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师
节
快乐
教师对大学和学生意味着什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不是头衔,而是领路人,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能力,更是昭示了不凡的品格和追求,引导和鼓励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昆山杜克大学,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用他们对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倾情付出,揭示了教育的真谛: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师节之际,九位同学写下与师长的交往片段。谨此祝昆山杜克大学的每一位老师,节日快乐!
To 郭思齐
认知神经科学副教授
作为心理学专业第一波“吃大闸蟹的人”,我有幸成为了专业内所有课程的第一波体验者。从大一至今,我几乎修遍了所有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课,而提到让我感触最深、收获最大的教授,那必然就是教授神经科学的郭思齐教授了。
或许郭老师也不会想到他的“佛系随性教学大法”,居然会让他当时班上的小透明感念至今:上 NEUROSCI 212 认知神经科学时,每节课都有密集的《自然》论文来“偷袭”我,大多时候,我都只能一边听着郭老师滔滔不绝地引用各种前沿论文和知识点,一边点头、微笑,一度以为自己将以“毫无收获”的下场灰溜溜地离开这节课,可就是在这一次次的“偷袭”里,我居然神奇地将认知神经科学里的深奥知识都串了起来。
期末作业的文献综述更是难度拉满,为了显得自己“专业一点”,我整理了十几篇论文,在焦头烂额的期末周,我惊奇地发现看这些高深的论文是一种放松,每多看懂一点都是对我的鼓舞。就是在读那一篇篇论文的时候,我发现,原来我已经在郭老师的推动下彻底走出了舒适圈。
正是郭老师在课堂上对我们的“放飞”,成就了我在专业领域的更进一步。虽然当时在课上的我很少发言和参与,但在结课后我才意识到,郭老师在专业领域的见解和热爱,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我。
今年的教师节,想真情实感地写下这些文字给我们最可爱的 Chai!!!
眭婉莹
To Kaley Clements
媒体与艺术助理教授
在大一一年通识博雅教育的过程中,Kaley Clements 教授的课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媒体艺术专业的启发。在课堂上,Kaley 十分注重我们对影像作品的批判分析能力,鼓励课堂上每一个人都表达自己对于同学作业或名家作品的理解和观点,从而提升学生对影像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同时,Kaley 还非常幽默风趣,会在课堂上用“美式笑话”来拉近我们与“艺术”的距离。他打破了我心中“艺术家难以接近、艺术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还记得在 MEDIART103: 动态影像入门课上,我时常担心自己因为缺乏系统性的摄影知识而做不好影像作业,是 Kaley 在作业反馈中的耐心指导与鼓励,使我坚定了在媒体艺术的学习中大胆创作、探索的决心。
曹嘉迅
To Italo Simonelli
数学高级讲师
上课能随时开点跟课堂内容相关的玩笑,时不时调侃下自己与现代产品之间的“代沟”,一把年纪了却还能开始学习一门新乐器……这样豁达快乐的教授可不多见。但是,在 DKU 却有这么一位可爱的教授满足了以上所有特征,他就是口音十分好听的数学教授 Italo Simonelli。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2020年的秋季学期。第一眼见到他,感觉 Italo 怕不是一位从古希腊或者古罗马时代穿越回来的贤者:有一头散而不乱的古希腊风格卷发,深邃的眼神令人感到他仿佛无尽的智慧,从上到下散发着一种睿智感。
我很喜欢上他的课,下课之后也经常去找他问问题,一来二去,我们就成为了“忘年交”,经常一起聊天。后来今年过年的时候,我还跟他小聚了一次,我们在大渔湾吃了一顿饭,边吃边聊。
在我最低迷的时候,他愿意主动和我聊天,用自己的人生智慧开导我。那时,他刚购买了一把古典吉他,打算学一门新乐器,让我不禁感叹“这样的生活态度,没多少人能比啊!”
除了学习乐器,Italo 还努力地学习中国武术。去年,他在学校跟着体育老师们学习太极,现在水平已经到了行云流水的程度。他曾提到想学咏春,但自己在地图上面没有发现一家咏春拳馆。我立马掏出了手机帮他搜索,找到了一家,他赶快拿出纸笔记录了下来,还感谢我。
大一的时候我已经把他教的三门课全部都上过了,所以之后我估计没有机会再上他的课了,这是个小遗憾。最近,我去“蹭”了一节他的课。讲台上的他还是一样认真,看到我进来还微微一笑。不过由于我要赶班车,没等到下课我就先走了。后来据朋友说,Italo 下课后还问我去哪里了。也许这就是珍贵的忘年交吧!
杨凯歌
To 李聪
语言文化中心中文讲师
十二个小朋友有幸跟着李老师上了一整年的日语课,过去的一年充满着欢声笑语和各种奇妙的回忆。作为“资深老二次元”的他,在我们看来完全没有令人生畏的师长模样,倒像是一位亲切、友善的朋辈。
李老师作为在“游戏化语言教学”方面颇有心得的学者,在生活中也贯彻着他的研究理念——换句话说就是有趣、爱玩。他会和我们一起看电影、打游戏、烤章鱼小丸子,研学旅行时在日料店“威逼利诱”我们用日语点餐、把日语中的单词和语法做成桌游一样的卡片,让我们在玩乐中加深对难点知识的记忆。我们私下总是戏称,日语班的同学们已经从“李老师的学生们”转变成了“李老师的孩子们”。到现在都还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我们因为口语考试没考好而惴惴不安,但还是厚着脸皮到李老师家里去“做客”(其实就是去打桌游),没想到的是,一进门迎接我们的是张欣老师烤的蛋糕,还有狗狗的“热情拥抱”——在此插播一条祝福,今天是张老师的生日,祝张老师生日快乐!
