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二师做老师是怎样一种体验?听听他们怎么说……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在江苏二师做老师是怎样一种体验?听听他们怎么说……

精彩推荐

1.教师节谈教师培养,江苏二师党委书记王仁雷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2.江苏二师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大江南北,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3.教师节,向江苏二师校园里最可爱的人致敬!

日前,在江苏二师第37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教师代表们回顾各自经历,畅谈从教感受,共话学校发展。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几位老师的从教感言吧!

TEACHER'S DAY

科研处处长章飞

教龄满30年代表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不觉从教30年了,还真有点伤感,老了。我就说3点感想吧!

1.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今生无悔

30年前,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我,以小学教师的身份任教县中,实属无奈。但几年教书生涯,还真爱上了这个职业,身上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教师印记。

说句老实话,教师是个不错的职业。除了大家常说的稳定、传说中的3个月假期、桃李满天下教师好办事,我想,吸引我的还有下面3点:

一是简单。学校人际关系简单,学术讨论,不分长幼,无关职务,处处洋溢着宽容、民主、自由的气氛。

二是年轻。天天和年轻人在一起,逼着自己不断学习,永葆向学之心;和年轻人在一起,心态也变得年轻。

三是成就感。这份成就感,相信大家时有感受。酣畅淋漓地上了一节课,看到现在学生的进步,听到过去学生的好消息,节日收到学生的祝福,自己难免有点激动和自豪。有人说,课堂上,教师是带光的,我挺享受这种感觉。

2.教学是门学问,需要研究

刚做老师那会儿,年轻、不知事,想想自己是国内顶级数学专业的毕业生,教个高中,还不是很轻松的事。可真不是那么回事,自己感觉挺简单的,可学生还是问题多多,双方想不到一起去。这些失败,促使自己开始了教学研究。

教学,一定意义上就是引领学生成长。引领学生成长,你得知道学生现在何处,这就是学情分析;你得明白希望将学生带到何处,这就是目标分析;你还得清晰地了解如何将学生引导过来,这就是路径设计与方法选择。将学生引导到目的地,方法多样,境界不同。生拉硬拽,费时费力,苦不堪言;牵住牛鼻子,牛配合着你,否则它自己不舒服,因此,双方轻松多了,但毕竟还是你牵的;弄点青草,沿途引着,不经意地也到达了目的地,牛的感受可能就会好一些,但毕竟这条路是你给的;如果能设计一些任务、活动,在任务的解决过程中,学生自主地寻求知识解决问题,这又是另一个境界。

教学中需要在判断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灵活选择适切的路径与方法,这些都需要研究。何况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信息时代,静态的知识和资源,处处皆是,作为教师,不再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等。这些都给我们以新的挑战。当然,教学研究并不高深,更多的需要责任心和爱心,没有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的我,好像也就2-3年,也就成为一个比较优秀的教师了。

3.大学教师,更需要科研

大学是科技、文化的策源地,不做科研有点说不过去。

大学做科研,各级部门都鼓励,做科研的老师不吃亏。

教学需要科研支撑。科研可以更好地了解知识的生长过程,解释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科研过程中发现的困难、突破的过程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科研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不同程度地介入,通过引领学生做科研更为快速地促进学生成长……

科研赢得尊重。赢得学生的尊重。举个例子,以前数信院学生毕业聚餐,学生、特别是女学生,最喜欢毛伟老师敬酒,为什么?毛伟当然个子比较高,有点帅,但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毛伟是科研达人。当然,做科研也会赢得同事的尊重,很多老师都和我们科研处打交道,某个科研高手过来了,我们老师常羡慕地相互交流,这就是xxx。但愿,尊重科研的氛围更浓一些。我们年轻的时候,积极科研;精力不济了,带着学生、团队做科研;实在不济了,想着法子多支持做科研的年轻人。

当然,作为从教30年老教师的我,属于后者,力所能及做点教学研究外,更希望对年轻人做科研提供点服务而已。

文学院教授邓子勉

“三育人”先进个人代表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今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作为校“三育人”入选代表发言,自己感到十分的荣幸和快乐!

