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团队,为他们疯狂打call!

淮阴工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榜样团队,为他们疯狂打call!

艺考

艺考

人不负青春 青春定不负人

——记人文学院公管案例分析竞赛团队

艺考

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的公管案例分析竞赛团队,成立于2015年。几年来,这个团队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取得了颇为骄人的业绩。尤其是近三年来,他们聚焦社会热点、难点,与民生问题面对面,以农业、农村、农民为研究对象,以“繁荣文化、振兴乡村”为抓手,深层剖析、透视乡村文化振兴的可能性,所形成的面上观察、问题的深层思考、提出的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更是受到了全国高校公共管理案例赛事组委会的肯定:2019年提交的案例,获得第16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三等奖,2020年提交的案例获得第一届“哲寻杯“全国高校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三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一等奖一个。今年上半年,他们又获得第二届”哲寻杯“高校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暨华东地区沙盘决策对抗赛二等奖……

或许,人们关注、羡慕的是他们选题准确、视角独特,“拿奖拿到手软”的事实,却不知道荣誉的背后,他们也是经历了各种艰辛、迷惘,以及各种的酸甜苦辣。与别的团队不同的是,他们挺下来了,坚持下来了,他们努力到了最后,他们也终于笑到了最后……

艺考

成为“知名品牌”有多难?

他们的故事太感人!

记得2018年那年,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公管案例分析竞赛团队,打破数年的沉寂,荣获校第一届公管案例分析竞赛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当他们沾沾自喜之际,有同学笑眯眯兜头一盆冷水:校奖有啥了不起,有本事拿个省级的、国家级的给咱瞧瞧!

刺耳的话语,让刚上任的团队队长彭永昊陷入了沉思。虽是戏谑之语,但他知道,同学们的“揶揄”不无道理。小奖即安,小誉即满,不应该是充满理想的大学生的境界,登高望远,极目远眺,弄斧到班门,才是青年人该有的追求。

但是,取得省级以上荣誉,当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那可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努力与坚持。“我们能行吗?”就在他们犹豫、彷徨之际,指导老师告诉他们,这支团队是有光荣历史的。早在2015年,他们就曾获得过“挑战杯“江苏省决赛特等奖、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团队后继乏人,荣誉也湮没在历史的沟痕之中,整整四年杳无建树。”

听了老师的叙说,彭永昊和队友们就下定了决心,下决心在短时间内让团队重整旗鼓、重建雄风,为学院、为学校再添荣誉。在指导老师的关注、分析和指点下,队员们校对目标、精准定位,抬高枪口,开始瞄准全国各类官方机构或社会组织举办的公管案例分析大赛。期间,他们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的“求是杯“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虽成绩平平,但他们现场观摩学习了全国知名高校参赛团队的竞技风采,积累了丰富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经验。

艺考

他们得出结论,要有所斩获,一定不能心焦气躁,急于求成,得沉住气,静下心,选准项目,精准切入,尽可能收集、占有资料,然后提炼归类,融合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实践教学、学科竞赛,方可成事。一句话,所提交的文本绝对要详实、丰富、对症,切实解决现实问题,才能有胜算的把握。

从此,他们卯足了劲,艰辛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也许是要考验他们的毅力、耐力、定力,就在他们开始行动的2019年的那个暑假,天气却出奇地热,空气中弥漫着的滚滚热浪,让人呼吸困难,团队成员个个汗水湿浃衣背,个别女生甚至出现中暑的迹象,但他们咬牙坚持了。“从梦想到成功的过程,其实就是杜绝被内心的脆弱击倒、击溃各种阻碍取得最后胜利的过程。”一种在心中奔腾的精神力量始终在支撑着他们。他们相互鼓励,进乡入村,走街串巷,调查文化服务场所,拜访草根名人,访谈街头百姓,从文化振兴到科学种植;从公共文化到法律保护;从乡村医疗到土地流转,从摄影到实物,从记录到摘抄,他们搜集了足足一尺厚的第一手资料。

有了这些盈尺的数据、资料,团队成员才静下心来,条分缕析,逐字逐句打磨文本。缺什么,他们就分头出击,查档案、补资料。资料齐了、丰满了,他们就坐到一起,激扬文泉,碰撞灵感。修改、增删、提炼,然后是再一轮的修改、增删、提炼,一直打磨到竞赛的前夕。

艺考

事实证明,他们“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的心血之作,成了那一年竞赛的一匹“黑马”,在强手如林的各大高校之间的激烈角逐中,淮阴工学院这支年轻的团队脱颖而出,作品荣获第16届“挑战杯“全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赛三等奖。

一夜之间,被友队惊呼为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团队”,却“意外地“跻身于参赛高校中的“知名品牌“而一举成名。

“哪有什么一举成名,其实荣誉都是汗水浸泡出来的。”彭永昊不无感慨地说。

艺考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吃得苦中苦,方能出成绩!”

为更好地组织同学了解赛事、参加赛事、分析赛事,学院及时选派有经验、有责任心的老师负责协会,专注培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专业问题意识,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技巧,提高公管专业学科竞赛、创新实践、挑战杯等赛事水平。队员们以年级分组,承担项目,相互合作、相互竞争。从此,协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第二年,2020年,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哲寻杯“全国高校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开赛,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派出的团队再次受到专家评委的一致肯定与好评,囊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5项,斩获历史最好成绩。

原先对他们侧目、有点小瞧“这帮牛犊子”的同学们终于服了,夸他们是“获奖专业户”。庆功会上,指导老师李银生在归纳取得这些成绩的经验时,他历数队员们晒黑的皮肤,皲裂的手指,磨破的运动鞋,并看着桌子上堆积如山的资料,动情地说:“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吃得苦中苦,方能出成绩!”

