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神韵 陶师遗风
一部永不完稿的诗集
2021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先生,弘扬行知文化,南京晓庄学院联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从15日起推出紫牛号“每日读陶语”。由南京晓庄学院学者推荐分享、优秀学子朗读,让我们一起重温经典的“行知语录”,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行知语录】
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和“教育即生活”的理论有什么关系?这是晓庄同志时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我可以说,“教育即生活”是杜威先生的教育理论,也就是现代教育思潮的中流。我从民国六年起便陪着这个思潮到中国来,八年的经验告诉我说“此路不通”。在山穷水尽的时候才悟到“教学做合一”的道理。所以,“教学做合一”是实行“教育即生活”碰到墙壁把头碰痛时所找出来的新路。“教育即生活”的理论,至此乃翻了半个筋斗。
实行“教学做合一”的地方,再也不说“教育即生活”。他不再耐烦把学校变成社会的缩影。他要伸张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活动。他要我们在生活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没有“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在前,决产生不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但到了“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形成的时候,整个的教育便根本的变了一个方向,这新方向是“生活即教育”。分析开来:康健的生活便是康健的教育;劳动的生活便是劳动的教育;科学的生活便是科学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社会革命的教育。从这个理论里面我们可以推出下面的结论:一、是生活便是教育;二、是好生活便是好教育,是坏生活便是坏教育;三、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四、所谓之“教育”,未必是生活,即未必是教育。(载《陶行知全集》第二卷)
【朗读者:南京晓庄学院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二 曾淳】
【感悟分享】
“生活即教育”,对于我们仍具有至为重要的意义
【分享者:南京晓庄学院幼儿师范学院教授王会亭】
作为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虽然对其老师极为尊崇,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直守持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也就是说,他没有简单机械地承袭杜威先生的教育理论。相反,陶行知先生在美国追随杜威先生学成归国后,他赫然发现,杜威先生“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在中国根本行不通。
针对当时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独特生境,在吸纳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之上,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该理念成为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曾明确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他还进一步指出:“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为了践行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他一生中曾先后创办了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燕子矶幼稚园、山海工学团等学校或组织。尤其是,1927年3月15日,他为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学典礼所撰写的一副对联:“和牛马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稷棉下功夫”最能反映出他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总之,今天我们重温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对于我们仍具有至为重要的意义。一则,它有助于我们真正将生活与教育相勾联,让我们过一种完满而意义的教育生活;再则,它有助于我们摆脱“食洋不化”、“食古不化”的思维惯习,为办好具有中国气派的优质教育而努力。
【分享者小传】
王会亭,男,1973年生,江苏泗阳人,南京晓庄学院幼儿师范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CUSF)访问学者,现为校教育学硕士学位建设点教师教育方向学科带头人,兼任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出版专著1部(《基于具身认知的教师培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版),参编教材3部,在《课程教材教法》《教师教育研究》《高教探索》《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分别荣获江苏省社科联2017年度“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一等奖1次、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次、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次、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九届、第十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次。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紫牛新闻链接
END
2021.10.12
邂逅第一次线下课堂
2021.10.11
来了!!一周新闻速读
2021.10.09
我校举行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
2021.10.07
招新!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通讯社等你加入!
大学生通讯社荣誉出品
转自 | 紫牛新闻
编辑 | 沈钮妍
责编 | 赵偲妤
审核|刘凯
扫码关注我们
@南京晓庄学院
在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