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5日,清晨7点。
晨光熹微,张永平院长像往常一样,走出位于矿大文昌校区的家。
从家到科文学院,他要行车30余公里。清晨的阳光渐明了他花白的头发,车窗外林立的高楼慢慢退去,大片开阔的绿地扑面而来。
这段45分钟车程的路,一端连接的是张永平工作了近四十年的“老单位”,位于金山东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另一端则连接着他退休后被返聘的“新历程”,位于学院路1号的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2019年10月1日,61岁的张永平正式入职科文学院工学院担任该院院长,弹指一挥间,已经是他进入科文工作的第765天……
点击视频,走进张院长的一天↓
“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加强校企合作是必须的”
7点50分左右,张永平搭乘电梯来到位于5楼的办公室。
上午9点30分,他要参加“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暨科文学院合作报告会议“,这也是今天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东软集团作为中国第一家上市软件公司,自2012年落户徐州后,其软件人才的共同培养就始于科文学院,这是彼此合作的第9个年头。
科文学院和东软携手,是学院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张永平院长来到工学院工作后,特别重视加强学院和企业的密切合作,这源自于他工作数十年的切身体会,“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目前许多综合性大学和行业联系的紧密度不够,就不能很精准地把握行业需求的脉搏。工学院作为实践应用型学院,要想实现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除了继续夯实硬件基础外,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加强校企合作是必须的!”
11点半,合作报告会议圆满结束。陪同企业项目负责人参观后,下午1点半,张永平院长回到办公室。顾不上午休,趁着短暂空档,我们得以见缝插针进行采访。
“比起享受退休的岁月静好
有喜欢干的事儿才是好事儿”
工学院院长办公室布置得极其简洁:一张办公桌、两把椅子、一张布艺沙发、靠墙一组书柜和简易行军床,这就是张永平在校的全部“家当”。
2018年,担任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研究生院教学督导的张永平退休了。对于很多人来说,忙碌了大半辈子能够停下来,安稳地感受岁月静好是令人向往的人生。
然而,在张永平看来,“退休后能干自己喜欢的事儿,有事儿干才是个好事儿。”机缘牵引,2019年9月,他接到了来自科文学院伸出的“橄榄枝”——担任工学院院长一职。
亲自来科文学院考察后,张永平被院领导务实的做事风格,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校园环境打动了。“我退休前一直在矿大做教育教学管理,通过9月27日和28日的考察,我感觉在这里能够让自己的一些想法得到实现。双方意向达成一致后,很快学院官网就对我的入职情况进行了公示,紧接着就开始正式工作。“回想当年堪称“火速”入职科文的场景,张永平忍不住笑了。
同事眼中的他严谨而亲和
有一种旧时“先生”的风范
走马上任后不久,张永平就接到了“申报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重任,工学院的老师们第一次见识到新院长“亲力亲为”的务实作风。
“第一眼见到张院长,感觉特别儒雅、和蔼可亲,后来接触发现,他对工作极其认真。我记得当时申报一流课程建设,从PPT制作到申请书书写,张院长是一字一句给我们进行把关审核的,他甚至亲自参与了申报展示。”工学院信息工程系石玲副教授回忆起来深有感触。
工学院党政办主任李东辰则感觉,“张院长身上很有一种像旧时‘先生’的风范,走在人群里,他可能就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人。但是具体到做事,这么多年,他一直高标准严要求,始终保持如一,这就极其难得。”
对比工作中的严谨认真,生活中的张永平在师生心目中却是一个极其随和的人,“张院长经常会到老师办公室遛达,和我们聊聊工作生活情况,第一次他来的时候,大家还很紧张,后来发现他其实很温和,总是笑眯眯的,没一点领导架子,我们都喜欢和他聊天。”张玉凤老师说。
说到自己“爱遛达”,张永平是这么看的,“在我工作生涯中,我发现有些人因为缺少个人追求,工作三、五年后就渐渐平淡下去,很可惜。学院要发展,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我多去遛达和大家聊聊天,也是要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能够在团队中发挥作用形成合力,这也是学院发展的需求。”
“我心中的高素质人才标准
就是科文学院的八字校训“
作为工学院的“掌门人”,张永平聊起学院的发展规划如数家珍,最多提及的两个词是“高素质”和“高水平”。为了打造心目中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标准”,他针对教师和学生,引入不同的培养机制。
教师人才引进方面,张永平看重“双师型“人才,“这几年工学院引入了来自华为、电信、徐工等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这些老师不仅有理论功底更有实践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和企业合作培养优秀的学生。”
另外,学院还于2020年12月3日成立了“协同创新工程中心”,连同校企合作、技能培训,三个方面形成合力,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创新水平。
谈到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张永平认为,“帮助学生树立对专业的认同感,认清个人的学习和职业规划非常重要。”为此,学院每学期都会举行“院长有约”活动,他会和师生现场交流,面对面答疑解惑。
