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上,来自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的侯志慧、谌利军、廖秋云、庞倩玉、贾一凡、孙文雁、周倩等7名运动员,在举重、自由式摔跤、羽毛球、游泳等赛事中斩获了2枚金牌、5枚银牌和1枚铜牌,“七人出征,全员获奖”。
7月24日,该校运动员侯志慧以抓举94公斤和挺举116公斤,夺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女子举重49公斤级金牌,并且以总成绩210公斤创造奥运会新的纪录。
7月25日,该校运动员谌利军以抓举145公斤、挺举187公斤、332公斤的总成绩,获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举重男子67公斤级比赛金牌,并打破挺举项目奥运会记录。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湖南体育职院”)是一所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和社会体育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国家级)培训基地”“全省中小学体育师资认证培训基地”和“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基地”,建校以来,先后培养出了熊倪、龚智超、杨霞、龙清泉、王明娟、田卿、向艳梅、侯志慧、谌利军等9名奥运冠军,以及唐九红等近50名世界冠军和200余名亚洲和全国冠军,被誉为奥运冠军的摇篮和高端体育人才的基地。
侯志慧、谌利军两位奥运冠军是如何炼成的,一起聆听他们的成长故事吧!
侯志慧: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
1997年,侯志慧出生于湖南省郴州桂阳县梅塘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小时候,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侯志慧和她的姐姐、弟弟成为了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一起在农村生活,因家里孩子多,经济贫困,侯志慧从小就帮着家里下地干农活,练就了强壮的体格和坚韧的性格。
2008年,11岁的她在桂阳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被桂阳三中举重教练李志平发现。从此,她就与杠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了。她的省队启蒙教练陈义阶对于侯志慧的印象十分深刻,在他的记忆里,瘦弱的侯志慧高翻竟然能达到45公斤,爆发力惊人。加上她从小活泼好动,大家都亲热地称呼她“小猴子”。
“小猴子”平时窜得飞快,但一旦进入学习模式,就能瞬间安静下来。她并不像其他运动员那样,只注重日常的训练,在训练的同时,也关注知识的积累。
冯灿一直是侯志慧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据冯灿介绍:“运动员们进来的时候学习底子都比较薄弱,但她就是适应能力很强的那种,凭着端正的学习态度、对知识的渴望,能很快地跟上老师的讲课进度,读书非常用心。”
在湖南体育职院学习期间,她给每一位任课老师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每次上课,她都坐在第一排,每次作业,她都认真完成。”田艳萍老师高度评价侯志慧的专注与用心。
侯志慧从来没有因为训练耽误学习,她一直是老师们喜欢的孩子。侯志慧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加之,善于思考、勤于落实,每次考试,她均名列前茅。“这个孩子朴实、勤奋努力,将来肯定会有作为。”任课老师总是这样评价她。2012年,侯志慧成为湖南省举重队的正式队员,师从“冠军教练”周继红。由于她有天赋又能吃苦,3年后,侯志慧顺利进入国家队。
侯志慧凭着对训练的执着,对文化知识的热爱和超乎常人的耐心、悟性,以绝对的实力参加了2016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暨里约奥运会选拔赛,一举夺得48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冠军,成为该级别里约奥运的第一候选人。那时她才19岁,顺利获得里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2016年里约奥运会,侯志慧因受伤等原因留在了巴西的圣保罗训练营,并未按计划随中国举重队来到里约。这对于这个19岁的女孩子来说,不能不说是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打击。
时间来到2021年7月24日,侯志慧站上了东京奥运会女子举重49公斤级的赛场,但她身上穿着的,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发的比赛服。历经五年的煎熬、自我怀疑和不懈奋斗,侯志慧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为祖国夺得一枚金牌。
