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院|真材实料,铸就未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走进学院|真材实料,铸就未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1

办学历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其焊接专业1953年开设于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时期,为全国最早设立焊接专业的3所学校之一。现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B-,USNews 材料科学学科最新榜列大陆高校第61位。2011年起,连续入选一、二、三期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材料学、工程学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军用关键材料”入选工信部国防特色学科。学院建有多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和教学平台,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高效焊接技术联合实验室、江苏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现代焊接技术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高效焊接工程中心、江苏省船舶海洋装备表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共享国家级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2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先后涌现出全国焊接领域著名专家沈世瑶教授,全国金属材料知名专家、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刘和法教授,船舶行业及武器装备系统著名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蒋成禹教授,全国特种金属材料领域著名专家谢春生教授等优秀教师。现有教职工14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双聘院士1人、教授34人;拥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江苏省特聘教授4人,江苏省“333工程”科技领军人才、“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骨干等20多人次。

3

学科和专业建设

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同时还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材料加工工程是江苏省“十二五”一级重点学科,新材料及焊接技术为江苏省优势学科一期建设项目船舶与海洋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方向,先进材料及加工技术为江苏省优势学科二期建设项目的重点序列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获江苏省优势学科三期立项建设。学院建有焊接技术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腐蚀与防护、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封装技术、功能材料7个本科专业和方向,其中“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A类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连续4年武书连全国大学学科专业排名数据显示,焊接技术与工程排名第二。同时,“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已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学院实验条件完备、仪器设备先进。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现代焊接技术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高效焊接技术工程中心、江苏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享江苏省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省级优势学科、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列表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4

办学特色

学院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融合“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四位一体,注重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

多年来,学院与国内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一些学术团体、大学与研究机构,保持着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学院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单位,江苏省焊接学会挂靠单位和理事长单位,中国焊接学会“熔焊工艺及设备”、“高能束及特种焊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材料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单位。

5

办学成效

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研究计划、省基础研究计划、省重大科技攻关、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项目15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参与),中国专利银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级学会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300余件;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余篇。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排名(武书连)A+,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工程系学科排名前100。学院在校本科生1488人,其中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403人,留学生26名。2021年学院本科生考研录取率43.91%,其中考入双一流大学比例近60%,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学院优秀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大中型国有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等。

6

升学就业前景

学院在校本科生1488人,其中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403人,留学生26人。2021学院本科生考研录取率43.91%,其中考入双一流大学比例近60%,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学院优秀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大中型国有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等。

近几年学院升学高校:保送及考取美国罗格斯大学、日本群马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日本华侨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7

优秀校友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刘殿宝, 工学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辽宁省“优秀专家”。长期致力于船舶行业先进焊接技术研究,率领创新团队发明并研制成功《新型厚壁大径不锈钢及铜合金管道焊接技术》,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2010年度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发明并研制成功的全套“XXX钢错位同步双面双弧焊接技术”,是我国船舶焊接制造技术的重大技术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攻克大量在建在研我国重大装备和工程核心关键焊接技术,有10多项核心专利焊接技术被授权;完成的《关键结构异种金属焊接技术》(第1)项目获2016年国防技术发明三等奖,被评为 2018年度中船集团舰船及海洋工程先进焊接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入选2019年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侯润石,凯尔达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05年材料加工工程硕士毕业,2009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八届熔焊工艺及设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九届熔焊工艺及设备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强制性产品认证电焊机技术专家组(TC09)成员。公司以第一起草人起草了 GB15579.1-2013《弧焊设备第1部分:焊接电源》、GB/T8118-2010《电弧焊机通用技术条件》、GB/T10249-2010《电焊机型号编制方法》、GB15579.2-XXXX四项国家标准,参与起草了4项国家标准。

产品荣获国防科学技术奖、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殊荣。项目被列入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国内首台套等。各项创新技术申请了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共获得7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覃廷贵,高级经济师,现任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部部长。1988年毕业于镇江船舶学院,1988年加入广州造船厂,历任广州造船厂总装分厂焊接工艺员;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造船事业部质量部检验科副科长、科长,造船事业部安保部副部长、部长,物资部副部长;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

专业解读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品德修养,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焊接技术与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富于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备较强自学能力、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船舶、海工、汽车、机械、核电、化工及国防工业等行业从事焊接工程结构分析、工艺设计与评定、焊接材料、焊接装备及自动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与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连接原理、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焊接自动化基础、机械与力学基础、材料及冶金学基础、电气自动化基础、材料连接原理与工艺设计、焊接结构分析与设计、焊接方法原理与设备。

双语课程:材料焊接性、钎焊、微纳连接、弹塑性力学基础、焊接信息化与智能制造。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江苏科技大学是国内船舶行业唯一具有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校,拥有近70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内为办学历史最长的焊接专业之一。焊接专业是5A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研究经费充足,科研设备齐全,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素质高、适应面宽,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前途光明,就业率始终保持在江苏省高校前列,薪酬也居于学校专业前列,近一半学生攻读研究生,毕业去向多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江沿海地区知名企业为主,从事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

