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对展览进行了报道
由法国巴黎亿富里(Ivry)市政府和广东省侨联海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南海(海外)留学生联盟法国站承办、久十日加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协办的《龚燕抽象影像艺术展》于2月26号在巴黎亿富里市政府活动中心开幕。
巴黎亿富里市政府活动中心
龚燕女士作为首位在法国举办抽象摄影艺术个展的华人艺术家,选送了数十幅新作首展巴黎,亿富里市市长菲利普·布伊苏(Philippe Bouyssou)、国民议会议员让-吕克·洛朗(Jean-LucLaurent)等两百余位嘉宾出席了展览开幕仪式。
亿富里市长菲利普·布伊苏出席展览开幕式
亿富里市长菲利普·布伊苏观展中
国民议会议员让-吕克·洛朗(左一)与嘉宾
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华文日报《欧洲时报》对展览进行了报道。龚燕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抽象摄影是源于西方的艺术形式。本次展览是我的首次个展,也是对东西方融合的艺术语言的一次尝试。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朋友了解中国艺术家在这个领域的探索成果。冷门的抽象摄影近来受到有热度的关注原因在于:她以灵动的的方式赋予欣赏者自由无拘束的审美联想。创作中随心所欲、变幻无穷,审美过程自由驰骋、无限遐想……这种创作与审美的不确定性赋予艺术家和欣赏者极大的自由,双方在最不设限制和暗示中完成各自的解读与会心的沟通,迥异于具象作品的创作和审美体验,不确定性是抽象摄影美的源泉。”
嘉宾观展中
嘉宾观展中
法国著名策展人M.Huy Banh在前言中写道:作为抽象艺术的一个流派,抽象摄影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人视觉艺术家龚燕女士主张“不确定性是抽象摄影美的源泉”,倡导抽象摄影随心所欲、变幻莫测的创作与审美体验,以西方抽象方式表达浪漫的“诗意化”东方意境,探索东西方融合的艺术语言。
他认为,作为女性艺术家,龚燕的抽象摄影作品以灵动奇幻、优雅迷离的意境独树一帜,不带有具象符号,强调欣赏者审美的自由介入,摆脱具象世界里的感官束缚与心理暗示,与欣赏者共同创造出自由美妙的审美联想和极致的生命体验。
嘉宾观展中
嘉宾观展中
嘉宾观展中
关于艺术家
龚燕,首位在法国举办抽象影像艺术个展的华人艺术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90年代主笔华为公司形象设计,是构筑华为品牌与视觉形象的参与者。近年专注于对抽象摄影的研究,主张“不确定性是抽象摄影美的源泉”的观点,作品以灵动奇幻、优雅迷离的意境独树一帜,用西方抽象方式表达浪漫的“诗意化”东方意境,探索东西方融合的艺术语言,多次受邀参加有吴冠中、赵无极等艺术大师共同参与的重要展覽。
作品赏析
视觉艺术家龚燕访谈录
抽象摄影近年来渐受关注,中国美术家网主编杨小薇为此专访了视觉艺术家龚燕女士。龚燕分享了抽象摄影独特的创作过程和审美体验,并剖析了这一小众艺术门类在中国审美趣味变革中所带来的积极因素。
问:抽象摄影是一个小众的艺术门类,发展时间并不长,你为什么会选择研究这样一个冷门艺术?
龚燕:抽象摄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个艺术流派,对于中国来说还比较陌生,去探索研究的人就更少。历经冷热起伏的轮回,近些年抽象艺术(包括抽象摄影)在全球范围内再次逐成热点,得到学术界和全球各大拍卖行的广泛重视。
我之所以去研究抽象摄影并不是追风,而是深深的喜爱。不确定性是抽象摄影独具魅力的地方。创作中随心所欲、变幻无穷,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审美过程自由驰骋、无限遐想……这种创作与审美的不确定性赋予艺术家和欣赏者极大的自由,双方在最不设限制和暗示中完成各自的解读与会心的沟通。迥异于具象作品的创作和审美体验,不确定性是抽象摄影美的源泉。
问:你与吴冠中、赵无极等不少中外艺术大师共同参与过多个展览,为什么选送本文中的作品去参展?
龚燕: 抽象摄影在形式上源自西方,后期处理用的也是PHOTOSHOP现代手段。但抽象的构成与画面只是审美的起点和入口,借此触发欣赏者自由丰富的联想,逐渐步入意境化的审美体验,从本质来说,与由形入神的东方“诗意化”审美体验一脉相通。 “中国抽象艺术大展”、“具象&抽象——影像作品展”、“清华力量·跨世纪梳理展”是非常重要的展览,这些参展作品是对东西方融合的美学意境的一种探索。
问:上述作品参展后有什么评价和反响么?你目前最满意的参展作品是哪一幅?
龚燕:抽象摄影是小众的冷门艺术,以往的展览中很少有这一类作品,大家普遍觉得耳目一新,在习惯了具象审美的氛围中格外与众不同。相对满意的是“清华力量·跨世纪梳理展”中的那幅,用简单的构图、色彩和对比呈现出神秘莫测的光影效果,视觉冲击力很强,引发灵动的审美联想……最满意的作品还没有。由于抽象摄影意境的不确定性,我每次看自己同一幅作品的感受都不一样,实在给不出“最满意”的确定答案。
问:抽象摄影作品的效果取决于立意、拍摄物、后期处理。你怎么看待这三者关系?对拍摄物有偏好么?后期处理的技法有哪些?
