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学院办学历史
01
PART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其焊接专业1953年开设于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时期,为全国最早设立焊接专业的3所学校之一。现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B-,USNews 材料科学学科最新榜列大陆高校第61位。2011年起,连续入选一、二、三期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材料学、工程学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军用关键材料”入选工信部国防特色学科。学院建有多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和教学平台,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高效焊接技术联合实验室、江苏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现代焊接技术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高效焊接工程中心、江苏省船舶海洋装备表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共享国家级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学院师资力量
02
PART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先后涌现出全国焊接领域著名专家沈世瑶教授,全国金属材料知名专家、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刘和法教授,船舶行业及武器装备系统著名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蒋成禹教授,全国特种金属材料领域著名专家谢春生教授等优秀教师。现有教职工14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双聘院士1人、教授34人;拥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江苏省特聘教授4人,江苏省“333工程”科技领军人才、“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骨干等20多人次。
专业学科特色
03
PART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A类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连续4年武书连全国大学学科专业排名数据显示,焊接技术与工程排名第二。
1.专业定位
专业面向船舶、海洋工程、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焊接工艺设计、焊接结构设计、智能焊接等专业知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历史沿革
本专业始于1953年上海船舶工业学校,属全国焊接老三校。1978年升格本科,先后立项省级特色专业、品牌专业、重点专业类(材料类)和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专业隶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为省优势学科;“军用关键材料”为工信部国防特色学科;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特色优势
(1)服务国家战略,船舶特色鲜明。对接海洋强国、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深度融合国防、船海等行业,培养船企60%以上焊接中坚骨干,杰出校友攻克了航母、核潜艇等关键焊接技术,被誉为全国“船舶焊接黄埔军校”。
(2)强化创新实践,办学实力领先。依托国家特色专业和教学实践平台,科研反哺教学,培育卓越创新人才。学生获挑战杯国赛一等奖3项,70%毕业生获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专业排名全国第二(武书连2016~2019)。
深度解读
1
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品德修养,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焊接技术与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富于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备较强自学能力、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船舶、海工、汽车、机械、核电、化工及国防工业等行业从事焊接工程结构分析、工艺设计与评定、焊接材料、焊接装备及自动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与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连接原理、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焊接自动化基础、机械与力学基础、材料及冶金学基础、电气自动化基础、材料连接原理与工艺设计、焊接结构分析与设计、焊接方法原理与设备。
双语课程:材料焊接性、钎焊、微纳连接、弹塑性力学基础、焊接信息化与智能制造。
2
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江苏科技大学是国内船舶行业唯一具有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校,拥有近70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内为办学历史最长的焊接专业之一。焊接专业是5A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研究经费充足,科研设备齐全,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素质高、适应面宽,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前途光明,就业率始终保持在江苏省高校前列,薪酬也居于学校专业前列,近一半学生攻读研究生,毕业去向多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江沿海地区知名企业为主,从事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
主要就业单位和岗位: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招商局重工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东华汽车实业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焊接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研发人员、焊接工程师)
3
名师风采
王加友,教授,博导,江苏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省“333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高能束及特种焊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焊接学报》编委;日本JSPS特别研究员、群马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焊接工艺与装备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支撑计划1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件(美国专利2);获中国专利银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学会二等奖2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国防科工委优秀博士学位获得者。
方臣富,教授、博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镇江市十佳教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焊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方臣富教授主要承担焊接工艺及设备、弧焊电源及舰船电源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研基金项目、海军装备部型号项目、省(部)及企业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中国国防(军队)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5项,中国机械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领导的科研团队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获一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主讲本科、研究生课程10余门;指导硕、博研究生80余名。
邹家生,教授,博导,中国机械工业教学协会焊接分委会副主任、中国焊接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焊接学会理事长。目前从事新材料及其连接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焊接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等教学、研究工作。
陈书锦,教授,博导,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国家电焊机技术标委会委员;美国肯塔基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焊接过程控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重大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件;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三等奖 1项;主编省重点教材1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挑战杯”竞赛国家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大赛三等奖2项、江苏省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李敬勇,教授,博导,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先进材料连接技术、异种金属连接技术、舰船建造技术等研究;主持承担预研、型号预研、装备建设、重大专项委托等项目50余项,科研项目经费6000余万元;发表论文40余篇;在先进材料连接技术研究、异种金属连接技术、新型焊接技术研究,有色金属在装备建设、轨道车辆等行业应用中的性能评估、结构建造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技术路线。
办学成效
04
PART
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研究计划、省基础研究计划、省重大科技攻关、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项目15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参与),中国专利银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级学会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300余件;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余篇。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排名(武书连)A+,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工程系学科排名前100。学院在校本科生1488人,其中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403人,留学生26名。2021年学院本科生考研录取率43.91%,其中考入双一流大学比例近60%,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学院优秀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大中型国有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等。
联系我们:
0511-84401183
学院网址:
http://cailiao.just.edu.cn/
江苏科技大学欢迎你
主题策划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编辑:曹子成
审核:茆辰井升平
素材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