主要就业单位和岗位: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招商局重工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东华汽车实业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研发人员、焊接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王加友,教授,博导,江苏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省“333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高能束及特种焊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焊接学报》编委;日本JSPS特别研究员、群马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焊接工艺与装备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支撑计划1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件(美国专利2);获中国专利银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学会二等奖2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国防科工委优秀博士学位获得者。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方臣富,教授、博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镇江市十佳教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焊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方臣富教授主要承担焊接工艺及设备、弧焊电源及舰船电源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研基金项目、海军装备部型号项目、省(部)及企业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中国国防(军队)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5项,中国机械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领导的科研团队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获一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主讲本科、研究生课程10余门;指导硕、博研究生80余名。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邹家生,教授,博导,中国机械工业教学协会焊接分委会副主任、中国焊接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焊接学会理事长。目前从事新材料及其连接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焊接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等教学、研究工作。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陈书锦,教授,博导,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国家电焊机技术标委会委员;美国肯塔基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焊接过程控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重大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件;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三等奖 1项;主编省重点教材1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挑战杯”竞赛国家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大赛三等奖2项、江苏省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李敬勇,教授,博导,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先进材料连接技术、异种金属连接技术、舰船建造技术等研究;主持承担预研、型号预研、装备建设、重大专项委托等项目50余项,科研项目经费6000余万元;发表论文40余篇;在先进材料连接技术研究、异种金属连接技术、新型焊接技术研究,有色金属在装备建设、轨道车辆等行业应用中的性能评估、结构建造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技术路线。

专业解读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立足地方,服务船舶海洋,面向全国,培养具备厚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系统掌握金属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能够在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文化及环境的前提下,在船舶海洋、汽车、航空、电子电器、化工等行业从事金属材料产品研究和开发、新材料的制备加工、生产工艺设计、技术改造及生产技术管理和经营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工艺与设备、腐蚀学、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专业创新实验、工程图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工程管理及人文艺术类课程。

双语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近代分析方法,金属材料学,涂装工艺。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能系统掌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需的编程、分析、实验、测控、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技能。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宽、需求量大。可在科研院所从事工程材料及新型金属材料、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等的产品开发和研究工作,也可在船舶海洋、机械、电子电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化工、冶金、建筑、轻纺、军工等企业从事材料制备、材料选择与应用、材料质量与性能检测、材料的腐蚀与防护机理、涂料生产、涂装工艺、电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程应用及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从事本专业相关的理论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毕业去向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江沿海地区,从事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

主要就业单位和岗位: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研发工程师、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工程师、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工程师、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扬州五亭桥缸套有限公司(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吉田建材YKK(苏州)有限公司(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江苏科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江苏中铁山桥重工有限公司(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瑞声科技股控有限公司(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许俊华,教授,博导,“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理事;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员。主要从事铝合金激光增材制造、物理气相沉积硬质陶瓷薄膜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项目1项,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1项,江苏省工业支撑项目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EI收录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王宇鑫,博导,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培养对象,《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和《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青年编委;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金属材料的腐蚀与表面防护,新型金属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高端外专引进计划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美国发明专利1件;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主持江苏省级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培育)1门,主编教材及教参2部。

专业解读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必备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及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能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等因素,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合作与交流技能、国际视野,具有较强不断学习和适应专业技术发展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塑性成型原理、材料成型设备及自动化、塑性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现代模具制造技术、金属塑性成型原理、金属材料学、材料成型设备及自动化、金属轧制工程学、金属挤压与拉拔工程学。

双语课程: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机械、冶金、船舶、交通、航空航天、电子、建筑等企业、科研院所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毕业去向多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江沿海地区为主。

主要就业单位和岗位: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研发工程师、材料工程师、腐蚀防护工程师)

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材料工程师、腐蚀防护工程师)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材料工程师、腐蚀防护工程师)

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工程师、材料工程师、腐蚀防护工程师)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材料工程师、腐蚀防护工程师)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工程师、材料工程师、腐蚀防护工程师)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材料工程师、腐蚀防护工程师)

扬州五亭桥缸套有限公司(材料工程师、腐蚀防护工程师)

吉田建材YKK(苏州)有限公司(材料工程师、腐蚀防护工程师)

江苏科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材料工程师、腐蚀防护工程师

江苏中铁山桥重工有限公司(材料工程师、腐蚀防护工程师

瑞声科技股控有限公司(材料工程师、腐蚀防护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芦笙,教授,博导,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高校材料学科实验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铸造分会委员,省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工程分会常务理事;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船舶材料、表面工程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外专局科技项目等20多项;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3项;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5件;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师德标兵等奖励。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李瑞峰,教授,博导,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博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焊接专委会理事,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材料激光表面改性及增材制造技术,先进材料连接技术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教育厅重大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件;获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专业解读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品德修养,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富于创新精神,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及电子技术、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聚合物表征与测试、聚合物合成原理与工艺、涂料与胶粘剂、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工程管理及人文艺术类课程。

