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希望他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牢记嘱托,我们大有可为。本月,我们向大家推荐一份“三农”书单。
01
中国田制史
作者:万国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简介:《中国田制史》一书,是一本系统阐述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专著。本书为作者在大学授课的教材整理后出版,目的如同作者在自序中所说:“土地问题影响于国计民生至巨,然其关系复杂,不容轻易誓言,失之毫厘,则差以千里。”“中国土地问题,先民经验,尤不可忽。”
索书号:F329.02/W24
02
中国古代农业
作者:李根蟠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简介: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什么?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这就是“多元交汇,精耕细作”。这是中国古代农业强大生命力的来源,而中国古代农业的这种强大生命力,正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
索书号:K203/Z66R2-77
03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作者:朱学西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简介:我国水利建设自古以来一直受到各族人民的重视。人们经过几千年百折不挠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陆续修建起千千万万的水利设施。本书选择其中比较重要的十项工程介绍给读者。其中一至三项为运河工程,四至八项为农田排灌工程,九项十项为堤塘工程。每一项工程的内容都包括修建的目的、过程、历史演变(以古代为重点,联系到近现代)、工程特点、社会效益和经验教训等,向读者提供这些工程的较为系统的知识。
索书号:K203/Z66R2-65
04
近代华北村落共同体的变迁:农耕结合习惯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作者:张思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简介:本书集中考察了近代我国华北农村在农耕生产上的各种结合关系,特别是在当时极为流行的搭套、合具、换工、帮忙、役畜借用等农耕结合习惯,并尝试通过对这些农耕习惯的“近代特征”的阐释来说明处在变迁中的中国农村社会的时代性质。本书意在揭示:农民日常的细小行为乃扎根于一片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上,平凡而普通的农耕习惯背后,隐藏着乡村社会的基本性格。
索书号:D668/Z34
05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难点、突破与政策组合
作者:汪晖、陶然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简介:本书以多次全国范围内的大样本抽样调查和典型案例调查为基础,通过规范的实证分析,研究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土地制度面临的困境、成因、制度背景以及改革路径。考察了目前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及其相关财政、户籍制度改革之间的紧密关联,给出一个土地制度和相关财政、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并对这个方案的含义进行多方面的讨论,给出了一个从财政角度对上述整体改革方案进行的可行性分析。
索书号:F321.1/W27
06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创新分析
作者:国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简介:该书对我国农村改革的实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认为农村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就是农民不断进行制度结构、技术创新的过程,在理论上阐明了保护农民利益、推动农村发展实现经济制度创新的内在联系。本书从土地承包、股份合作制、规模经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农村产业经营及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农村经济制度的创新,抓住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害和实质。
索书号:F321/G98
07
乡村建设理论
作者:梁漱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简介:本书由甲部认识问题和乙部解决问题构成。甲部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以文化社会学的分析方法来观察、分析中国社会结构及文化传统性质,是乡村建设理论的依据和乡村教育思想的基础。乙部主要阐述乡村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手段,通过社会组织的重建和现代科学生产及生活知识的灌输,解决中国的政治问题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复苏与振兴,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真正以民为主的现代国家并由农业引渡到工业化。
索书号:D693.62/L48
08
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
作者:李培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简介:本书探讨了随着城市扩建、农村的消失,进而在广州出现的“城中村”现象。本书对这些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及建筑风格等方面并没有同步融入城市的“城中村”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索书号:F299.27/L33=1
审核|吴奕
统筹|杨雨
编辑|杨雨
来源|图书馆
爱江大,请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