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初步建成一支数量足够、素质精良、师德高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形成有效支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智力优势,为学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和实现职教本科合并转设后的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教师专业化成长机制不断创新
创新教师专业标准机制,制定《专业教师准入标准》,修订《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明确了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师要求,将正高职称、博士学历学位以及企业能工巧匠纳入学校高层次人才引培范围;创新教师分类培训机制,制定《新进教职工培训管理办法》《实施“老带新”制度暂行管理办法》《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管理办法》,分类轮训提升学校教师队伍能力;创新专业带头人、名师大师培养机制,印发《专业带头人遴选和管理办法》《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实施校内培育提升的专业带头人、名师大师培养工程;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制定《教师绩效考核办法》《教师系列职称评聘办法》,全面实施分类分级评价,贯通教师绩效考核与职称评聘标准,努力实现教师评价“破五唯”;创新教师绩效分配机制,制定并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方案》,明晰各级岗位工作任务,将教师绩效分配与工作量、工作表现、工作质量以及考核情况紧密挂钩,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绩效分配机制。
专任教师引进力度持续加大
为了确保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稳步运转,针对学校学生规模不断增长、专业建设要求日趋提高等情况,学校加大了教师引进力度,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经费,细化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省级及以上技能大师等能工巧匠列入了学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范畴,坚持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重点,统筹考虑其他专业建设急需的教学科研骨干的原则,着重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五年来,通过实施分年度公开招聘计划,招聘新增专任教师200余名,引进高层次人才22人,教师队伍数量进一步充实。
我校举行高层次人才聘用合同签约仪式
分类多层培育机制全面实施
学校认真落实关于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全面实施“岗前培训+在职培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培训培养机制,组织开展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新进教职工培训、教师企业实践等校本级培训,落实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选送国家级访问学者3名,省级访问学者20名,选派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赴美国、德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进行研修,一系列分类型、多层次培训项目的实施,实现教师培训的全员覆盖,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教师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国家、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4项,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人,入围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人、省1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人选1人。
教师队伍结构加快优化
学校坚持引培结合、多措并举,不断优化教师的学历、职称等结构,激发教师发展活力,取得了突出成效。五年来,落实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自评权,全面深化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改革,新增正高、副高职称教师71余人,中级职称教师118人;加大柔性引进人才力度,修订完善《荣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管理办法》,先后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安、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等荣誉教授6名、客座教授17名、兼职教授2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龙卫国、“全国劳动模范”文力、“全国技术能手”杨志等9名技能大师,充分发挥大国工匠、行业专家、企业高管在指导学校专业建设、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联合进行项目研发与技术服务、培养培训青年教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对接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施专业带头人、名师大师培育工程,立项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个,立项建设校级名师工作室10个,专业带头人15个;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新增立项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1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4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团队
供稿:组织人事处
编辑 | 杨莎莎 王露曼 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