、盖章、打印等服务。湖南省就业指导中心将毕业生档案托管、就业报到证办理实现全程信息化,同时,面向该省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多项在线课程。
为更大力度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湖南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卫健委于2月22日联合发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十条措施》,鼓励高校和用人单位利用互联网进行供需对接;鼓励省属国有企业从新增岗位中拿出不低于50%的岗位专门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明确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其个人实际缴费的40%;加大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援助帮扶力度,对符合条件人员按规定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等。该措施还就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扩大升学深造规模、合理确定招录时间、扩大帮扶力度等多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定。
湖北籍学子获重点帮扶
疫情发生以来,湖南各高校积极对湖北籍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如湖南师范大学、衡阳师范学院等迅速推出疫情防控期间特殊困难补助,已向湖北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共26.8万余元。目前全省普通高校为这类学生群体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共约2000万元。
除了经济支持,湖北籍学子还得到高校多方面的帮扶。长沙理工大学对湖北籍毕业生实施“一人一策”,为每人提供不少于3个就业岗位推荐。
该校交通运输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董治鹏来自湖北荆州松滋市,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他已于3月中旬顺利通过了湖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的网络面试。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对包括他在内的湖北籍学生十分关心,建立了专门的微信群,每天都有老师询问生活和学习上的情况,随时提供帮助。“老师们还会征求我们的就业意向,点对点推荐工作岗位,我感到非常温暖。”董治鹏说。
除了建档立卡贫困生,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今年还将湖北籍毕业生纳入就业帮扶重点群体。“对于湖北籍毕业生来说,疫情的影响可能更加直接,在求职时出现焦虑、畏难等情绪的可能也更大。”周丽妤说,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再鼓励他们去自主择业就业。
家庭经济困难、湖北籍等特殊群体毕业生也是湘潭大学就业帮扶的对象。该校由学院领导、系部主任和教职工党支部书记点对点“承包”,精准帮扶,并开设了湖北企业专场招聘会。“我们调查统计过,今年湖北籍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生共有224名,各个学院会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帮扶,了解其就业意向,给出针对性意见,优先推荐工作岗位。”湘潭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处长赵婵介绍,学校要求就业辅导员每天都要与湖北籍学生联系,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并积极进行心理辅导;各学院每周还会定期将湖北籍学生的情况报送给学校。
在中南大学,60余名职业指导师提供全天候辅导,湖北籍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率显著高于学校整体就业率;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对106名湖北籍毕业生重点关注,对其中11名未就业学生实行一生一策,精准推送就业信息,目前绝大部分学生已成功就业。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向一鹏
在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