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 来看江苏二师老师品主席诗词,讲党史故事①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学党史 | 来看江苏二师老师品主席诗词,讲党史故事①

精彩推荐

1.最新版!《高等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四版)》公布

2.@江苏二师人 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VR电视馆上线啦!

3.@江苏二师人 “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网上展馆上线,速来围观!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峥嵘岁月里,一路苍茫,一路坎坷;一路忠心赤胆,一路可泣可歌;一路抛洒鲜红的热血,一路收拾破碎的山河。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于披荆斩棘的革命征途中,书写于血与火的战场,再现了中国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画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推出“毛泽东诗词背后的党史故事”系列栏目,选取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28年间毛泽东的21首诗词,由团委书记刘姝主讲。

掌上千秋史,笔下有雷声。品主席诗词,听党史故事。让我们跟随刘姝老师,一起学习。

第一集:掌上千秋史

第二集:骄杨直上九重霄

第三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文字摘要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第一集:掌上千秋史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杰出的诗人。

诗词作为主席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浓缩和艺术载体,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初心。读其诗词,不仅能回溯历史,重温“九死一生如昨”的峥嵘岁月,更能领略在20世纪风云变幻的神州大地上,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创建伟业的精神与情怀,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和使命。

毛泽东的诗词很多都创作于披荆斩棘的革命征途,书写于血与火的战场。用主席自己的话说,是“在马背上哼成的”。一个“哼”字,道出万千风流与胆魄。这些“在马背上哼成的”诗词,从创作缘起、描述对象到思想内容,真切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军民如火如荼的斗争风貌,艺术地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的历史长卷,勾画了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壮大的轨迹。

以诗为媒,跨越时空。用“诗史合一”的态度赏析毛泽东诗词,以创作时间为线索,循着党史来品读,可收“左图右史”之功,对历史背景和诗人心境有更深邃的洞察。

如今,我们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前期探索的基础上,“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已经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我们也站在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节点,正继续前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第二集:骄杨直上九重霄

1920年,杨开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这年年末,她与毛泽东结婚,结为革命伴侣。从此,杨开慧一直协助毛泽东开展革命工作,并在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名女性党员。

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时,正值湖南早期党组织创建,是毛泽东最忙碌的时候。就在1921年的夏天,新婚不久的毛泽东,和其他十几个年轻人,拿起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武器,以改天换地的气概,在上海悄悄揭开了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一幕——成立中国共产党。这艘小小的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今天已经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在毛主席的诗词里只哭过四次,有三次都和杨开慧有关。只有在提到杨开慧的时候,他才表现出彻底的温情脉脉,无依无靠,情深若此,发人幽思。由此也可以想见杨开慧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开展井冈山根据地斗争,杨开慧则独自带着孩子回到长沙板仓进行地下斗争。

1929年3月,已经一年多没有丈夫音讯的杨开慧,在《国民日报》上看到朱德妻子伍若兰被杀后挂头示众的消息,预感到处境的危险。于是,她提笔写了一封托孤信,并把信藏于长沙板仓住所的墙缝里。直到1982年,在板仓修缮杨开慧烈士故居时,这封信才被发现。

此时距离杨开慧牺牲已经过去52年,毛泽东逝世也已经有六个春秋,主席直到去世都不知道有这些书信的存在。手稿已经被岁月侵蚀得陈迹斑斑,一位女性的爱情火焰、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就这样在黑暗而狭小的空间里独自燃烧了半个多世纪。

杨开慧没能等来革命胜利的日子,但今天每家每户的孩子都如她在“托孤信”中所愿,“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于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第三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于1925年秋,此时的毛泽东正处于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向武装革命的实践者和领导者的过渡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运动,工人阶级反帝斗争迅猛发展,国共合作取得积极成果,却又暗潮涌动的时期。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以英文补习班的名义召开。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权,该由谁掌握?

毛泽东参加完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于同年2月回到湖南家乡韶山上屋场。在韶山的半年时间里,他大力组织、发动了以韶山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创建了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中共韶山支部。192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长沙逗留一些日子后,于同年9月去大革命策源地广州,参与国民党二大的筹备事宜。

《沁园春·长沙》就是在上述时代背景和具体处境下写成的。196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回答《毛主席诗词》英文翻译的一些问题时,曾解释说:“‘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是指:在北伐以前,军阀统治,中国的命运究竟由哪一个阶级做主?”表面上看,这是对大自然的质问, 而事实上这是对现实人生的严峻挑战, 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否定。这一“怅”一“问”饱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感受,凝聚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百姓疾苦的深深忧虑,在复杂形势下又始终对革命热烈、乐观、奋斗的情怀,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去向、前途的辩证沉思和探索实践……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素材来源|青春苏二师

本期编辑|张程祎

责任编辑|崔思瑶

指导审核|黄静波

爱的四连走一波,二师靓仔欢乐多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党史 | 来看江苏二师老师品主席诗词,讲党史故事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