站在颁奖台上,侯志慧高举起金牌,面露笑容,国歌奏响时,侯志慧把花束放在领奖台上,肃立迎向国旗升起的方向。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
谌利军:逆风翻盘,我命由我不由天
1993年,谌利军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杨林乡的普通农民家庭。父母以务农打工为生,谌利军父亲身材非常魁梧,跑货运时能轻松拉起500斤货。
2003年,11岁的谌利军被招入益阳市少儿体校。去体校一年后,谌利军爸爸患了脑癌,让一个原本不富但日子还过得去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
爸爸生病后,全家的生计都压在了妈妈肩上,爸爸治病需要花钱,叔叔还有心脏病,奶奶已经年迈。得知一切的谌利军,打算放弃举重训练,打工挣钱,扛起养家重担,却被自己的妈妈“撵”回了体校。谌妈妈最终一个人抗下了一切。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他被选进了湖南省专业举重队,进入湖南体育职院学习。那时,家里条件依然不好,在村里的帮助下申请了特困补贴,母亲也依靠辛苦打工支持着他。“要扛起这个家”,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化作训练中更为努力的付出。2010年,年仅17岁的谌利军在世界青年锦标赛中夺得冠军,初露锋芒。2012年,谌爸爸因病离世,谌利军许久没能从悲伤中走出来。在教练、老师、队员们的陪伴和鼓励下,谌利军再次打起了精神。2013年,他又先后在第十二届全运会和世界举重锦标赛中加冕。2014年他进入国家队。2015年,谌利军再次获得了世锦赛的冠军,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谌利军被视为男子举重62公斤级金牌最有力的争夺者,所有人都等着他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而在当天的比赛中他因试举受伤退出比赛,那年他23岁。
东京奥运会,挺举后谌利军落后对手11KG!似乎,所有人都觉得金牌已经在跟他道别时,最后一举他直接加重到12KG。最后关头,他破釜沉舟,逆势上扬,反超对手1KG,拿下了这枚期待已久的奥运金牌!
“逆风翻盘,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赛后谌利军在微博上的一段发文,而真正令人感动的不仅仅是谌利军绝地反击的勇气,还有他不向命运低头的傲气。
“谌利军夺冠对于在家备战全运会的运动员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激励。让他们知道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去拼尽全力。”在7月24日谌利军顶住压力,逆转对手惊险夺冠后,湖南省举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何国深有感触地说道。
湖南体育职院:创新卓越体育工匠培养模式
侯志慧、谌利军先后出战,接连斩获2金,创造两项奥运会纪录,而这背后是侯志慧下了赛场来不及庆祝夺冠的胜利,先需要进行腰伤的治疗;是谌利军激动地振臂高呼时手臂内部隐约可见的手术伤痕;他们的坚持和奋进让中国举重队成为三大“梦之队”之一,让社会各界开始探寻湖南体育职院育人模式的成功密码,也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湖体人”以强烈的家国情怀,与时代共发展,谱写职教事业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该院突破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困境,借喻“奥运五环”,打造以目标环、机制环、过程环、活动环、评价环为核心内容的“五环模式”,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践行能力、竞合能力、创业能力等多维度入手培养新时代的体育健儿,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体育匠才。“奥运冠军之路坎坷而曲折,培养奥运冠军的道路同样艰辛而漫长。”该院院长谭焱良说,学院卓越体育工匠培养的“五环模式”夯实创新了体育健儿争金夺银之路。悉尼奥运会冠军、该院副院长杨霞指出:“体育运动员不是体力运动员,奥运冠军的博弈实际上是综合实力的比拼。”
正如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的那样,学院从建校伊始就是伴随“五环奥运”而生,其成长的路上,也注定离不开“五环”精神,一代代“湖体人”砥砺传承、团结拼搏、勇攀高峰,用一个个中国体育的世界第一、一枚枚奥运金牌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奏响,诠释着体育人的爱国情怀,如今校园内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榜上近60位冠军的风采就是最好的印证!
END
出品 / 党委办公室
通讯员 /唐璇
编辑/ 潘萱竹
审核 / 胡斌
微信号: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湖南体院官微
发布校园资讯
推广校园活动
服务师生校友
点赞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