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峦叠翠,绿水潺潺,碧空如洗,清风拂面。走进花垣的第一天,我就被感动深深地包围。虽生长在农村,基层工作多年,了解基层的难,体味基层的苦,但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被梦想的力量激荡,被发展的奇迹震撼。
一是没想到花垣干部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如此昂扬向上!——让澎湃的梦想深深扎根大地。
来的路上,我一直想着花垣各级干部历经扶贫之战七年有余,可能非常疲惫,甚至厌倦,在最后关头是否会松劲。但一见面,他们充满自信的灿烂笑容,满含期待的炯炯眼神,瞬间让我周身暖流涌动。突然特别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让他们如此精神焕发?通过交流访谈,慢慢找到答案:他们已与这片热土这方百姓血脉相融,摘掉贫困地区帽子、改变老百姓的生活现状是他们引以为豪的时代责任,“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把个人的价值与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紧密相连,这何尝不是新时代的奋斗精神在十八洞的生动写照。他们话虽不多,却实实在在,令我心潮澎湃!一个乡镇党委书记介绍:他们时时用“三个不会忘记”来勉励自己,给所有党员干部鼓劲加油——因为他们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参与者,历史不会忘记;因为他们的付出,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不会忘记;因为战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群众工作能力大大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大大增强,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组织不会忘记。基层苦,基层累,他们却有如此的站位和境界,我心怀崇敬,激动地说:“确实,组织不会忘记,组织派我们来了,一是为你们加油鼓劲;二是考察表现突出的干部,让每一个有突出实绩的干部有为有位!”
二是没想到县委政府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如此精准落地!——让绿色发展筑牢长富久富的根基。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干部始终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咬定青山不放松,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经验。为防止“令出多门”、力量分散,县里完善了脱贫攻坚作战机制,成立了脱贫摘帽总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政策指导、驻村管理、宣传报道、督查问责5个办公室,产业发展、务工就业、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生态补偿、安全饮水、交通畅通、农网改造、公共服务保障、金融扶贫、发展旅游、东西部协作和社会对口帮扶15个行业指挥部以及12个乡镇指挥部。这些指挥部全部由县级领导挂帅出征,人大政协的所有班子成员甚至退居二线的副县级干部也踊跃成为脱贫攻坚主力军。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整合一切积极资源。创新设立乡镇干部脱贫攻坚绩效奖,充分调动乡镇干部参与扶贫的积极性,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在基层落地落实。县委县政府把产业扶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而且常抓不懈。不止把脱贫攻坚工作当作政治任务,同时作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在脱贫攻坚即将全面取得胜利之时,不是沾沾自喜,而是着眼长远,如何真正巩固脱贫成果,打造适合花垣发展、长富久富的茶叶产业,一年新增种植面积5万多亩,而且发动群众向荒山要地,种上高品质的十八洞黄金茶,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市场,打响品牌。积极争取了华融湘江银行3亿元茶叶培管贷款,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管护茶叶缺资金的问题。
三是没想到创新扶贫工作经验如此鲜活灵动!——让民本情怀彰显在斗贫的一招一式之中。
创新“矿业转农业,老板带老乡,资本变股本,农民成社员”产业发展思路,成功探索“跳出十八洞村建设十八洞产业”的“飞地经济”模式、“突出基层主体,支部引领到位;狠抓科学布点,品牌带动到位;坚持因地制宜,措施落实到位;依托企业带动,利益联结到位”的“四到位”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一亩茶园、一分菜地,一个车间”的易地扶贫搬迁后扶模式……每一个政策的落地,他们费尽心思,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找准实情,精准施策,创新性开展工作。目前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全县茶叶7.4万亩、烟叶2.8万亩、蚕桑3.2万亩、中药材3万亩、特色果蔬10万亩、油茶7.7万亩、湘西黄牛2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67个,并都有龙头企业带动。2019年全县村集体总收入达2074.5万元,平均9.5万元,最高的十八洞村达到118.12万元。干部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成长成才,百姓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受益致富。
四是没想到扶贫工作的聚合力如此撼心动魄!——让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成为现实。
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8.4%下降到0.55%,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的心血与汗水。县委书记罗明以少数民族干部的质朴和执着,亲任一线指挥长,调兵遣将,对标统筹;曾担任过三个乡镇书记的县扶贫办主任吴坚,尽职为县委政府精准解读政策,当好参谋;由矿老板转型成脱贫攻坚的带头人——五龙茶叶公司的龙清泉、德龙牧业的牛司令严德忠、合心农旅发展有限公司的向吉英、苗汉子十八洞公司的石志刚、梓鑫玫瑰合作社的麻玉芹等 33个庞大群体;毅然辞去董事长职务回村任支书的麻兴刚,垫资修路、种茶,父子齐上阵打造万亩茶园;退居二线的干部李叶德,重新创业创建了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兴盛公司;带着资金技术回家创办扶贫车间“七绣坊”—让妈妈回家的返乡青年石佳;从部队转业回来“退伍不褪色”一心扑在扶贫工作的雅酉乡副书记麻昌海;同样从部队转业在扶贫路上摔成八级残疾却越战越勇的龙小清;留守儿童的“妈妈”、抖音宣传大使—— 夜郎坪村支书田金珍 ;把鸡蛋卖到北京的鸡蛋书记猫儿乡豆子村第一书记石林刚;身患癌症却依然坚守扶贫一线的扶贫干部龙桂英;带着身患帕金森病的母亲来扶贫的龙向健;带着孩子一起驻村扶贫的彭霞;没有时间拍婚纱照的扶贫专干张培挺;婚期一拖再拖的扶贫专干张仕岳等等……不胜枚举,纸短情长。他们用铁脚板丈量初心,用宽肩膀担起使命,越是艰险越向前,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脱贫凯歌。
人定胜天谱新篇,绿水青山带笑颜。短短数载,十八洞的蝶变,蜚声海内外,那些“金山银山”的故事正在这个初夏向我娓娓道来。
来源:新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