我是2000年调到教育学院的,能够从事教育工作,这是我的理想。感谢教院暨二师这个舞台,使得自己在教师这个职业方面有所成长,有所进步,有所成就。转眼之间,已过了二十多年,其间目睹了学校发生的巨大变化,由职业培训为主的教学单位,已变成了一所普通本科学校,随着这一办学性质的转变,近几年来,学校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既表现在教师的教学上,也表现在治学的理念上;既表现在教学的管理上,也表现在后勤的保障上;既表现在学生的培育上,也表现在校园的建设上。凡此种种,学科在不断地完善,观念在不断地转变,方法在不断地更新,手段在不断地强化,用日新月异来表述,这是不为过的,也是令人振奋不已的。

作为一所转型不久的新学校,会不断地面临着各种新问题,诸如接踵而至的各类评估,或多或少地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回首转制以来的教学工作,我们的所作所为,虽然多属于朴实无华的琐碎小事,却处处关联到学校方方面面的事务,其间的成功与失败,得意与沮丧,欢欣与挫折,至今历历在目,体验到的是同事们彼此间的帮助与扶持。深感老学校有老学校的特点,新学校有新学校的魅力,作为一所新学校,压力多,但动力也多,变压力为动力,就会有生机,有活力,有希望,有未来,这是我们的期待。

作为一名二师人,在教书育人中成长强大,是每一位员工的心愿。每时每刻,我见到了老师们的努力,为了备好一堂课,在反复研读着教材;为了各种科研项目,在翻阅,在奔波,在创新;为了完成某一紧急任务,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日。在教学与科研方面,人人在拼搏,在努力。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坚持学做结合、上下联动、内外协调、破立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严于律己,切实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如同美化、亮化、净化我们的新校园一样,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为建设亮丽、幸福、伟大的中国梦,不断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我们的承诺。

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蕾

新晋职称代表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作为新晋教授代表,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想和大家做一些分享和交流。

土生土长的二师学生。1999年的今天,我来到古都南京求学,加入了江苏教育学院大家庭,在教院四年求学的日子里,遇到了很多德才兼备的好老师,给予我充分的学术滋养和情感支持,至今难忘师恩。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母校又张开双臂接纳了我,让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工作15年来,从助教、讲师到副教授、教授,我深深感恩,感恩母校领导对我的栽培、师长对我的关怀、学生对我的信任。我相信,今天在座的诸位老师中,有很多跟我一样,求学在此、工作在此并对二师有着深厚感情的老师,我们更有一批名校毕业、加入二师团队的教师,随着学校机制体制不断健全完善,我们有信心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服务、建设好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蓬勃发展的二师速度。从1952年建校起,近70年来数代人秉承“崇德敬业、求真创新”的校训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范精神,高举师范大旗,不忘师道初心,牢记育才使命,为江苏教育战线输送了20余万名合格人才。身为二师人,我清楚地记得,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江苏教育学院转设为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从此学校走上了新征程,近年来,在王仁雷书记、王建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齐心努力下,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评估难关,在此过程中,潜能不断激发,成果有目共睹,蓬勃发展的二师速度,让每一个二师人感到自豪。

勇往直前的二师气度。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师范专业认证不断推进。在2021年职称评定中,学校给了我们莫大的信任和专业的肯定,在个人职业生涯上强力助推。作为新晋职称人员,我们更要在学校发展转型的关键时刻,善作为有担当,为学院和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不畏困难,不计得失,勇往直前,勇当先锋,展示二师人的气度和担当,共同成就二师高光时刻,把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师范学院!

优秀的二师“园丁”们

就像一座座灯塔指引着大家前行

希望即将走上三尺讲台的二师学子

也能像前辈一样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不凡的人生!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素材来源|人事处

本期编辑|史一淼

责任编辑|崔思瑶

指导审核|黄静波

爱的四连走一波,二师靓仔欢乐多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在江苏二师做老师是怎样一种体验?听听他们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