李老师的这十八字箴言,可谓直指成功的秘诀。有些学生抱怨自己是基础不牢的“学渣”、“学弱”,觉得自己再努力也是“水中捞月——白搭功夫”,于是自怨自艾,妄自菲薄,导致大学四年活得有点儿浑浑噩噩。其实,起点低点怕什么呢,大不了加倍努力。很喜欢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平日里的流汗流泪、含辛茹苦,才能托举出生命的高光时刻;逆境中的亮剑、失败后的奋起,才能让你梦想成真。

艺考

“真正的强者不是不流泪的人,

而是含着泪奔跑到底的那些人。”

说到底,这支公管案例分析竞赛团队只是个兴趣小组,一个业余组织。作为学生,他们有自己的课程要学,有自己的实验要做、有自己的论文要写,这就意味着,为了向各种赛事递交有质量的深度案例,这些队员只有在业余时间操刀作业。所谓的业余时间,就是人们休息的时候,周末、寒假、暑假,以及各种短期的节假日。这也意味着,寒假的时候,他们没有机会和家人们其乐融融地团聚春节,而是逗留在学校“做功“、“跑单”,不管是阴天,雨天、下雪天;这还意味着,暑假的时候,他们得深入基层、深入农户,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暴雨倾盆;不管是风沙滚滚,还是热浪滔滔。

苦吗?苦!累吗?累!有同学流着眼泪要退出协会,“再也不想受这份洋罪了”,但指导老师李波说:“对于年轻人来说,三年五年就是一生。这是张爱玲的原话。真正的强者不是不流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到底的那些人。“寥寥数语,让迷茫的学生茅塞顿开,他们沉静不到半分钟,就全部表示要坚持到最后,要亲眼见证自己创下的奇迹!

艺考

走笔至此,笔者乐意介绍一下近几年团队的几任指导老师——人文学院公管案例分析竞赛团队的这些“幕后大佬们”。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淮阴工学院的公管案例分析竞赛团队,也就没有好评如潮的参赛队伍。第一位,李银生副教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二位,政治学博士颜世颀副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作访问学者。第三位,李波,管理学博士,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曾获2015年江苏发展研究奖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四位,高欣,指导教师中唯一的一位女教师,法学博士,2013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关系专业,2010-2011年度中美富布莱特项目(Fulbright Program)联合培养博士。2015年指导学生获江苏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特等奖。

“有了这班‘大佬’做我们的指导老师,真是我们前世修来的福分,有了他们做咱们的“老板”,想不拿奖都难!“每每谈到这些,队员们的脸上,那是写满了自豪、得意与佩服。看得出,他们是从心底里感佩他们敬爱的老师的。而在淮阴工学院,像这样的学生竞赛指导团队还有很多,他们默默付出,常年坚持。

艺考

“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果,

所有好的结局都是拼搏的结果。”

今年暑假,新冠病毒肆虐,学生返校时间集体推迟,但这支团队的备赛工作一天也没有推迟。一位队员甚至在日记中豪迈写道:“奋斗!奋斗!奋斗到确诊!”从方案设计、管理决策演练,再到沙盘对抗、团队答辩等关键环节一一做好充分准备。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一目了然了。九月下旬,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哲寻杯”高校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暨华东地区沙盘决策对抗赛中,备受业内团队关注的淮阴工学院队“力挫群雄”,斩获二等奖,又一国家级奖项收入囊中!

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淬火成钢。看着这些屡战屡胜的亦生亦友的小伙伴们,高欣、颜世颀两位指导老师欣慰地说,荣誉的背后,是同学们一路负重前行的无悔人生。竞赛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一张证书,一份荣誉,一个参赛体验,更多的是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向科学的过程,是探索真知,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过程,往大里说,是满怀期待,主动参与社会民生、为国献策的过程。

大学四年一直活跃在公共案例团队、今年成功入选江苏省选调生选拔的公管1171班刘屹东同学感慨道:天赋或许可以决定起点,但唯有坚持和努力才能达到终点。他向同学透露秘密:“在今年的选调生面试答辩中,主考官问题,和团队做的案例分析惊人的相似,用案例分析的思路回答考官问题,得到考官们的高度认可;在谈到自己参与的公共安全案例分析大赛组织、策划、经验分享时,更是赢得了考官们的频频点头。我觉得自己参加的案例分析团队的活动,让我的选调生面试增了光彩,加了高分!”

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社团,通过这些社团举办赛事、参加赛事,人文学院的教风纯正、学风浓郁,学生之间“比学赶帮”现象蔚然成风。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晓慧谈起经验,可谓如数家珍。她说:“我们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结合,教学相长’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的团队精神、吃苦精神、分析能力、切入思维能力凸显出来。比赛是手段,不是目标,赛事的目的,是让学生关注社会,提升同学们理论水平以及实践分析能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做的结果很明显,就是学生的素质有了明显提升,这种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成了社会抢手的“香馍馍”。十年来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就业工作年年保持先进,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教有方,学有道,涓涓细流,汇入大海,不负青春,未来可期!

艺考

艺考

艺考

发现美,记录美,感悟美,传播美

看官微,知淮工

— — 淮阴工学院融媒体中心— —

记者 | 吴 欣

通讯员丨李晓慧

编辑 | 陈 盼

审核 | 周千媛

艺考

点击在看,为淮工点赞

艺考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苏本科院校-淮阴工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淮阴工学院-榜样团队,为他们疯狂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