为了“产出高水平的成果”,张永平还想办法挖来具有“互联网+”大赛经验的“大咖”,指导师生提升参与高水平学科竞赛的能力。
“我心目中的高素质人才标准,其实就是科文的八字校训:崇德、尚能、明志、笃行。首先,要在同样的专业竞争中有自己的优势专长;另外,人文素养方面,我们培养的人除了有个人的兴趣爱好,还要有家国情怀,不管未来走得多远,都不能忘了国家忘了祖宗。”张永平微笑着说。
业余喜欢看书喜欢画画
给你不一样的院长大大
夕阳西斜,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张永平喜欢独自在办公室呆一会儿,“白天事务繁多静不下心,趁着下班时间刚好可以集中精力把新思路梳理一下。”
省一流本科专业继续提档升级
打造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
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新工科学院
……
关于工学院未来的构想,张永平心里有很多很多。
在采访末尾,聊到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张永平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我信奉快乐人生,平时空了喜欢看书,看的书也很杂。另外还喜欢画画,国画、油画都画得不错!”说到这里,他慧黠一笑,“当然这是自我感觉的!”
夜幕低垂,位于学院路1号的科文校园,灯光渐次亮起,张永平忙碌的一天终于结束了,茫茫夜色中,他的白色小汽车缓缓驶出校门,渐行渐远……
延伸阅读
关于张永平院长
张永平,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工学院院长,科文学院协同创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全国计算机继续教育研究会江苏委员会理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计算机学会计算机与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主持完成横向科研15项,参加完成横向科研项目8项。参与纵向科研项目7项。发表论文70多篇,SCI收录2篇,EI收录23篇,主编出版专著1部、教材等19部。主持省教学改革项目1项,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煤炭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其它教学科研成果奖10项。
张永平院长带领下的工学院
工学院概况
科文学院2019年将15个工科专业合并归类,成立工学院。目前自有教职工84人,多位专任教师、学科带头人获得国内外科技创新竞赛大奖。设立2个专业系和2个中心,分别为自动化系、信息工程系、实验实训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下设电气工程教研室、机械工程教研室、智能控制教研室、计算机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软件工程教研室、智能科学教研室、金工实训中心及34个专业实验室。
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
工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人才培养三大宝典:
“院长有约”活动,构建师生互动平台。
“点线面体”工作法,促进优良学风创建。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学生是办学的主体,坚持打造学院的办学特色。
2019年,60余人在国际型比赛中获奖,50余人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省级各类奖项103人,市级奖项19人。2020年度,工学院学生参加26项赛事,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大赛中突破历史,获得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在第六届 “互联网+”竞赛中,获得两项三等奖。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104项,其中,国际级奖项3项,国家级奖项43项,省级奖项58项。
学院申报的“产学融合式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2017年荣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案例。
成果丰硕
按照“政府搭桥、校企铺路、合作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构建项目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新型合作模式。建设协同创新工程中心,与校外11个企业签订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将推进国际化合作办学。根据地方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力促更多科研成果在本地转化。
未来规划
总体工作: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迎难而上、奋力攻坚,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全面推进工学院发展再上新台阶。
总体目标:着力推进高水平应用技术型新工科学院建设。
总体思路:紧扣“两大任务”,即验收和评估;抓住“三项重点”,即人才培养质量有提高、内涵发展水平有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有保障;坚持“五个强化”,即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专业建设、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队伍建设、强化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jssfdxkwxy
投稿|2020170845@jsnu.edu.cn