亲爱的李老师,我们想对你说:いつもいつもありがどう!(一直以来感谢你)
日语班的同学们
To William Winner
环境科学教授
在上 Winner 教授的第一堂课前,我既期待又紧张,但所有不安都在 Winner 教授出现后烟消云散:“Hello students! Welcome to class!(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我的课堂)” 他说着,微笑着,嘴角上扬,有邓布利多校长般的神秘和庄严,有圣诞老人一样的和蔼和慈祥。这个自然又温馨的小桥段,在后来七周的每个早晨,都会准时出现。
Winner 教授喜欢和学生交流,话题涉猎范围极广,人也非常和蔼可亲,没有架子。去年美国疫情正严重不能出门的时候,Winner 教授提到他想去海边,于是他就穿着沙滩服,戴着遮阳草帽给我们上课。他喝水的时候,我看到玻璃杯上还印有一棵可爱的椰树。
谢谢你 Winner 教授,让大一那个紧张的我融入课堂、关心环境、体验文化,感受温暖而有趣的灵魂。
刘春宇
To 徐维静(Vivian)
媒体与艺术助理教授
喜欢 Vivian 似乎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人人都爱她。
我对她的第一印象是她的微信头像,短发被别在耳后,露出下半被剃光的部分,眼睛向下睨着镜头,每一个像素点都仿佛在喧嚣着:“我超酷,我很凶。”而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却让我感受到了她的温暖和友善。在之后的相处日子里,她把我从愚昧无知带向光明璀璨。当我因为踏出自己的舒适圈而饱受着痛苦地自我否定、身边所有人都跟我说“放弃吧”的时候,是她从自己紧巴巴的日程表里挤出一个又一个小时,给我讲最简单的逻辑和习题;是她在我崩溃的时候给我打电话,边安慰我边听我嚎啕大哭。她跟我说,孩子,没关系的,这只是一个你不擅长的领域而已,你未来的路还长呢。她给了我最温暖的怀抱和最坚定的信仰,在晦暗的日子里,是她帮我捡拾起那一地的碎片,成为我最亮最亮的光。抛开她出众的能力和一切辉煌的成就,就这么站在我面前,她给我的安全感,让我觉得自己永远不会倒下,这是我觉得为人师者能做到的最伟大的事情。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呆在一起,她给我讲课,A4纸写满了一张又一张。今年,我与她分隔两地,可我知道,想念最会绵延,它终会抵达。
周书苑
To 曾召金
历史学助理教授
进入 DKU 后,我印象最深的老师当然是我的学术导师曾召金教授。他经常能准确地猜到我的学术意向和就业想法,会主动询问我近期的学习情况,并指导我制定选课计划。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对经济学感兴趣,但苦于不了解其真正内核和学习经济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是曾教授在课外实践传授给我许多知识与见解,让我不再焦虑。在大一的小学期课程中,我修了曾教授所讲的“美国经济史”,在这期间,曾教授带我们去上海参观了美国领事馆上海中心,为我们提供了与领事馆官员交流、讨论的机会,让我大开眼界、收获颇丰。
段宇涵
To Kim Hunter Gordon
中文和表演研究助理教授
我和 Kim Hunter Gordon 教授相识在他的 HIST103近代中国史课上。在学校众多喜爱中国文化、精通中文的外国教授中,Gordon 教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他对苏州话和昆曲的热爱。有一次,他在课上放了昆曲《西厢记》,我听得半知半解,但一转头就看见 Gordon 边看戏边哼曲,间或在某处大笑或皱眉,着实让我大受震撼。后来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时,我采访到一位与 Gordon 相熟的曲社老师,也因此看到 Gordon 教授扮演的柳梦梅,其扮相身段唱腔甚至让人看不出他是“老外”。除此之外,他对中国深刻的了解和对中外文化独到的观察视角也让我在他的课上收获颇丰。
初航
To 赵鹏(Peter)
体育教练
第一次见到 Peter 老师是在足球社第一次社团活动时候。作为一个足球迷,我梦想着大学一定要进足球校队,而 Peter 就是校队的教练。当时,我们围成一圈听 Peter 老师介绍学校足球队,然后轮流自我介绍。我看着周围的同学身经百战的模样,不由紧张起来。但是 Peter 老师嘴角含着笑跟我说:“不要紧张啊,大家就是一起踢踢球玩玩,别那么拘束呀!”他眼神里有一股长久锻炼的英气,还有一种足以让人安定下来的柔和,于是我很快就放松了下来。
后来有幸和 Peter 老师在八人制足球赛进了同一队,一起并肩作战过,我也顺利通过了考核,进入了 Peter 教练的校足球队,还上了老师的足球课,力量训练课等等……很幸运,我在 DKU 遇到了 Peter 老师。
汪骁远
祝所有老师节日快乐!
策划&编辑:李蔚然、王美璇
出品:昆山杜克大学传播部、昆山杜克学生媒体中心
▲向上滑动
昆山杜克大学
杜克教育 中美经历 国际视野
dukekunshan
昆山杜克大学
Duke_Kunshan
长按右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