龚燕:太固定的立意会限制创作过程中的意外发现和自由度。我会关注拍摄物的某种气质,或平静、或明艳、或冷峻……通过后期处理追寻这种气质抽象的、诗意的表现,发现其中具有独特美学意义的画面,选取“走心”的那幅保存下来。所谓“走心”是指创作过程中触动自己的一刹那,保存的其实是那一刻愉悦感动的心境。人无法踏入同一河流,逝去的心境也不可重现,我的毎幅作品也都是唯一的,无法复制还原。
主要生活在城市的缘故,拍摄物以建筑居多。建筑物的局部本身就具备抽象的意味,很有构成感。后期处理主要通过PHOTOSHOP软件进行颜色、点、线、面的不断解构重组,随心所欲地进行调整,直到“某种气质、气息”的形成。
问:你毕业于清华美院,从事过服装、平面、空间设计,主笔参与过90年代华为公司的平面、界面、展览设计,又多年任职艾默生公司推广总经理……这么多跨领域的视觉艺术体验对当下的创作和研究有帮助么?
龚燕:的确很有帮助。我毕业后曾在蛇口南玻集团从事艺术玻璃绘画的创作,后来在北京做过室内设计师。1994年至2001年在华为公司的七年中,任正非为了提高我们的设计能力,从香港聘请全球顶级设计公司来做培训。在艾默生网络能源公司工作期间,美国总部为了全球一致性的品牌形象,聘请顶级广告公司设计好视觉文件发往各地,我们每天与世界一流的设计师沟通交流。三十年来跨领域的视觉体验,是今天抽象摄影艺术感受的来源。
问:你与其他抽象摄影艺术家的不同点是什么?会沿着某种风格延续自己的创作么?如何概括这一风格?
龚燕:抽象摄影是艺术家把“走心”的一刹那停留在某个画面上,用作品展露那一刻独有的诗意化美学意境。每个艺术家的生命历程和当下体验都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我连自己都无法重复,更不可能复制别人。
抽象的力度和高度在于极致和纯粹。我的作品只由点、线、面、光影构成,不带有具象符号,比较喜欢自由无拘束的创作过程和审美体验,可以算是与带有具象符号作品的差异。
我的记忆力很差,日子过得糊里糊涂,如同抽象摄影一样充满“不确定性”,这反倒成为创作上的一个优势:放空遗忘、回到初心,痴迷于灵动奇幻的抽象世界,伴随自己心境分分秒秒的流淌变化,鬼使神差的停留在某一刹那……如果一定要把这种状态概括为某种风格,那就叫抽象的画面、自由的初心吧!
一位相识二十多年的老友评价说:“你的作品具有冼炼刚直的男性化风格,与生活中的温婉内敛形成强烈反差。如果只看作品不看名字会猜错你的性别。”细看这十几幅作品的风貌确有道理。我父亲生于重庆涪陵,有着山城典型的刚直性格,可能恰恰因为松驰自由的创作状态,不经意间把父亲遗传的基因密码坦露了出来吧……这是否也可以算是某种“风格”呢?
问:你与ARTCLOUD艺术机构建立了合作,这将对今后的创作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
龚燕:ARTCLOUD 作为国内**推出艺术管家服务的艺术机构,与朱哲琴、蔡志松、陈镜田(香港)、Eric Gizard(法)等蜚声中外的艺术家建立了合作关系,致力于以新颖的方式把艺术品带给有兴趣的收藏家。
创始人果麟先生是芭莎艺术前副社长,也是彼此熟悉的朋友,通过他和ARTCLOUD 的推介,相信能让更多朋友感受抽象摄影带来的审美愉悦与惊喜。
问:你还有哪些参展计划?怎样看待抽象摄影艺术的发展趋势?它会对中国审美趣味的变革带来哪些积极因素?
龚燕:目前没有明确的参展计划。近来原本冷门的抽象摄影作品的确受到了有热度的关注,一些艺术展正在邀请我参展,一切随缘吧。
抽象摄影以灵动的方式赋予欣赏者自由无拘束的审美联想,颠覆了中国“教科书式”的说教传统,与倡导自由平等的互联网文明一脉相通,顺应了去权威化、实现个体自由的人类发展与审美潮流。
审美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感悟,不需要说教和标准答案。艺术家需要做的是把内心的真诚通过作品展露出来,与欣赏者平等对话,享受知音相遇的快慰……“自由、平等、真诚”是艺术家与欣赏者交流的关键词。不确定性成就了抽象摄影独特的美,正在影响改变着中国人的审美趣味。
问:最后再问一个小问题,你好象回避刊发个人照片在媒体上,为什么?
龚燕:人生就是一次路过。岁月流逝,作为艺术家有机会留下一些作品,通过作品寻觅知音,以作品承载自己的生命状态和初心,始终向这个世界散发着创作时“走心”的真诚,已经是人生莫大的幸福……我的生活平淡无奇,把几十年的审美感悟和创作激情全部聚焦在了作品上,关注作品比关注我本人更有意义。
关于欧洲时报的相关报道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