双语课程:高分子材料改性、涂装工艺。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船舶、汽车、电子、建材、石油化工、医疗、航天航空、国防等行业从事聚合物合成、高分子材料制备、成型加工及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

主要就业单位和岗位:

太仓科益精密模塑股份有限公司(高分子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分子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江阴邦特科技有限公司(高分子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江苏翔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分子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星科金朋半导体(江阴)有限公司(高分子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分子材料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晏超,博士,教授,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现任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江苏省科协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导热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科技大学青年科协主席。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能源存储和转化方面的应用等研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横向项目。在Advanced Science, Nano Energy, ACS Nano等顶级国际期刊上发表前沿研究论文1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6篇,3篇热点论文,1篇获美国MRS年度最佳论文)。是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国际顶级期刊审稿人。申请了两项韩国专利和一项美国专利,8项中国专利;参编由Wiley、RSC和Springer出版的三部英文专著。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高延敏,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分子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粘合剂、先进船舶涂料、油墨、材料剖析等方面研究,主持或主要参加完成科研项目40多项,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镇江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腐蚀防护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专利240余件,出版专著2部。

专业解读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电子封装技术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品德修养,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微电子制造和材料加工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富于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备较强自学能力、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电子学基础、材料连接原理、微连接原理与方法、电子封装结构与工艺、电子制造技术基础、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电子工艺材料、电子组装技术、电子封装可靠性理论与工程、连接装备及自动化、工程管理及人文艺术类课程。

双语课程:微加工工艺、封装热管理。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IT、电子封装材料、电子封装技术与工程等相关行业,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军事电子设备、视讯设备等的器件和系统制造,以及电子封装材料、电子封装设备、电子封装工艺等企业和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封装测试、产品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毕业去向多以上海、江苏、浙江等沿江沿海地区为主,从事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

主要就业单位和岗位:

中节能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华天科技(昆山)电子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沪士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晶澳(扬州)太阳能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吴铭方,教授,博导,江苏省特种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省造船工程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主任;日本钢管津制作所研修1年。主要从事先进材料及特种加工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件,转让2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王凤江,教授,硕导,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美国亚历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后,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访问学者, 讲授《微纳连接技术》、《封装可靠性》等本科和留学生课程。主要从事微纳连接及其可靠性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教研教改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件,转让1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起草国家标准1项;参编教材1部。

专业解读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功能材料专业

功能材料专业为国家特设专业,是在国家新兴产业结构调整下应运而生的,是多学科领域的跨学科专业。功能材料在国内外发展迅速,新工艺层出不穷,随着相关研究和技术的进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继续升学和出国深造的前景广阔。本专业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就业面宽,能够从事功能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性能检测等工作。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具备坚实的功能材料物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掌握功能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加工和相关器件制备、应用、开发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及相互关系,特别是以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为特色、涵盖功能材料和电子元器件相关领域所需的工程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强,较强自学能力、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功能材料工程基础、固体物理、电子器件物理、材料制备及成型原理、薄膜物理与技术、功能材料学、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材料物理性能、电介质物理、器件结构与设计、工程管理及人文艺术类课程。

双语课程:薄膜物理与技术。

二、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功能材料特别是在电子材料与器件领域从事微电子、光伏、生物医用、电磁等功能材料及器件方面的科研、技术开发、检测、工艺、设备、生产及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名师风采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徐玉松,教授,硕导,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特种冶金专委会、冶金反应工程专委会委员,国家船舶材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研究生教指委委员,江苏省金属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金属基复合材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永钢集团科技副总工程师(技术顾问),《热加工工艺》期刊编委。主要从事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电渣冶金、电磁搅拌、特种钢冶金工艺及高性能材料等研究;主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子课题3项、省部级科技攻关及产学研项目5项,参与完成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1项;获教育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三等奖3项。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黄赛芳,教授,博导,江苏省特聘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深蓝杰出人才,功能材料系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无机功能材料及器件方向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包括牙科材料/生物陶瓷、电催化材料、发光材料及固态发光器件、能源材料及固态储能器件等。

主持江苏特聘教授人才计划项目、江苏科技大学深蓝杰出人才项目、海外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等项目,并曾主持新西兰国家基金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澳大利亚同步辐射中心和澳大利亚国家核科技组织(ANSTO)的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新西兰国家科学挑战基金项目等多个项目。曾受邀作为澳大利亚ANSTO 中子散射项目评审专家、新西兰商业创新和就业部(MBIE)项目评审专家、20余国际期刊的审稿人,是包括英国化学会、美国陶瓷学会、新西兰皇家学会、中国化工学会等专业学会会员。在包括Angew. Chem. Int. Ed.、J. Am. Ceram. Soc.、Cryst. Growth Des.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被引1000余次;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受邀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作主题报告和特邀报告多次。

联系我们:

0511-84401183

学院网址:

http://cailiao.just.edu.cn/

江苏科技大学欢迎你

主题策划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编辑:曹子成

审核:茆辰井升平

素材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微信小程序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江苏科技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走进学院|真材实料,铸就未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