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作证 岁月为铭
66载星夜兼程
知识沃土育新人
66载弦歌动地
工院英才做栋梁
时光如水 育人初心依旧
2021年11月18日
我们将迎来大工院66周岁生日!
莘莘学子 万里同心
现在让我们一起乘坐工院时光机
回首往昔66载风雨同舟路吧~
历史溯源
惟楚有材 怡然乐育
大工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
1909年陈润霖在长沙筹建的
湖南私立楚怡初等工业学堂
(以下简称”楚工“)
此后楚工多次搬迁 几易其名
1938年 日寇侵华的战火逼近湖南
楚工西迁至新化白沙洲
即便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
“陈润霖”们依旧磨血兴学 恪守初心
1946年底 楚工迁回长沙
连年招生 坚持办学
从1910年到1951年
楚工累计毕业学生3000余名
“没有楚工学生就没有湖南公路”
楚工学子们用行动谱写了
“工业救国 学以致用”的初心
为新中国建设贡献了大量智慧与汗水
书写了湖南职业教育史上的楚怡丰碑
1951年 湖南省立楚怡高级工业学校
与长沙高级工业学校、新化高级工业学校
等多所学校调整合并 成立湖南工业学校
建校初期
1955年 以原湖南省立楚怡高级工业学校
部分教职人员为骨干
重新组建了湖南工业学校
校址设长沙市坡子街59号
抚今追昔 饮水思源
创建初期 办学环境艰苦
开创者怀着满腔热忱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
积极投入建校劳动
他们手挖肩挑 搬荒山 填水塘
完成14000立方土石
用青春和汗水
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设立实习工厂
1958年 学校决定设立实习工场
仅一台车床 一台钻床 一台电焊机等设备
1959年底 实习工场已拥有23台机床设备
学校正式建立实习工厂
下设木模、翻砂、锻工、加工四个车间
并校更名
1961年9月 省农业机械工业学校
迁来长沙与我校合并
学校更名为湖南机械工业学校
学校改厂
1968年 学校停办
改为长沙第三机床厂
随着生产的发展 工厂试制了
东风40可控硅无极调速摇臂钻床
和Z3025、Z3040*16、Z3080摇臂钻床
同时生产507高射炮平衡机等军用产品
1973年 更名为长沙汽车机修工具厂
1968年至1978年
工厂先后建成了
型铸、加工、机修、装配等7栋车间
复校定名
1978年 学校定名为湖南省机械工业学校
学校重新组建教师队伍
恢复招生 首次招收新生100名
全校师生员工迎难而上
修整和改造教室、实验室
收集、修理课桌
采购实验器材、教学用品等
学校发展获得新生
学校振兴
1987年至1998年
学校实现了
省重点、部重点、国家级重点中专的三大跨越
1989年湖南省机械工业干部中专学校
机械工程师进修大学湖南分校与学校合并
1994年 确定我校办学水平达到A级
我校成为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升格高职
1998年9月 经省机械局和省教委批准
决定将湖南省机械工业局职工大学
与湖南省机械工业学校
合并改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并报国家教委审定
1999年11月18日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庆典大会隆重举行
学校升格为高职 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搬迁新校
2003年 新校区施工建设正式启动
2005年 学校成功实现整体搬迁
校址为长沙市岳麓区含浦大道139号
创新发展
2006年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被认定为优秀等级
2007年 学校立项
湖南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
2008年 学校立项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09年学校牵头成立
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
2011年 学校以优秀等次
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
2015年 学校立项
湖南省首批卓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
2019年 学校被认定为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同年 学校入选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
迈向新征程
2021年,湖南省教育厅将湘潭大学兴湘学院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转设为湖南楚怡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暂定名)有关事项予以公示。
崇文化人数十载
文脉相承续华章
66年来 大工院传承
“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楚怡精神
秉承”立德 敬业 精技 创新“的校训
培育了无数英才
春华秋实六六载
匠心筑梦新征程
未来 让我们继续携手母校
谱写发展新篇
创造更多精彩辉煌!
福 利 来 了
文末留言你对大工院的祝福
留言点赞前10名
可获得工院定制大礼包一份
(内含:工院明信片、钥匙扣、U盘、本子)
留言点赞前11-66名
可获得工院定制礼品一个(样式随机)
统计截止时间:2021年11月18日20点
领取地点:食堂三楼大学生记者团办公室408
整理 |张晨莲刘雪会唐鑫
编辑 |杨莎莎张晨莲刘雪会
校对 |大学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